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韩两国女性作家作品中有女主人公的性抵抗,不仅具有可比的共同性,也有因不同文化背景而形成的差异性。这里通过比较研究,发现中国女性作家中的女主人公之所以跟别的男人上床,是因为她们表示不满或者抗议。韩国女性作家作品中的女主人公也为了抵抗,而跟别的男人睡觉。在韩国的作品里,跟中国女主人公不同的是,她们自愿当"坏女人"。  相似文献   

2.
媵婚制作为先秦时期重要的政治婚姻形态,在春秋诸侯国政治关系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文章欲借助春秋典籍和媵器铭文,探讨媵婚制的来历,认为媵婚制是原始普那路亚婚的遗存,是社会伙婚制和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政治需要相结合的产物,其标志性意义在于,媵婚制的出现表明女性社会地位进一步下降,从而彻底的沦为男性的附属,同时在媵婚制实行的过程中又存在以下几种重要方式:媵者是嫡夫人同姓(异性)诸侯国之女、是嫡夫人的侄娣,与嫡夫人之间无血缘关系。媵婚制的存在既有利于延续宗族统治力量,又有利于扩大政治联盟。  相似文献   

3.
爱情,是金庸小说的重要主题之一。金庸笔下描写了许多具有现代气息的青年男女的情爱故事,反映出其小说在爱情主题方面的现代性内涵,即追求男女平等和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权利;讴歌为爱奉献的舍己精神;肯定个体生命意志和实现"自我"的精神。  相似文献   

4.
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中具有明显的女性主义特征。这些女性主义特征主要表现在女性对家务劳动的厌倦,对自由的渴望;女性敢于冲破家庭的牢笼,为寻求自由而献身;女性敢于为追求自由和幸福的婚姻而抛弃家庭,与她们心爱的情人私奔。弗罗斯特还以女主人公的姓名缺失对男尊女卑的父权制予以揭露和批评。  相似文献   

5.
Despite progress toward gender equality in education in Bangladesh, its female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FLFP) rate has been stagnant relative to that of men, especially in marginal rural areas. To identify the overall benefit of schooling investment in women in rural Bangladesh, we examine the impact of female educational attainment on not only FLFP but also gains from marriage and household welfare. Applying a fuzzy regression discontinuity design where plausibly exogenous variation in school enrollment is created by the nationwide stipend program for women, we find moderate impacts of female education on FLFP, while female with higher education are more likely to marry more educated husbands who generate higher household income, particularly from non-farm activities. The results also show the significantly positive impacts of women’s education on sanitation control and children’s health.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female schooling enhances women’s role and well-being through marriage and household activities rather than their labor market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6.
《婚姻即景》是当代作家苏童的一部反映两性关系和婚姻家庭生活的文集。作家通过对两性世界的体察、对照和描摹,选取不同的时代作为叙事背景,将社会牢笼中男女的生存状况和他们的婚姻精神状态通过其出色的语言表达和叙事技巧表现出来,从而展现出男权社会下,女性在婚姻中被剥夺、被压制后的个体生命的孤独感与虚无感,以及处于婚姻中的男性在压抑、无聊及无休止的争吵环境中的孤独无奈。  相似文献   

7.
陈独秀反对封建包办婚姻、积极倡导以感情为基础的自由婚姻 ;他强烈谴责封建礼教强加给中国女子“从一而终”、夫死守节的道德观 ,认为女子也应同男子一样有离婚和另择嫁娶的权利  相似文献   

8.
阅读女性弹词小说中关于女主人公最终归宿及宣扬女性传统美德的文字,可以发现女性作者们是在男性的凝视之下进行写作的。在长期的男性凝视下,女性不仅会认同男性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也会在自己的作品中塑造出符合男性凝视的女性形象。作品《笔生花》通过文本中展示的作者邱心如所受的封建教育、她对女主人公婚后生活的细微描写和对作品人物的塑造等,使人感受到浓重的封建道德意识,她的写作无疑也是在男性视野的凝视之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9.
哭嫁是包括闽清在内的福州地区传统婚俗之一。闽清哭嫁婚俗带有古代掠夺婚姻的痕迹.但主要根源于封建时代的包办婚姻,并依惯例而传承,其内容主要表达新娘对亲人的依恋之情以及亲人对新娘的祝福和教导之意。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因女性个体的发展和社会变迁等原因,哭嫁婚俗在闽清当地逐渐消亡。尽管哭嫁已经消亡.但它所强调的孝敬长辈、尊老爱幼、期盼亲情融洽等内容对今天构建和谐家庭仍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传统观念认为是人口因素,即中国妇女的早婚和普遍结婚所导致的人口迅速增长阻碍了工业革命在中国的发生。但是,通过比较研究发现,不论是在女性生育率上,还是在人口增长率上,中国与有着妇女晚婚和女子独身这一鲜明特点的同时期的英国相比是相似的甚至更低。这就意味着传统观念,即以人口因素质疑中国工业革命的发生是难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初期华北地区婚姻家庭变迁诸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前,华北地区的婚姻家庭以包办婚姻和买卖婚姻为主,多数是保守的传统形式。建国后,在《婚姻法》的带动下,该地区的婚姻家庭发生了巨大而迅速的变迁。在这一变迁过程中,围绕婚姻自由、家庭财产保障等产生了一些值得观注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并非只是因为婚姻自由权利无法得到保障,更多地是由于社会结构的剧烈变动。新中国成立初期婚姻家庭的变迁是一种国家权力支持下的自上而下的变迁,虽然没有获得全面成功,但新型的婚姻家庭制度已经基本确立起来。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主要围绕婚俗这一主题,通过婚姻观念、婚礼仪式、过程以及婚姻、家庭、社会等视角对中国塔吉克女性社会角色进行考察和研究。在婚姻观念里,塔吉克女性的婚姻观反对独身,存在早婚现象;在婚礼仪式前,塔吉克女性角色在订婚、提亲、定亲和送彩礼中均有所体现;在婚礼过程中,更是通过新郎迎亲、神圣的"尼卡"、哭嫁离娘、揭面纱等仪式反映塔吉克女性的社会身份;在婚姻视角中,塔吉克社会保有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制度和严格的家长制;在家庭视角中,塔吉克女性地位的成因与传统文化、社会性别观、经济依附关系和教育弱化有密切关系。因此,在社会进程中,塔吉克女性自觉和塔吉克社会自觉是改善塔吉克女性地位的两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缠足这一沿袭千年的习俗被视为是对中国女性最大的戕害。然而,这一让现代人无法忍受的"恶习"在当时来看却是相当地深入人心,在长达几个世纪的时间里,它都影响着主流文化对女性的审美,甚至左右着女性在婚姻市场上的地位,吸引着女性投身于对缠足美的追求。19世纪末兴起的反缠足运动,并非一帆风顺,其主要阻力不是来自男性,而是来自缠足女性。直至20世纪30年代,仍有不少女性坚持缠足,反对放足。女性对缠足习俗的坚持,并不是完全出于对以男性为中心的审美文化的迎合,而是她们的一种自我追求,充分体现了缠足女性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4.
刘义庆所编纂的《幽明录》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志怪小说集,《幽明录》内容丰富,其中的婚恋故事既浪漫又离奇,主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人神恋、人人恋、人妖恋。这三种类型的恋爱婚姻都折射出在以男性为主导的封建社会,男女之间的爱情婚姻是不平等的:在人神之恋中,各仙女貌美性善,男性则无需付出代价就能拥有她们的真爱;在人与人之间的婚恋中,则重在表现女子对男子的痴情、忠贞;在人妖之恋中,男子对她们先是亲近,一旦发现其为鬼魅则毫不留情,将其置于死地。  相似文献   

