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0 毫秒
1.
农业科技人力资源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蕾  辛宇 《科技与管理》2006,8(5):137-140
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对农业科技人力资源对农业经济发展作用的理论分析,构建农业科技人力资源与农业经济增长的一般性模型;分析中国农业科技人力资源与农业经济增长的相关性。旨在引起政府管理部门对农业科技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视,加大对农业科技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力度,把农业科技人力资源的开发作为加快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胡莉莉  牛叔文  李怡涵  张馨 《资源科学》2011,33(9):1768-1774
我国农业生产用能与农业产出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本文根据我国各省份1990年-2008年农业生产用能和农业产值数据,把我国划分为四类区域,并构筑面板数据模型进行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各地区农业生产用能与农业经济增长均存在协整关系,模型分析进一步定量揭示各地区间农业生产用能与农业产出增长之间关系的差异,以及分区内部各省份之间也存在差异;详述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的密切程度,以及继续增加农业投入与农业经济持续增长出现差异的原因。最后指出,在农业现代化普及地区,重点是提高农业物资利用效率和实施合理的种植结构,而在农业现代化中等及欠发达地区,应注重农业物资投入及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3.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我国对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大,农田水利工程方兴未艾,而施工管理过程中受到施工环境、人员素质等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我国属于农业大国,农村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我国农村改革的效果,进而也会给国民经济整体水平带来一定的影响。近些年来,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农业经济发展势头也比较良好,但是仍有一些问题和矛盾存在。为了不断推动我国农村农业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人均收入水平,必须积极采取相应的对策。基于此点,首先对我国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我国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5.
农业发展是一个地区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地区物质资源的重要来源.新时代下,农业发展不断转型升级,共享经济和互联网在农村农业的运用日益加强.文章通过学习国外共享经济在农业中的运用和调研国内农业发展,并对太原市经济发展数据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体系对太原研究区内共享农房发展评价,研究农村农业地区的共享农房在乡村振兴时代...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资源环境因素引入传统的农业生产率分析框架,采用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方向性距离函数方法测度了考虑资源环境因素后中国30个省份1998—2011年的农业绿色生产率水平,并对影响农业绿色生产率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生产普遍存在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导致效率损失的现象,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刻不容缓;不同区域农业绿色生产率差异较大,东部地区农业绿色生产率较高,中部和西部地区农业绿色生产率普遍较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城乡收入差距、工业化发展程度、畜牧业结构以及财政支农政策对农业绿色生产率产生重要影响,是未来我国农业绿色生产率政策创新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浅析农村土地管理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建设与发展,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也不断的提高,农村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两者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不可忽视,随之而来的是农村土地管理出现的一些新的问题,本文对农村土地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正确认识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及空间外溢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合理配置农业科技资源的重要前提。利用我国30个省(市、区)1996—2013年数据,采用截面加权法和似不相关法对此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对区域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该作用受空间外溢影响而削弱,同时创新呈现显著的外溢效应,农村人力资本能有效调节区域内外科研机构创新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2)东部地区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较中、西部地区偏小,但外溢效应略高于中、西部地区,表明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出现边际生产率递减趋势,东部更具备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空间外溢的条件;另外,东、中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本的调节效应明显高于西部地区,反映了农村人力资本呈边际报酬递增的规律,以及东、中部地区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的重要性和西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本的匮乏。该结论对于提升我国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水平,推动农业经济持续增长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对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对其经济发展异常重要。但是因为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施工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影响了其后期的使用,本文主要通过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现状的介绍,进而探讨了其施工管理措施,希望能够为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黄雄稳 《科技风》2013,(15):254
农业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的根本,农业经济发展的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经济取得了新的发展。农业的现代化和机械化的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在这种巨大的发展中还是隐藏着发展的隐患。那就是我国基层的农机推广工作的水平已经远远落后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成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的重要障碍。所以本文结合自身多年从事基层农机推广的经济来探讨,我国基层农机推广工作中到底出现了哪些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利用我国2009-2018年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结合中介效应的分析方法探讨农业科技创新在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农业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结果 表明,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和效率越大,农业经济增长越快;农业科技创新不仅直接推动农业经济增长,而且对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和效率均起到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的大小分别为44.31%和32.46%.因此,要充分发挥农村金融对农业经济的促进效应不仅需要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更需要协调农村金融与农业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王静 《未来与发展》2014,(7):105-108
本文以存在梯度区域发展差异的江苏省2000-2012年的相关数据为基础,研究了经济增长、人力资本、财政支出及农业税改革等因素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各因素对江苏省区域城乡收入的影响存在差异性,除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分配呈现倒“U”型特征的共性外,不同区域人力资本、财政支出及农业税改革与城乡收入差距呈现较为复杂的关系。文章最后对差异性结果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索性解释。  相似文献   

