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和谐社会的利益均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益均衡是社会和谐运转的内在动因。利益均衡的内在要求有三:利益导向明确、利益行为规范和利益成果共享。针对当前社会中一系列利益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利益均衡有四条基本途径: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确保社会大多数成员享受发展带来的成果;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健全社会利益分配、平衡和补偿机制;扩大积极有序政治参与、规范各社会阶层的利益诉求渠道。  相似文献   

2.
"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的体制性症结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直接利益冲突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会矛盾,而是社会矛盾日趋复杂的外在表现.利益表达渠道不畅导致社会矛盾外溢、贫富分化引起社会心态失衡、基层政府权威弱化造成社会规范失序以及社会治理机制的内在缺陷等是诱发无直接利益冲突的体制性症结.只有针对这些体制性症结,深化制度改革与创新,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无直接利益冲突,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3.
随着农村市场化和民主化进程加快发展,农村各种复杂矛盾和利益冲突日益加剧,农民在很大程度上寻求非制度政治参与以实现其利益诉求,群体申诉型和多样化参与方式已成为当前我国农民非制度政治参与的主要特点,其原因主要包括农民利益受损、制度低效、渠道不畅、组织保障不力等。政府应采取措施积极引导农民政治参与向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发展。  相似文献   

4.
“无直接利益冲突”是新时期我国一些地方出现的一种新的社会矛盾表现形式,这种社会矛盾的具体表现是:一个偶然性的突发事件发生后,众多与冲突事件无关,且无自己的直接利益诉求的人以围观、起哄等形式对弱者进行声援,其目的并不是为了谋取某种利益,而是借机会来发泄自己心中淤积的不满情绪.“无直接利益冲突”看似偶然,实属必然,冲突背后往往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客观对待、理性处置、积极预防“无直接利益冲突”,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从而实现“五位一体”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真正从根本上保障人民的利益。“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实质上是社会主要矛盾以及诸多具体利益矛盾在社会心理上的反映,要从源头上解决我国目前存在的包括“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在内的各类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这是化解目前我国社会矛盾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非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矛盾的一种集中表现形式,其出现的原因主要源于收入分配不公导致贫富差距加大、制度渠道缺失导致沟通排解不畅、信访制度缺陷导致利益诉求受阻和公职人员渎职导致官民矛盾激化。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以制度为保障,推进社会资源分配公平;二是以多元为目标,广辟公民利益诉求渠道;三是以预防为前提,建立健全社会预警系统;四是以服务为宗旨,促使党群政群水乳交融。  相似文献   

7.
政治参与是政治关系中公民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政治发展、社会公平与和谐的尺度。在建设和谐社会、各种利益群体分化与组合的现阶段,构建制度化的政治参与机制对于应对公民日益增大的参政诉求,使各利益群体通过协商方式维护自身利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实现民主政治增量式发展的基本方式;是建立全新型政府治理模式的重要手段;是维护社会运行稳定与均衡的关键环节。当前,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意识欠缺,能力较低,水平不高;法律缺失,制度匿乏,透明度差;渠道狭窄,途径不畅,有效性低。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要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府对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引导;提升政治文明,健全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制度架构;推进文化建设,构建中国特色公民参与型政治文化;培育公民社会,发挥社会组织利益聚合与表达功能;创新参与方式,重视互联网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利益相关者分析框架来看。高等教育与其利益相关者政府、高校、社会组织、个体之间具有“一对一”互动模式下的本位职能利益诉求。在当前供给制度背景下要化解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冲突矛盾、协调利益诉求,就要在制度创新方面坚持利益均衡原则,通过搭建利益协调平台,发挥政府、高校、企业、社会个体的各自作用,探索相关利益主体的共同治理,架构各利益主体参与高等教育供给的内容、框架,拓宽各利益相关者的诉求渠道,实现高等教育供给中利益相关主体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建立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的美好追求。然而,有人类社会就会有矛盾和纷争,因此不存在绝对的“和”,和谐社会是“和而不同”的价值观多元化的社会。和谐社会是表达自由的社会,是依法确立并保障公民权利的社会。和谐社会的根本是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有效控制社会利益冲突,维护社会秩序。因此,有效调节利益冲突或矛盾、控制有序社会之“熵”,才是构建和谐社会之本。  相似文献   

