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哈佛大学新世纪的普通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世纪哈佛大学的普通教育将以分配要求替代目前的核心课程.分配要求由9门课程构成,其中人文学科领域3门,社会研究领域3门,科学与技术领域3门.普通教育分为三个方面,即系里的课程、系外的课程和作为普通教育基础的要求.由分配要求和具有选择性的普通教育课程构成的哈佛大学新世纪的普通教育将是集综合性、选择性、基础性、灵活性于一体的普通教育.  相似文献   

2.
中国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但高等教育中重学术、轻职业性倾向很突出,不利于二者结合。教育史上一直存在政治论哲学和认识论哲学的争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分属于这两种不同的哲学。从二者哲学争论入手分析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的合理性,对改变中国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现状,指导中国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在中等教育阶段,被一些学者称为教育中的“癌症”,至今没有一个国家能完美解决。我们目前的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分流的结构,有点像欧洲早年的双轨制,但却没有像欧洲国家那样,在后来教育发展过程中使公平问题逐步有所改观。这主要表现在选拔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分流过于刚性、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转换缺少便利性、过于激烈的教育竞争引发的社会焦虑日益凸显等方面。与此相关联的高等教育中的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关系也受到影响。在课程领域,僵硬的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以及企业和政府的参与度太低,都既严重影响职业教育发展,也影响普通教育发展。因此,在促进公平、使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弹性化、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双向渗透、企业和政府积极参与等方面,有很大的改革空间。  相似文献   

4.
论英国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关系是人们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英国政府也认识到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分轨的弊端.英国采取了不少措施,仍未能消除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间的对立状态.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两种教育价值取向的对立.改变这种状况的关键是对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5.
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在教育目的上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如何融合二者并发挥各自最大的价值是研究的最终目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并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是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共同目的;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应并行发展互相融合。高校在课程设置上,要体现普通教育,更要重视实践的效果和教师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上半叶,普通教育在美国社会受到广泛重视。哈佛大学发表《自由社会中的普通教育》报告,阐述了哈佛大学普通教育的理念以及哈佛大学的普通教育计划。哈佛大学的普通教育理念,既反映了现代大学在人才培养上的价值追求,又折射出大学传统与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普通教育与远程教育分离与对立由来已久.在建构终身学习体系和日益发展社会人的教育需求下,要求普通教育与远程教育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在实践中运用对方长处,完善学习者学习方式,促进终身学习社会学习者学习能力的提升.一体化课程旨在提供各有侧重、相互联系和相互衔接且具有相关性、协同性和使用通道便捷的课程资源,由于其面向共同的后现代学习者,适应没有区别的普通教育与远程教育的学习方式,是普通教育与远程教育融入终身学习体系的标志,具有消弭普通教育与远程教育对立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现代教育科学》2004,(10):57-57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普通教育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学校类型多样化是其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日前,俄罗斯实施普通教育大纲的传统学校包括普通教育学校(由三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初等酱通教育学校,第二阶段——基础普通教育学校,第三阶段——中等普通教育学校)、夜课制(轮班制)普通教育学校、劳动感化机构和劳动教养附属的夜课制(轮班制)普通教育学校。近年来,又兴起了许多新型学校:  相似文献   

9.
课程互通是实现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衔接的重点和关键.近十年来,高中阶段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在校生数量、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方面表现出了一定的变化趋势,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衔接奠定了基础.实现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课程互通,必须厘清两者的课程目标、课程结构与内容、课程评价三个核心要素,同时需要得到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和用人单位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推动了师专教育的改革,而当前普通教育指导思想的根本转变,即普通教育指导思想应当从"升学教育"轨道转到"素质教育"轨道上来,具体说来就是普通教育应当主要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和输送具有一定文化知识、职业技术和劳动技能的合格的劳动者,同时兼顾向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必将进一步促进师专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因为师专教育是为普通教育服务的,普通教育这种战略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科技竞争呼唤人才竞争,人才靠教育。面向21世纪,许多国家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从80年代起就把教育改革的重点和热点转向普通教育,把普通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摆到战略位置的高度。一场波及全球的,以普通教育课程改革为中心,以提高普通教育质量为重点的教育改革浪潮掀起来了,形成了世界性的教育大战。  相似文献   

