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卷本《梁衡文集》不到四个月时间已经印刷了三次,累计发行约六万套。2003年7月8日,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梁衡来到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参加由该院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的首次“《梁衡文集》出版座谈会”。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敬宜、梁衡和即将走上新闻工作岗位的学院毕业生为代表的老中青三代新闻人围坐在一起,围绕《梁衡文集》的出版畅谈梁衡多年的新闻追求及当前新闻业、学界存在的问题等。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敬宜说:像梁衡同志这样的中年新闻工作者出  相似文献   

2.
据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乔申颖报道,九卷本《梁衡文集》出版不到四个月时间,已经印刷了三次,累计发行约6万套。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静宜说,像梁衡同志这样的中年新闻工作者出全集的他还是第一人。《梁衡文集》累计发行约6万套@叶子~~  相似文献   

3.
打开梁衡同志的《新闻三部曲》,从《没有新闻的角落》,到《新闻绿叶的脉落》,再到《新闻原理的思考》,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这三本书从大量实例出发分别回答三个问题:怎样当记者、怎样写稿子、怎样管理新闻。从中我们不仅能看到一个建国后成长起来的优秀记者的成长历程,而且可以强烈地感受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变迁的现实脉动;个体的追求与时代的发展同步同构,成功地体现和折射了一代新闻工作者的理想境界与追求精神,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探讨,更值得我们学习、借  相似文献   

4.
梁衡四诀     
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的梁衡 ,走过人生的壮年 ,如今已是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他的诸多著作 ,如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 ,散文集《只求新去处》、《人杰鬼雄》、《名山大川》,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等 ,风行四方 ,《晋祠》、《夏感》、《觅渡 ,觅渡 ,渡何处》、《跨越百年的美丽》等四篇作品更是入选中学课本和师范教材。怀着对后生学子的拳拳栽培之情 ,岁末年初 ,梁衡拨冗接待笔者 ,回首人生 ,畅谈感受。现根…  相似文献   

5.
梁衡,是位亦文亦理、且研且习的大家.他在没有新闻的角落里发现新闻,在如山的新闻评奖作品中寻根推理,写出了脍炙人口的《新闻三部曲》.任人民日报副总编后,又写出了《看稿手记》系列.丰厚的理论功底、扎实的新闻实践,使他的新闻思想闪烁着鲜活而生动的别样色彩,深刻而不失活泼,理性更兼实用,深入浅出、不弄玄虚,娓娓道来、独辟蹊径,人们听后常有茅塞顿开之感、醍醐灌顶之悟.本刊特此开辟《跟梁衡学新闻》专栏,介绍梁衡的新闻采访与写作方法论,旨在为读者同仁解疑释惑、指点迷津,以期在新闻之路上少走弯路、多些启迪.  相似文献   

6.
书山有路勤为径。毛鹏同志手不释卷,夙夜匪懈,读书破万卷,成为一名书评家。在这本新出版的文集《徜徉在文化边缘》中,他选入的多篇书评文章,都是他近一二十年来的精心之作。从这本文集中,可以了解到毛鹏读书非常广泛,也非常用心。他阅读西方的著作,从历史学家汤因比的《历史研究》,到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回忆录《我的生活》;从法国法布尔的《昆虫记》到英国管理学家奥康奈尔的《简单是金》。阅读中国作者的著作,从王蒙的《我的人生哲学》,到田居俭的《李煜传》;从刘梦溪的《传统的误读》,到陈鲁豫的《心相约》……可以看出,毛鹏读的书,其内容…  相似文献   

7.
我是三线军工企业的一名党委书记,业余时间也爱爬格子写我的“豆腐块”,主要为中国振华电子集团主办的企业报——《振华报》撰稿。199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一本《新闻三昧》杂志,随手翻开一看,便被她那丰富的内容,独特的风格所吸引,真有相见恨晚之感。从1993年起,我便订阅了《新闻三昧》,每期一到手,我都认真阅读,尤其对“评头品足”、“采写经验谈”、“咬文嚼字”、“通讯员园地”和“新闻夜大学,新闻自修辅导”等专栏更是爱不释手。年底又把12本《三昧》精心地装订成册,便于保存,便于时时翻阅。久而久之,我便深深地爱上了《新闻三  相似文献   