11.
拓宽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渠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近年来昆明市在这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现有的参与渠道仍满足不了市民的政治参与需求。因此,要进一步完善昆明市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基本制度;健全和规范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社会组织渠道;加强网络政治参与平台建设;转变相关部门工作作风,保证现有政治参与渠道畅通;继续开辟新的政治参与渠道;等等。  相似文献   

12.
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党执政的内在需要,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必须确立有序的参与主体,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的有效路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程中,公民的政治参与表现出多样化的时代特征,对党巩固执政基础至关重要.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基本路径在于健全法规制度,保证政治参与的常态化;培育公民文化,提高公民政治参与能力;拓展多层次的政治参与,畅通民意表达的渠道;积极引导新的社会阶层理性合法有序地表达政治诉求.  相似文献   

13.
农村征地拆迁中的利益冲突是当前我国社会矛盾的一个突出表现,在这一冲突过程中各方利益诉求既有合理的一面,也有过于强化自身利益的一面。政府在利益冲突中充当了利益参与者的角色,注定其无法成为公正的仲裁者,导致矛盾进一步复杂化。因此,需要建立社会第三方的利益协调和裁决机制,使政府与社会成员之间的矛盾冲突有缓冲余地。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供给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机会供给数量不足、产品或服务供给质量不佳,无法满足高等教育需求.从利益相关者分析框架来看,高等教育与其利益相关者政府、高校、社会组织和个体之间具有多重利益诉求.利益诉求的矛盾与冲突提供了高等教育供给制度创新的动力:坚持利益均衡原则,搭建利益协调平台,探索政府“元治理”下的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架构普及、开放、终身高等教育模式以维护个人“根本利益诉求”,还要加强制度环境建设,拓宽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渠道.  相似文献   

15.
“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自提出以来,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众所周知,解决“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的途径是多方面的,要靠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管理的合力来解决。但因为“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是人们心理冲突和情绪宣泄的结果,因此文化在化解此类矛盾中有其特殊的功能和作用。本刊特约了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孙玉杰教授结合她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问题研究”组织了这组笔谈,旨从文化建设的角度来探求解决这类矛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利益是政治的基础.当代中国利益多元化趋势的出现将对中国政治生活产生双重影响,适时地建立利益整合机制,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着手,协调利益矛盾,规范利益关系,将促进现代化建设健康有序地进行.  相似文献   

17.
李书峰 《课外阅读》2010,(8):184-184
改革开放以来,面临多元分化的政治背景和社会现实,利益多元强化了公民政治参与的难度;传统政治参与方式抑制了公民参与的主体意识.为此,有必要引入新兴的协商民主理念,结合我国的政治环境进行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实践。  相似文献   

18.
社会立法关涉国民福祉甚广、影响公民利益巨大,离不开公民参与其中并合法表达自身利益诉求.<社会保险法>作为近年来最为重要的一部社会领域立法,受到了举国关注.在其法律案公开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公民通过互联网、报刊以及信函等方式参与讨论,积极提供各类意见,体现了社会立法过程的公民参与和利益表达方面的特征.在这些特征背后,隐含着当前特定社会背景下丰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9.
赵岚 《高教论坛》2022,(10):110-113
现代学徒制是多元利益主体参与的新型教育模式,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和职业院校是现代学徒制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在现代学徒制校企共建的合作实践中,因各利益相关方不同的利益诉求而产生利益冲突,阻碍了现代学徒制的纵深发展。本文剖析不同主体的利益诉求和利益冲突,以马克思主义利益观为分析工具,探寻现代学徒制利益相关者合作困境的成因,进而提出合作共赢创新发展的三点思考,即决策主体的创新、激励机制的创新和价值取向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利益相关者对各自利益的}斥求既会引发冲突和矛盾.也可能通过充分表达和有效整合形成制度变迁的动力。在现实至理想之途中.如何化解冲突矛盾、协调利益诉求成为思考高等教育供给制度创新的重点内容。高等教育供给制度创新的路径走向:(1)坚持利益均衡原则.搭建利益协调平台:(2)探索政府“元治理”下的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3)架构普及、开放、终身高等教育模式.维护个人“根本利益诉求”:(4)加强制度环境建设,拓宽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