12.
《中国高校招生》2008,(9):F0002
东北财经大学位于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是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现有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五个学科门类和全日制普通教育、非全日制普通教育两种办学形式。全日制普通教育系列中,学校有32个本科专业、  相似文献   

13.
现状与趋势:俄罗斯普通教育改革十年回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苏联解体以来,经过十多年的改革,俄罗斯的普通教育发生了很多变化,既有成就与创新,也存在不足.本文主要从普通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教育体系的内在变革和教育质量等几个方面介绍俄罗斯普通教育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顾建军 《职教通讯》2022,(4):F0002-F0002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就是完全的“割裂”和“排斥”,加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沟通是建设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的必然之路和应有之义。江苏师范大学陈鹏教授及其团队的新作《跨界与进阶:普职教育衔接研究》,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为我国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5.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普通教育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学校类型多样化是其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俄罗斯实施普通教育大纲的有两种主要类型的学校:一是传统型学校,二是非传统型学校即新型学校.传统型学校主要有普通教育学校(由三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初等普通教育学校,第二阶段———基础普通教育学校,第三阶段——中等普通教育学校),夜课制(轮班制)普通教育学校,劳动感化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初中教育基本上是以普通教育为主,其教育思想、办学指导思想、课程设置、管理体制等都是以实现普通教育的目标与任务为中心的,都是为普通教育服务的。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的国际教育发展趋势中,更显现我国的初中教育在内容、体制、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着许多缺陷,长期以来,存在着这样的认识误区;普通教育是升学服务的;职业教育是为就业做准备的;接受普通教育要优越于职业教育……,导致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各自独立地发展和运作,两种教育的优越性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一般认为,两种教育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是普通教育,同时也是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两种教育的相互渗透能够相互取长补短,也有利于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文讨论了在普通教育初中阶段渗透职业教育的很必要性,理论上的可行性和操作要求。  相似文献   

17.
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推动了师专教育的改革,而当前普通教育指导思想的根本转变,即普通教育指导思想应当从“升学教育”轨道转到“素质教育”轨道上来,具体说来就是普通教育应当主要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和输送具有一定文化知识、职业技术和劳动技能的合格的劳动者,同时兼顾向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必将进一步促进师专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因为师专教育是为普通教育服务的,普通教育这种战略性的转变不可能不给师专教育带来重大的、深刻的影响。因此,以尽快适应普通教育转轨现状为中心、进一步深化师专教育改  相似文献   

18.
在教育史上,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既是两种不同的教育哲学,又是两种不同的学校制度.今天,普通教育职业化和职业教育普通化,成为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正确认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关系,有助于把握教育变革的本质,构建科学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9.
在教育史上,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既是两种不同的教育哲学,又是两种不同的学校制度。今天,普通教育职业化和职业教育普通化,成为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正确认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关系,有助于把握教育变革的本质,构建科学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20.
2007年2月7日,哈佛大学普通教育任务小组提交了最终报告,为期5年的本科生课程改革落下了帷幕。最终报告提出了新的普通教育基本原理,构建了8个领域的普通教育课程框架,制定了用以甄别哪些课程可以作为普通教育课程的指导大纲,为学生提供了满足普通教育必修课的更多选择,倡导广泛地采用创新的教学技能,推出一种寻求把课外活动和课堂体验衔接的活动教学法。最终报告得到了许多教师和学生的称赞和积极评价,并于2007年5月以168-14票通过教师团投票,但是哈佛大学将面临着如何处理普通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关系,如何用新开发的课程落实新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提高新课程的综合性和灵活性的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