8.
黄天鹏:中国新闻学术史观的第一阐释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秀云 《新闻知识》2006,(11):75-76
黄天鹏(1904-1982),名鹏,别署天庐主人、消遥居士,广东普宁人。黄天鹏是现代中国著述最为丰富的一位新闻学者。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中国的新闻学著作十之七、八出自黄天鹏之手,在短短的五六年时间里,他先后出版了《新闻文学概论》、《中国新闻事业》、《天庐谈报》、《新闻记者的故事》、《新闻记者外史》、《怎样做一个新闻记者》、《新闻学入门》、《新闻学概要》等十余本新闻学著作。期间,黄天鹏还整理出版了《新闻学论文集》、《新闻学名论集》、《新闻学刊全集》、《新闻学演讲集》、《报学丛刊》等,为保存新闻学文献资料做出了…  相似文献   

9.
姜婷婷 《今传媒》2016,(11):132-133
1978年到1987年,梁衡任《光明日报》山西记者站记者.当时山西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教育事业亮点不多,并不是《光明日报》的主要供稿基地,但是梁衡在山西的这九年间却硕果累累,他发出的稿件往往能占据头条等重要地位,还获得不少奖项,成为令人耳熟能详的新时期中国新闻名篇范文,使得新闻这种"易碎品"也能有一定的"持久度".这得益于他新闻写作的致胜"三招":主动记录历史,为无名者立名和以文学入新闻.  相似文献   

10.
21年前,我刚学做新闻报道工作时,总想读到新闻行家谈他的一篇篇新闻佳作是怎样采写出来的书。但那个年头,报纸办得不象报纸,新闻写得不象新闻,哪里得到这样的好书。如今这类书不难找了,而梁衡同志写的《没有新闻的角落》(书海出版社,1990年7月),是其中出色的一本。杜导正同志为该书作序时说:“这本书值得一读,特别值得青年记者和通讯员阅读。”我相信,如果我当年能读到这本书,会是入门更易,深造更快。这本书收集了作者1980年至1987年作为《光明  相似文献   

11.
《李约瑟文集》汇作者半个世纪之研究成果,集7卷30册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已出版及未完成的各卷之精华,一经面世,便以其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作风、深刻的考证和独到精辟的分析在学术界产生巨大反响。正如胡乔木同志所说:“《文集》的出版对中国科技史的研究,无疑是一个福音。我们相信,它将有助于唤起我国科学家对科学史在古为今用,促进社会主义四化建设和两个文明建设等方面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初看书名,以为是与新闻有关的严肃著作,翻了两页,发现完全是一本小品文集,出乎意料。书中关于时事的文章,态度很宽容,针砭得直接却温和。关于个人喜好的文章,更是体现了作者的气质——文人。作者董桥自小生活在南洋,说荷兰话,而后到台湾,再到香港,又在英国留过学。英语和粤语好是顺理成章的,但是中文也能这样流畅熨帖,处处透出遗老的感觉,这是让我意外的第二点。香港媒体人古剑先生说董桥的书:"香港卖得,大陆卖得,台湾卖得。"此书的特点,正如董桥在此书《老教授那本小册子》一文中极力强调的:简洁。  相似文献   

13.
白润生教授的《民族报刊研究文集》和(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报刊史纲》(以下简称《文集》和《史纲》)是民族新闻史的两部奠某之作。《史纲》以史为主,间有论析,收集》则主要是理论的阐发,兼有史实的梳理。《史纲》的史始终置于《文集》所阐发的理论的烛照之下,而《文集》的理论则一直以《史纲》中的史实为依据,史、论互为表里,体现了作者对中国民族新闻史的整体性把握,初步建立了民族新闻史的学科体系。我认为《文集》最能代表作者的民族新闻研究成果:有关于民族新闻的总体的理论阐述,有从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活动产生到近期(199…  相似文献   

