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智障孩子应该学习什么知识,具备怎样的能力,如何适应社会生活”,成为培智学校课程设置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2007年2月,教育部颁布了《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这一方案彰显着“让生活走进培智教育,让教育改变学生生活”的理念和精神。新的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原则、课程内容等方面给培智教育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要求。  相似文献   

2.
我国培智学校在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近年来都获得了迅速提高。但是,其课程设置却一直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智障教育工作无时不在思考:“弱智儿童应该学习什么知识,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如何适应现代的生活?”对培智学校课程的改良也无时不在进行:从最初采用筛选、简化了的普通教育课程,到生活技能、职业训练课程的增加,再到各类康复课程的创设,培智学校在课程设置上有别于普通初等教育的特色日渐明显。  相似文献   

3.
随着特殊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以及培智学校发展的趋势,教材开发能力已经成为培智学校教师不可或缺的专业素养之一。本文呈现了职前教育中培智学校生活语文教材开发的过程,从教材开发的过程和结果两个角度分析了培智学校生活语文教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提高了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培智学校课程改革事关培智学生学什么、培智学校教师教什么的问题。从我国培智学校课程的沿革来看,学生残疾程度加重、智力残疾人士生活质态低下导致生活化课程理念成为培智学校课程改革的“核心”。生活化课程在实施过程中中应该注意避免“唯生活化”和“低标准化”倾向,引领学生走向“有尊严地生活”。  相似文献   

5.
新一轮的培智教育课程改革掀起了培智学校生活教育的浪潮,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适应能力成为培智新课程的重要目标。教育部出台的《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明确要求,在课程功能上,强调学生积极生活态度的养成,注重对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关注学生潜能的开发,培养学生的个人才能[1]。如何落实好这一要求,培养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并促进其他核心素养的发展,成为培智教育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特殊教育同样有其内在的课程改革需求,特别是近年来培智学校的学生多为中、重度智障儿童或多重障碍儿童(智力障碍兼有孤独症或脑瘫)。就语文课而言,培智学校的教师们普遍感觉语文课不知如何上,学生越来越难教,教师上课也越来越累。笔者基于多年从事智障、脑瘫、孤独症儿童教育的经验,在分析培智学校生活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 6月5日,江苏省培智学校教育教学年会在吴江市召开。本次年会的主题“生活语文”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领域,也是培智学校传统课程与新课程的分水岭。来自全省近160名代表参观了吴江市特殊教育学校校园,观摩了该校10节培智教育课堂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8.
随着特殊教育信息化不断推进和培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短视频这一全新的教学内容载体,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培智学校生活适应课堂教学中。浙江省淳安县培智学校生活适应学科教研组与时俱进,遵循智障学生认知规律、呼应生活适应课程性质、聚焦课程核心素养培育,以短视频创新教学内容呈现、拓展课堂教学资源、推进育人方式改革,显著提高了生活适应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最大化地发挥了生活适应课程育人功能,开创了生活适应课堂教学生动活泼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9.
培智学校的最终教育目标是使每个智障学生最大限度地融入社会,使之适应社会生活,生存于社会,立足于社会。培智教育课程改革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教育教学的适应性和实用性。而语文又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学好语文有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走进生活,适应社会。根据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  相似文献   

10.
2007年《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在期待中出炉,为培智学校的课程改革树立了新的标杆。它提出的“生活语文”虽然在课程方案中有了概要的说明,但在教学实践中,它与以往的“语文”学科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它的落脚点在哪?我们该如何上好课堂教学?的确是每一位任课老师都要面临的直接问题。  相似文献   

11.
由于生源结构的变化,各地培智学校都不同程度地进行着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其中,生活适应课程以发展智障生生活能力为目标而备受关注。本文以扬州市培智学校为例,从课程开发背景、目标意义、课程体系、有效实施、评价调控等不同层面.系统介绍生活适应课程开发与研究的基本问题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2.
培智学校教育对象的变化、融合教育的倡导实施、原有课程实施方式使得培智学校的改革势在必行。以北京市某特殊教育学校为研究对象,采用质性研究的研究方法对该校与社区互动的原因、历史、具体举措、效果及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文化氛围、学校管理、课程方面培智学校都有其与社区互动的机制。培智学校与社区互动的特点有:“双赢”是培智学校与社区互动的基础、“利益共同体”是培智学校与社区互动的表现形式、“改革发展”是培智学校与社区互动的动力。要更好地促进培智学校与社区互动,不仅需要协调学校内学科课程与社区课程的冲突、突破学校改革和质量发展的瓶颈,更需要处理好学校、社区、家庭、政府在培智学校与社区互动中的支持服务关系。  相似文献   

13.
培智教育迄今仍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探索之旅”。以往,我校的弱智教育与普通教育模式一样,以学科为中心,经过九年义务教育,学生虽能知道1+1=2,能写一些字,但毕业时连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不会。这引起了我们的深入思考:培智教育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培智学校应该实行什么样的教育?经过调研和分析,我们认为:培智教育要以提高学生生活能力为中心,必须坚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教学模式上进行全面的改革,开始了从“生活教育”到“生存教育”再到“生命教育”的探索过程。  相似文献   

14.
生活适应教育是培智学校的核心教育内容。培智学校应在尊重学生特殊性的前提下,在校园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在课程实施中锻炼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在家校同步训育中提升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5.
培智学校语文教学需要考虑语文学科特点与学生的身心特点,且立足于《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要求,针对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平板电脑在培智学校生活语文课堂上的运用这一研究课题进行了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6.
培智学校课程改革与社会适应目标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回顾智力落后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定义的基础上,分析了社会适应目标在智力落后教育与培智学校中的重要地位;对我国培智学校课程体系中的社会适应目标进行了详细回顾与分析;以社会适应能力为切入口,对我国培智学校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与思考。培智学校的课程改革要“以生活质量为导向”;既注意课程的统合,又要注意课程的分层;要向“学校为本位的课程”模式发展;同时,注重“均衡课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前,培智学校的课程已越来越不能适应学生及教学的需要,课程改革已经成为所有弱智学校不可回避的教育改革重点.本文阐述了培智学校课程改革的原因、相关理论与实践,并介绍了北京市海淀培智学校课程改革的实验及其效果,初步摸索出一套弱智学校适合每个学生的课程及其实施方法,希望能对我国培智学校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力推广 ,基础教育中校本课程的研究如火如荼。与此同时 ,培智学校的校本课程研究也不甘落后 ,每个学校都力求凸显自己的研究特色。本文通过对有代表性的八所培智学校的校本课程研究资料进行分析 ,发现各个培智学校在校本课程研究中 ,没有充分明确自己的角色地位 ,扩大了校本研究的范围 ,造成校本特色不明显 ,甚至违背了培智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同时 ,也说明我国培智教育国家课程改革的滞后性 ,误导了培智学校的校本课程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一、客观世界决定培智课程的走向智障人士通过有限的学校教育,必将走出学校,迈入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而如何为其搭建顺利融入社会的知识和技能是我们培智教育应该研究的问题。教育部2007年颁布了《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该方案退出了"7+5"的课程体系,明确提  相似文献   

20.
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和社会交往能力是培智学校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特殊教育学校以《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为指导,成功构建了以特需学生为中心的生活自理校本课程,通过按自理项目设置班级、依学生个性确定项目、同时间实施走班教学、定期与不定期转衔相结合,以及创设真实训练情境、实施个别训练、强化家校共育等举措,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