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解大学新生适应性的现状,选取江西省2所高校200名大学生,采用由卢谢峰编写的大学生适应性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上适应性总体水平未表现出统计学差异。在学习适应性、人际适应性、身心适应性3维度上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高校大学生特殊群体社会适应性现状,提高其社会适应性水平,使用卢谢峰编写的《大学生适应性量表》对吉林省某高校大学生特殊群体展开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校大学生特殊群体的三个类型在社会适应性各个维度上的表现高度一致,在学习适应性、职业选择适应性、环境认同三个维度上都明显高于全国常模。而人际适应性、角色适应性、生活自理适应性、身心症状四个方面均存在较大问题。通过对所存在的四个问题进行归因分析,认为要提高大学生特殊群体的社会适应性,需要加强社会适应性教育;积极开展其自我教育,自我适应;注重沟通技巧的培训,培养交往能力;强化社会实践教育。  相似文献   

3.
选取贵州省五所高校的464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卢谢峰的“大学生适应性量表”,考察了贵州大学生学校适应性的性别、科别、民族、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及年级差异。结果表明:贵州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上男生均值显著高于女生;在角色适应性和生活自理上文科均值显著高于理科;在学习适应性和人际关系上汉族均值显著高于少数民族,而在环境总体认同上少数民族均值显著高于汉族;在学习适应上独生子女均值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在生活自理上非独生子女均值显著高于独生子女;在学习适应性、人际适应性等七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  相似文献   

4.
对274名大学新生进行适应性特点调查发现,理工科新生在学习适应、环境总体认同以及身心症状上得分显著高于常模;男女生、不同生源地在适应性上表现出显著差异;独生、非独生子女以及不同家庭经济水平在适应性维度上也表现出显著差异。文章对此提出适应性教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运用卢谢峰(2003)编制的大学生适应性量表对陕南三所高校176名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陕南高校大学生社会适应性总体上呈正向趋势;(2)女生的总体社会适应性高于男生,尤其是在角色适应性、生活自理适应性和环境的总体认同上显著高于男生;(3)在生活自理适应性上,来自农村的学生要高于城市学生,独生子女低于非独生子女;(4)在角色适应性、生活自理适应性和身心症状表现上,非毕业班学生高于毕业班学生;(5)在职业选择适应性上,文科学生高于理科学生。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高校大学生特殊群体社会适应性现况,探讨大学生特殊群体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因素,该研究运用卢谢峰(2003)编制的大学生适应性量表对吉林省某高校878名大学生特殊群体的社会适应性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高校大学生特殊群体在人际适应性、角色适应性、生活自理适应性和身心症状四个维度得分均低于国内常模;研究生特殊群体在人际适应性、生活自理适应性和身心症状三个维度得分均低于本科生特殊群体;是否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和生源地是影响大学生特殊群体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因素。全社会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特殊群体的社会适应性问题,建立从社会、高校、到大学生特殊群体自身的培养体系,切实提高大学生特殊群体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7.
《邢台学院学报》2016,(1):170-173
社会工作专业认同是指社会工作专业大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的接受和认可,依照社会心理学社会认同理论可解释为专业价值认同、专业学习认同和专业角色认同三个维度的和谐统一。通过对河北省三所高校部分社工专业大学生的调查发现,学生在专业认同上总体表现偏低,但在价值认同、学习认同和角色认同三个层面上又存在一定差异。针对这些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做到扬长避短,是提到社工专业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井冈山老区专升本学生适应能力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本辉  邓俊超 《文教资料》2008,(27):175-177
专升本学生是一个与普通本科生有着不同特点的特殊群体.目前针对此群体的研究很少,故采用大学生学校适应量表对井冈山大学147名专升本学生进行测查,结果表明:井冈山老区专升本学生在本科阶段的适应能力状况存在普遍适应不良,在环境适应、职业适应、身心症状等方面表现出极不适应:在环境适应、身心症状两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专业差异.  相似文献   

