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抗战时期,郭沫若重新肯定了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积极意义,创作出具有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三大特点的历史剧,最终以历史剧创作的实践实现了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回归。这表明他在创作方法道路探索上找到一条正确途径。郭沫若选择浪漫主义创作方法除了与当时社会背景有关外,还与个人气质、生活经历以及艺术修养等分不开。  相似文献   

2.
郭沫若历史剧的浪漫主义文学特色极其鲜明,他追求人物,情节的浪漫,并在作品中融入诗歌,他创作风格的形成不但与自身的写作风格,五四的时代精神有关,更重要的是他能够吸收借鉴中外文学浪漫主义的精神内核。他的历史剧有十分重要的文学史意义。因此,要深刻理解其创作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剧的文化底蕴。从中了解到我国上个世纪的爱国情、民本心、英雄气。  相似文献   

3.
郭沫若的抗战历史剧包含了诗歌的因素,具有浓郁的诗情诗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郭沫若历史剧中的许多主人公都有浓厚的诗人气质,具有浓烈的诗意。其次,历史剧中蕴含着形式各异内容丰富的诗歌。再次,历史剧中运用了大量的诗剧语言。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郭沫若一度消歇了的诗思重新勃发起来。两年多的时间中,他连续创作了六部浪漫主义历史剧,在他漫长的创作生涯中竖起了又一块世人瞩目的方碑。这六部历史剧题材的相似性、基本主题的一致性、以及题材和主题强烈的现实性,已经  相似文献   

5.
郭沫若作为诗人和剧作家,热情冲动,自由奔放、放荡不羁、乐观自信.他的这些性格特征影响到他的历史剧的创作风格,使其史剧中的人物、结构、语言情感化,具有了一种浓烈的抒情性和诗意美;大胆的创造和丰富的想象,使他的史剧表现出更多的主观性和理想色彩;悲剧中的光明成份,使其史剧中呈现出悲壮乐观,哀而不伤的基调.郭沫若史剧中所表现出的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浪漫主义风格与其个性特征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6.
郭沫若不仅是一位开一代诗风的伟大诗人,同时,他还写了很多历史剧,又是一位历史剧的著名大师.抗战期间,他连续写了《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和《南冠草》,作者通过这些历史剧,旨在揭露国民党反动统治区黑暗的政治和腐败的本质.他的这些历史剧,都是取材于古代,而面向现实;落笔于往古,而归意于当今.毛泽东同志曾对郭沫若的历史剧作过高度的评价:“郭沫若在历史剧方面,做了很好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郭沫若浪漫主义文学理论的发展,以1924年他写的《孤鸿》为界碑,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是以个性主义为核心的积极浪漫主义,认为诗的创作是诗人精神人格的表现,诗的形式应当是创造的,诗的美学价值在于诗情的纯真自然;后期是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革命浪漫主义,与前期相比,在对文艺与生活、文艺与大众、文艺与革命的关系的认识方面发生了重大转变。郭沫若文艺思想的发展,与中国新文化的发展存在着历史逻辑的统一性,这是他文艺思想发展的典型性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8.
郭沫若的六部抗战历史剧创作于一个特殊的时代情境之下,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尽管具体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从内容层面上来分析,"斗争"是它们共同的叙事母题.郭沫若把"斗争"作为抗战历史剧的叙事母题是有着复杂的原因的,时代背景和他本人的精神气质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他创作心理的深层动因.郭沫若是一个革命的有机知识分子,复杂的身份归属和角色认同使得他有意识地去维护革命的意识形态,从而与当时的以国民党为首的反革命意识形态争夺话语权和文化领导权,而他创作抗战历史剧的深层心理机制也正在于此.  相似文献   

9.
郭沫若同志的很多历史剧达到了艺术真实和历史真实的和谐统一,艺术地再现了历史的风貌。无庸讳言,他也有些历史剧对历史生活的反映是不够真实的。他的历史剧的成就和不足,都和如何对待历史的事实,能否把握历史的精神有关。本文拟就郭沫若历史剧的历史真实性谈点肤浅看法。  相似文献   

10.
从呀呀学语开始便接受优秀古典诗章熏陶,在中外文学的沃土中吮吸浪漫主义文学的乳汁甘露成长起来的郭沫若,最先是以他那火山喷发、狂飚突进似的反帝、反封、爱国的诗歌步入中国文坛的。而此后,他那一颗拳拳的火热诗心,一腔澎湃的挚情,不但自始至终流贯于他的诗歌作品,润饰着华章辞彩,奠定了他作为中国新诗诗坛开山鼻祖的地位,而且这种浪漫主义的创作基调,也~直浸润和主宰着他的历史剧创作,激荡在他的历史剧情境氛围之中。给他笔下的人物和事件,挟带着浓郁的主观抒情色调,寄托着崇高的理想光辉,蕴含着芳馨的诗情画意,构成了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