14.
梁衡的新闻三部曲之一《没有新闻的角落──一个记者的内心独白》人民出版社出版,另外两部是《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出版已有8年,凡是读过该书的人皆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获得若干启示。这是一本体例独特的书,它不是一般的新闻作品结集,也不是新闻理论文集,而是以“新闻作品+独白”的方式,把自己在改革开放最初10年的作品遴选而出,又把写作这些作品的背景、经过、体验、感悟一一道来。同时还有论述新闻写作、文学写作的理论文章。这样的结集,表面看似有点杂,但细读全书,你会发现它如同散文的“形散神聚”结…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一名搞宣传工作不到两年的厂宣传干事。一九八四年十月至一九八五年十月,我利用业余时间采写的稿件被省、市新闻单位采用了一百五十多篇,先后被省电台、省机械报、市广播站聘请为特约记者和《中国机械报》特约通讯员。回顾一年多来的业余新闻写作,我深深体会到,《新闻知识》是我的引路人。一九八四年十月,西北新闻刊授学院成立,给自学青年送来了佳音,我有幸成为首届学员,深为自豪。踏入了这间没有围墙的校门之后,激发了我学习新闻写作的热情。我除了按刊院寄来的教材课本自学以外,对《新闻知识》更是爱不释手,它不仅是我的辅导老师,也是供我获取新闻知识的源泉。每期《新闻知识》到来,我都要认真、仔细地阅读,对于较好的文章,还要细心阅读二、三遍,同时做好读  相似文献   

16.
新闻文摘     
梁衡对新闻定义作补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梁衡在他的《新闻原理的思考》一书中,对陆定一“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在”的定议作补充说明。他的新的表述是:“新闻是为广大受众所关心的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惰息传递。”梁衡对其中两点变动做了如下解释:一是增加了受众的态度。新闻报道是新近发生的事实,但并不是每一件新发生的事实都可以报道。实际上现实社会中绝大多数新发生的事实,记者都不去报道,只选择那些大多数人或者绝大多数人关心的事实去报道。新闻首先要考虑有多少人爱看,有多少人要听,有时还要考虑它的社会作用是正是反,…  相似文献   

17.
白润生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少数民族新闻学研究学者.他孜孜不倦,勤于探索,为我国民族新闻学的创建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迄今为止,他出版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报刊史纲》、《民族报刊研究文集》、《中国新闻通史纲要》等著作,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相似文献   

18.
新闻是什么?梁衡说.新闻是正在发生的、为受众所关心的事实的信息传播。在精确定义“新闻”的基础上.梁衡又将新闻分为三类:瞬间新闻、稳态新闻和预见性新闻——  相似文献   

19.
2001年,我利用在京开会的间隙到新华社拜望《半月谈》编辑部的同志时,从李峰老师手中接过一份厚实的礼品——由新华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发行的一套三卷本并由他签名的《李峰文集》。这套装帧典雅、内容丰富的文集是作者半个世纪从事新闻工作的结晶,令我爱不释手。细读书中的字字句句,如同聆听一位前辈学者的谆谆教诲。  相似文献   

20.
论情感,我与《新闻三昧》相“恋”交往了十几年,可谓情深深,意长长;论成才,我从一个车间的业余通讯员一步步当上了厂党委工作部部长。不仅是我,我们单位还有不少业余通讯员经过自身不懈努力,走上了党支部书记、车间主任、工会主席、科长以及科室管理干部岗位。我为此也深深体味到《新闻三昧》帮助我们通讯员进步成才的成果。十几年来,尽管厂党委工作部先后压掉了其他数种杂志,但《新闻三昧》的地位却安如磐石,称似泰山,一年一年地续订,其中最突出的缘由,就是《新闻三昧》内容丰富,“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与通讯员的心贴得最近,颇受众多通讯员青睐。也可以这样评价,《新闻三昧》适销对路,是我们“通讯员”心中的名牌产品,已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