15.
侗族实行一夫一妻婚。婚姻习俗男女社交公开,恋爱自由,婚姻缔结与解除有着自己一套严格的程序。但婚姻不自主,"姑舅表婚"较为流行,习惯早婚,结婚极少去民政部门登记,女子婚后有"不落夫家"的习俗等。侗族婚俗与我国现行婚姻法相比较既有共同点,也存在着悖离之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我国侗族人口最多、最密集的地区。因此,对黔东南州的侗族婚俗习惯与国家婚姻法进行对比分析和理论研究,并在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基础上,在侗族地区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以及《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自治条例》等法律法规,同时大力发展经济、文化、教育事业,是十分必要和具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article we draw on data from a completed project entitled Why Do Women’s Studies? involving five English Universities. However, the data reported here focuses on a single institution.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through questionnaires which combined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questions and we have the views of three distinct groups of students: students taking women’s studies as a degree; students taking other degrees but including women’s studies modules and students with no experience of women’s studies. After detailing our method and reflecting on some methodological issues we present and debate our data which shows that although many of the conventional stereotypes regarding women’s studies remain in common discourses they seem to be agreed with less than they are reported to have been heard. Yet, the power of these discourses remains a danger to women’s studies as evidenced by its demise as an undergraduate course in many English institutions.  相似文献   

17.
传统婚姻制度延续数千年,严重落后于抗战新形势,极大地阻碍了妇女参加抗日斗争。于是,晋察冀边区改革了传统婚姻制度,大致分为反对虐待妇女、提倡婚姻自由和建设富裕和睦的家庭三个时期,有效地发动和组织了广大妇女,为抗战增添了一支新的生力军,并促进了妇女解放,初步建立了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不过,晋察冀边区改造旧婚姻制度的初衷是动员妇女参加抗战,而不是以妇女解放为目的,这种实用主义倾向导致了婚姻制度改革的简单化、表层化,故现代婚姻制度尚未完全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18.
卢梭是十八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的女性观的基础是他的自然观。卢梭认为,女性在社会中的角色不是由社会和经济原因决定的,而是她们天生应当如此,这是大自然的杰作。同时,卢梭在父权制下提出了天赋人权、男女平等的思想,超越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他的女性观的影响巨大,任何时代探讨女性的作品都与他的女性观脱不了干系。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生活在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傲慢与偏见》中塑造的伊丽莎白仪态自然大方,身体灵巧健康,精神上追求平等的爱情观,超越了所处时代的其他女性,揭示了卢梭女性思想对作者的影响,表露了简.奥斯汀对卢梭女性观的赞同。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仍然处于传统的婚配模式,理想的夫妇年龄差模式是在-1至4岁之间,即女大男一岁至男大女四岁。同时,我国的生育率出现不断下降的趋势。随着夫妇年龄差的增加,相对性别比有不断攀升的趋势,这种攀升的趋势既与夫妇年龄差模式有关,又与生育率下降有关。因而,扩大夫妇年龄差并不能有效减轻我国婚姻挤压的问题,而改变传统的婚配模式、鼓励女性选择比其年轻的男性作为择偶的对象,对于缓解婚姻挤压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沙漠之花》中的华莉丝·迪里耶从牧羊女→世界超模→女权主义者,这种传奇文化生态的生成是对男权宰制的抵抗。然而,由于男权社会为女性及其身体设置了一个莫比乌斯带,从而使人物的所有抵抗沦为此环形带不同侧面的历史长廊。片中华莉丝就走过了三段莫比乌斯带长廊:其一,身体时代遭遇割礼仪式和父命婚姻;其二,后身体时代遭遇时尚暴政和媒介凝视;其三,反割礼时遭遇第一世界白人的优越感和第三世界本族裔的道德攻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