13.
杨槿  陈雯  杨柳青  耿佩 《资源科学》2020,42(7):1285-1297
乡村生态转型旨在保护乡村资源环境的同时,实现自然资源及生态服务的经济价值,以达到自然生态与经济社会共赢,是乡村功能认识回归和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乡村农业生产和生态维育功能重新得到重视等外在因素,以及乡村生态资源丰富和村民发展诉求强烈等内在驱动共同作用的结果,为地处生态敏感区的传统农业村落实现振兴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行途径。基于生态现代化理论与生态经济发展特质,本文从要素投入和参与主体两方面探讨了乡村生态转型的可能路径,提出乡村生态转型需要从依靠资本转向依靠知识投入,结合政府、社区等主体在乡村知识投入与应用中的行为及作用特点,提出乡村生态转型的知识投入更适合采取社区参与的方式。最后,结合江苏省句容市茅山风景区陈庄村的生态转型实践,对乡村生态转型的知识投入和社区参与策略及其效应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深化对乡村生态转型必要性及其路径的理论认识,并为乡村发展的生态化实践提供一定经验借鉴和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14.
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长速度换挡、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增长动力转化增加了当前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尤其是促进大学生农村创业带就业不仅可以解决农民工结构性失业、农村隐性失业的问题,而且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在农业产业经济拉动和国家政策推动的双重作用下,当前大学生农村创业前景乐观,但创业比例依然较低,面临种种困境,亟需从社会、学校、个人三个层面支持和引导大学生农村创业,从而实现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相似文献   

15.
管理蜜罐思维是论文作者将网络“蜜罐”思维引入管理科学中,对管理科学进行探讨的一种管理技术。文章通过引入管理蜜罐思维发现农村信息技术应用的问题,记录并预警农村信息技术需求,建设农村信息技术的管理蜜罐动态系统。  相似文献   

16.
The present poor conditions in many rural areas in Nigeria require the development efforts of both the government and the governed. The study has considered the need for making information available as part of the necessary ingredients for Nigerian rural development efforts. The author has highlighted various areas that need to be addressed through development activities designed to ensure better rural communities in the country. Areas treated include development of available rural human resources; construction of good roads; exploiting the gains of fertile agricultural lands; provision of high yielding agricultural inputs; formation of rural co-operative societies; and provision of social amenities, libraries and information centres.  相似文献   

17.
进行农业生产效率综合评价研究,有助于全面了解区域农业发展趋势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本文以江苏省204国道样带区为研究区域,选取1980年、1990年、2000年和2007年四期农业生产投入和产出类指标,运用DEA模型方法开展了农业生产效率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改革开放以来,整个区域农业综合技术效率水平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其中1980年综合效率平均值最高,达0.9679,1990年最低,为0.9322;②除如皋市外,中部其他地区农业经济效率普遍较高,南部和北部地区农业综合效率变化幅度较大,农业综合效率的高低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等因素之间并不存在着必然的联系;③灌南、滨海、东台3个地区农业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一直处于有效状态;响水县一直处于纯技术效率有效、规模效率无效状态;常熟市农业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一直处于无效状态;其他地区都在不断变化中。农业生产效率评价结果基本反映了过去30年来我国农业发展政策导向、管理与技术进步等情况,具有一定的决策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着眼点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立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全面和谐。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中的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发展,通过加大对农村的公共财政投入,全面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地制度进行了数次重大变迁,并对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现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在发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影响农村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突出问题:农地集体所有权虚化问题,农地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农地保护制度不完善等。农地制度建设影响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农地制度创新的理论设计和实践操作,应遵循稳定大局、立足现实等原则,克服农地产权的虚化现象,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农地资源的配制中的基础性作用,并建立健全以市场为基础的土地征用制度,充分重视法律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20.
洪名勇  张振环 《学会》2011,(1):14-19
从国际经验看,农技协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从农技协生成的条件看,农技协的发展需要完备的农业教育体系、健全的农业科研与推广体系、健全的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组织体系、高度发达有序的农村市场体系和健全的农村金融体系为支撑。提高我国农业组织化程度的首要任务是发展农技协,国际经验告诉我们,发展农技协:一是建立明晰的产权制度和民主管理的治理结构,二是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三是政府实施各种政策扶持农技协发展。大力发展我国农技协,主要举措有:一是建立有效的信用机制,二是坚持会员入协退协自由及民主管理原则,三是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技协经营管理者的素质,四是政府立法,为农技协发展保驾护航,五是进一步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建构政策税收、财政津贴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