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荣生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问题是教学内容的问题,语文教学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学习入手,从教学内容入手.崔峦先生在全国第七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说,要由"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教",由"教课文"变为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实现这两个"变为",关键在于开发课文的语文核心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时最多,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主要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为主。课堂上,教师注重于繁琐的教学内容分析,这看似加深了学生对课文故事情节或人物思想情感的理解,但实际上,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却没有明显的进步,这样的阅读课是在"教课文",而不是"教语文"。反之,学生通过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笔者对多年来语文阅读教学的经验,提出了"略读"教学的重要方法,指出了语文教学中处理好"精读"与"略读"的关系,对促进学生学习,提高阅读能力是至关重要的途径。总结出"精略有致"、"教略学丰",是实现"略读"课文教学的有效方法。"略读"课文教学中,教师的引领作用,会铺起课内通向课外的"丝绸之路",是提升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部分,一直是课堂教学中的重点。新课改下语文课堂的一大改变是从"教课文"到"教阅读",阅读教学策略成了语文课堂教学研究的一个新方向。提问策略又是阅读策略中的一个重要策略,是帮助学生进行深入阅读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当下,阅读教学步入一个新的误区:有的教者为了体现"语文味",为了体现自己的教学不是"得意忘言",为了体现自己不仅关注文本"说什么",更关注"怎么说",为了体现"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为了体现对"形式"的关注与重视……在学生初读文本,大体了解课文大意之后,即进行文本表达方法、写作知识技巧方面的分析、剖解。于是,阅读教学陷入另一种繁琐分析的泥淖:由内  相似文献   

6.
凸显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有效教学设计的前提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考一篇课文"教什么",几乎是所有中学语文教师常常遇到的难题。归根结底,语文教学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教什么",二是"怎样教",三是"教得怎么样"。从某种程度说,"教什么"决定了应该"怎么教",并影响着"教得怎么样"。针对一篇课文设计好"教什么",这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前提之一。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究竟是"教课文"还是"教语文",内地语文教师的认识在理论上是一致的,应该是"用课文来教语文".课文只是载体,就像叶圣陶先生说的只是"例子",用课文这一载体或"例子"教学生学会语文,才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什么",是近几年语文教学要破解的重大难题之一。在实践探索中人们越来越清晰,破解这一难题要从语文教学的内在规定性和教材的选文功能出发,即消除或缩短学生已有经验与阅读"这一篇"课文(或完成写作)的距离与落差。为消除或缩短这个距离与落差而建立学生与"这一篇"课文的链接就是教学的"学点"。教学中要善抓"学点",以点带点,破解"教什么"。从"定篇"中抓"张力点",从"例文"中抓"方法点",从"样本"中抓"问题点",从"用件"中抓"引发点",从"引子"中抓"延伸点"。  相似文献   

9.
34年的山区小学语文教学,使我深深体会到"遵路、入境与悟神"是科学的、辩证的、完整的阅读教学方法。过去,我在阅读教学中往往只是让学生认识生字、解释新词、形式上分出段落、写出段意,会一字一句把课文读下去,最后由学生或教师机械地归纳中心思想,或给写作特点下个结论。学生学过一篇课文,作者思路没有摸清,作者胸中境界没有接触,更谈不上培养语感,悟出文章精神。这样的教学,学生学得泛味,教师教得卖力,造成学生学不到真知识。训练不出真能力,掌握不到良好的阅读方法,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达不到"教",是为了用不着教的目的。为了提高阅读教学质量,促进语文教学的科学化,我把叶老"遵路、入境与悟神"的教学论述当作指导自己阅读教学的总方向。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证明,它是切实可行的,教学效果比较好。  相似文献   

10.
吕叔湘说过":语文教学是人们学会一种语文的过程。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使用语文的技能。"真正的阅读教学必须突破"教课文"的层次,提升到用课文"教语文""教阅读""教表达"的层面,引导学生能从课文中习得写作方法,以达到"不教"的境界。  相似文献   

