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实验,就是通过实践活动来探究事物内部联系及其规律,检验意识的可行性、思维正确性程度的一种行为。作为自然科学学科的数学,实验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学生的认识规律总是“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即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推进的。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提高学习质量,实验是不可缺  相似文献   

2.
灵活运用和善于总结教学模式特别是课堂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工作,这是我们在学法指导实践中不容忽视的问题。课堂教学模式是多种规律和谐发展的整体。学法指导课堂教学模式,必须符合下列四种规律:一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事物的规律。二是“感知、理解、巩固、运用”的掌握知识的规律。三是“收集、加工、反馈、储存”的信息反馈规律。四是“认知、识记、保持、再现”的心理认知规律。这四  相似文献   

3.
强化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训练意识,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这一认识日渐成为教师们的共识,但接踵而来的是语言训练中的实际操作问题。就是“训练什么?”“怎样训练?”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在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就要启发学生从语言表达方法上加以分析、研究、体会,加深理解文章的语言表达特点和对思想内容的表现力,从而掌握语言运用的规律。下面列举一些课堂教学中的训练方法。 一、推敲语言 抓住课文精当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训练,对他们学习语言和发…  相似文献   

4.
人们的认识按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进行,并且不是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而是通过实践的总结进一步达到认识的深化。近年我市小学数学教师正是遵循这一认识规律,积极开展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促进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一、把握“改革目标”与“评价析准”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思想等要素组成的复杂的动态系统,具有高度的整体性。因此,优化课堂教学,必须要从整体上把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和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根据“目标”运  相似文献   

5.
"做"数学     
“学”这一活动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学习者只有通过自身的积极思维和主动参与的“做”而获得的数学知识,才是理解最深刻、掌握最牢固且最有实用价值的知识。一、在实践中发现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同样,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认识过程,也应遵循“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做”数学     
吕智敏 《陕西教育》2005,(10):37-37
“学”这一活动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学习者只有通过自身的积极思维和主动参与的“做”而获得的数学知识,才是理解最深刻、掌握最牢固且最有实用价值的知识。一、在实践中发现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同样,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认识过程,也应遵循“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认识论告诉我们,只有认识了的东西,我们才能去反映。从认识过程看,学生始终是认识的主体,是实践活动的主体,再高明的教师也不能越俎代庖。而我们的作文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活动,学生的作文更是一种不断认识生活、反映生活、表达对生活的喜怒哀乐的实践活动。如果我们在作文教学中看不到这个认识实践活动的主体———学生,只看到作文的所谓“八大块”知识体系和文体技能训练,只看重教师口若悬河的知识传授和静态文章的阐幽发微,那么就会犯违背认识规律的错误,重视了“文”而忽视了“人”,本末倒置;如果看不到作文训练是写作主体的一种高级的…  相似文献   

8.
浅谈中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认识规律临夏县中学杨占林“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的途径。”列宁的这段话概括了人类认识的两个飞跃,中学生学习掌握数学知识也符合这个认识规律。下面从四个方面谈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李永云 《云南教育》2011,(10):45-46
任何一项实验改革,都必须有一定的理论支撑,只有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才是有目的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检验正确的理论,才是有指导意义的理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认识事物本质和揭示事物发展规律的必然。只有通过“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不断循环往复的认识过程,才会不断完善理论体系。体验式教育就是力图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通过身体与内心的体验,去感受、感知、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和自身的成长历程,最终形成体验式教育理论体系。作为教育的体验,本文就体验式教育的理论基础作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课堂训练教学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训练”包含“训”和“练”两个方面。“训”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指导学生认识规律;“练”是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地掌握知识。其实质是指课堂教学必须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始至终让学生动脑、动口、动耳、动眼、动手、全身心投入的实践活动,是教与学的相互促进、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1.
张岩  齐龙新 《教师》2010,(27):43-43
“虚”“实”互补教学法是我们在“实践一反思一再实践”的过程中,逐步摸索和打造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就是课堂教学中,由真实教师组织,“虚拟教师”辅助,两者形成一个指导共同体,在教学中相互补充,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我们把这个辅导教材命名为“虚拟教师”,其编写依据了以下原则:  相似文献   