9.
主要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苏南地区581名新生代女性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她们职业适应性的现状,分析各人口学变量之间的差异性,探究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职业心理特征,以达到提升其职业能力的目的。结果表明:(1)新生代女性农民工职业适应性位于一般水平,且各因子间存在显著差异;(2)不同年龄的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在职业心态适应性、职业环境适应性、人际适应性、学习及技能适应性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3)不同学历的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在职业选择适应性、职业心态适应性、职业环境适应性、人际适应性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4)不同婚姻状况、工作年限、薪酬的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在职业选择适应性、职业心态适应性、职业环境适应性、学习及技能适应性、人际适应性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西藏高校大学生学习动机现状及特点,采用Biggs((学习过程问卷》对413名藏汉族大学生进行学习动机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西藏高校大学生学习动机得分平均为3.08,总体水平不高;不同性别大学生在学习动机各维度及总体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专业大学生在总体及成就型动机维度上达到了显著水平。在表层型动机维度上达到非常显著水平,文科大学生在各个维度及总体上得分均高于理科大学生;不同年级大学生在深层型动机、成就型动机两个维度及总体上存在显著差异,在表层型动机维度上差异不显著.西藏高校大学生学习动机类型依次为成就型动机、深层型动机和表层型动机,不具有性别差异,但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专业和年级差异.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当前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培养大学生就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阐述了金融类高校大学生就业核心能力的构成应包括专业技能、职业适应与发展、团队实践和个人特质等四个维度,最后从就业观念引导、应用型人才培养、全程化大学生职业教育与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论述了培育就业核心能力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2.
作为校园环境的核心——大学生人际环境系统,冲突常常发生。大学生人际环境系统的冲突主要表现为师生之间的冲突和学生之间的冲突。无论是师生之间的冲突还是学生之间的冲突,都会影响大学和谐校园的建设,影响大学生所在集体的人际关系与人际氛围,不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更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因此,要加强对大学生人际环境系统的管理。通常对大学生人际环境系统的管理主要采取科学管理、柔性管理和目标管理等三种管理方法。这三种管理方法对于大学生人际环境系统管理来说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1 000余名高职一年级新生进行心理健康及道德水平测试,发现新生在强迫症状和人际交往两个维度上普遍偏高,道德意识处于中等水平,其他道德维度均令人满意。分析认为,高职新生由于缺乏对陌生环境的适应以及面临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危机等问题,并处于自我同一性探索阶段,故而产生上述心理症状。因此,学校方面应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加以预防,将心理健康教育同德育联系在一起,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4.
父母心理控制是父母教养方式的构成部分,父母心理控制对大学生人际适应有重要影响。研究通过父母心理控制问卷、人际适应问卷、情绪管理问卷对824名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父母心理控制、情绪管理与人际适应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情绪管理在父母心理控制与大学生人际适应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异域文化下的心理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高等教育的整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引导民族学生对新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进行心理调适以达到新的和谐的过程。探讨和分析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适应问题的表现与成因,指出其客观存在的生活习俗、语言表达、思维情感、文化观念的差异以及少数民族大学生对这些差异的主观感受和归因方式对其文化适应过程的影响以及进而对其生活学习、人际交往、心理健康、生涯发展产生的影响,我们必须从民族教育的实际出发,了解每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在教育、教学和管理方面采取特殊的方法,制订行之有效的措施,帮助民族学生更好地融人新的文化氛围,促进民族和谐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采用社会适应能力问卷,对珠三角地区某所高职院校的367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究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差异。研究发现:高职院校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社会适应能力差异显著,主要体现在人际关系、情绪调节、自信心三个方面;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社会适应能力中等以下等级的差异显著。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高职院校贫困生社会适应能力提升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现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现状总体良好,但在部分群体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女大学生宿舍不良人际关系的出现,是诸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在实践中,应加强对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引导,从培养学生自我调适能力、实施团体辅导等方式入手,营造女大学生宿舍和谐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8.
生涯适应力是大学生成为社会有用人才的重要能力。当下,大学生生涯适应力整体水平不高,生涯发展不平衡。探索大学生生涯适应力水平,改善生涯发展现状更新生涯理念,着力打造行之有效的生涯教育体系,构建社会支持、学校引导、家庭助力的生涯服务系统,以提升大学生生涯适应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