11.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真切地感受到,要想让学生学好语文,仅仅靠研究不同课文的教学方法是行不通的。语文教学的进步要从课程重构和学习方式变革两个方面探索,从教课文走向教语文,从单一教学生应对考试走向学生能够用语文追求更好的生活,才可能有本质的突破。如何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变?我尝试将语文教学分成三个大的板块。每一个板块的教学约占语文教学总课时的三分之一,在教学中交叉进行。  相似文献   

12.
在平时的说明文教学中,注重落实说明文知识已形成固定模式,"语文味"尽失。如何上出说明文的"语文味"呢?一要明确"教什么"。课文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是语文教学的原点。要在把握单元目标的前提下,围绕课文设计教学内容。二要明确"怎样教"。要上出"语文味",要重视文本的品读与咀嚼。三要明确"为什么教"。说明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用"课文"来教"语文",教"语言",说明文教学必能上出浓浓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13.
现行的初中语文统编教材,阅读教学改"精读"为"教读",改"略读"为"自读",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组成"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结构。教材按照双线结构编排课文,每一单元的编排都包含了大致相同的内容主题和语文素养训练点,因此每一单元的自读课文与教读课文都是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4.
如何构建一个可用的阅读教学内容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该教的没有教,不该教的乱教",这就是所谓"语文教学内容问题".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理想的做法是,由专家们开发出阅读教学的"课程内容体系",然后由教材专家将"课程内容体系"转化成"教材内容体系",老师们则依据"教材内容体系",设计自己的"教学内容体系",最后在这个体系框架内,结合自己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每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5.
<正>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费时低效现象依然存在,教者在教学《黄河的主人》一课,采用"小板块式"进行教学,效果显著。"板块式教学"最早由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提出。所谓"板块教学"就是将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分为几个明显而彼此之间又有密切关联的教学环节,教学的过程、教学的内容呈板块状并列而又一步一步地逐层深入。《黄河的主人》是一篇寓意深刻,震撼人心的优美散文。课文向我们展示了  相似文献   

16.
陈德兵 《广西教育》2012,(44):30-32
一、“板块式阅读教学”的基本内涵 “板块式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模式,一种教学思路。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中学语文“板块式教学”的创造者余映潮先生给“板块式教学”所下的定义为:所谓“板块式教学思路”,就是在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中,从不同角度有序地安排几次呈“块”状分布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即教学的内容、教学的过程都呈板块状分布排列。  相似文献   

17.
黄晓岭 《教学随笔》2022,(2):135-137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存在阅读教学质量不高、阅读形式比较单一的情况.因此,构建"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教读课文要"授学生以渔"、自读课文要学生以"渔"求"鱼"、课外阅读要建立课内与课外的连接通道,改变语文阅读教学止于课堂的不足,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有学生来问:什么叫做"教学生读懂(一篇课文)?"这一问问到了语文教学的根子上,阅读教学乃至全部语文教学最基本的任务是什么?正是教学生"读懂".读懂,是阅读教学的各项教学目标、各项课程目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没有这个原点,就没有什么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9.
现行语文教学中"教多学少"现象客观存在,老师事事都替学生想到了,生怕遗漏了重要的知识点,语文教学过程常常形成为了追求"标准答案"的过程。因此,语文教学急需要"少教多学",特别是语文阅读教学必须追求教师"少教"达到学生"多学"。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理清教路,以教导学"是实现语文阅读教学"少教多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策略。语文阅读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20.
教课文并不一定就在教语文,因为"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教语文应该用好课文这个"例子",充分发掘其中的语文课程元素,切切实实地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服务,实现阅读教学从"教课文"向"教语文"的华丽转身。令人遗憾的是,用课文教语文还停留在对语文课程的理性认识上,实践中存在着不少的操作误区。尤其在课文内容的处理上,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之类大且泛化的阅读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