12.
遵循规律优化程序连文格如何安排教学程序才是一个优化的课堂教学程序呢?这要从课堂教学的实质来考虑:课堂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认识的活动。这就决定了“教”为“学”服务,以“学”定“教”,遵循学习与发展循序规律安排好教学程序。学习与发...  相似文献   

13.
曲方休  张彬 《山东教育》2005,(19):86-87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对动手实践进行了多角度的探索和研究,我们总的认识是:动手实践是学习数学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之一,它不仅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迎合儿童“好奇”、“好动”、“好玩”的心理需要,也能让儿童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加大接受知识的信息量,使之在探索中对未知世界有所发现,找出规律,逐步形成实践求知的意识。下面,主要从四个方面谈谈我们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4.
关于观察训练,还有一个问题值得研究的,就是要认识即使是简单的观察,也是有系统的思维活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观察能力的形成,就是这些活动在逐步做到有序并且能够择优保持的结果因此,如果不去研究这个“序”,观察训练还只能停留在经验的水平上,不可能改变“盲目实践”的状况。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以自学为主的学习方式、经由阅读、练习、自检、小结等自学环节,养成自学习惯,发展自学能力。教师的指导作用在于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调动学生自学的主动性、积极性。保证学生自学的成效和能力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把“教”与“学”有机地统一起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进行学法指导呢?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一、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进行学法指导从人的认识活动看,人的认识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发展的,“实践出真知”是一条…  相似文献   

16.
应用文写作教材的编写顺序一般是先介绍文种的写作理论知识,然后附上一两篇例文作说明。如果教师按这“教科书模式”施行教学,就违背了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难以受到学生的欢迎。根据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文章提出了应用文的课堂教学的程序:讨论案例→分析例文→讲授写作理论知识→写作训练,并就这一教学程序的各个阶段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与其他学科一样,有明确的训练目标是一种智力技能训练。它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的目的要求,设计循序渐进的训练程序,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作文课堂教学。作文教学规律是根据作文教学的矛盾关系提示出来的:一是生活、阅读、写作的三相反馈联系;二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互相转化;三是内容和形式的两度循环。作文教学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教学规律。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循规律,善指导。一、由意到文“意在笔先,辞随意生。”意,指对周围所见所闻的事物所产生的认识和情感。辞,即文辞,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反映的…  相似文献   

18.
著名小语专家张田若先生指出:“加强语言文字训练,使语文学科返璞归真,提高质量,是当务之急。”语文课中的“训练”,是指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使学生的语文知识转化为技能的教学实践活动。值得注意的是,语言文字的训练不等于文字游戏或问题的解答,而是对学生语盲文字的认识、理解和思想感情的表达、语文学习品质的培养等方面的综合训练,它具有丰富的内涵。语言训练的过程是一种认识逐步提高的过程,“训”在于指导学生去认识规律,“练”在于让学生通过操作去掌握规律,形成能力,只有训练落实,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9.
周倩 《学语文》2012,(4):33-34
近些年新课改进行得轰轰烈烈,“课堂活跃度”这个词一再被提出,成为评价课堂教学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甚至很多公开课比赛明确规定着课堂气氛活跃占有多少比重的分值。毫无疑问这是件好事,因为我们追求的新课程理应在师生平等对话、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为有效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全面加强素质教育,宿迁市宿城区职业中学首先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给学生松绑。该校制定了《课堂教学“三为主”原则》和(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办法》,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在课堂这一师生共演的舞台上,把德育渗透、非智力因素开发融为一体,把知识结构与认识规律相结合,把握好思维、活动、情感交流的相互交错,调控好课堂教学的“点、量、度、序、法、情、时、效”人大要素,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提高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