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数字少数民族文献"工程是少数民族文献开发利用的要求.本文分析了构建"数字少数民族文献"工程的基础平台、建设内容及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
“数字灰色文献”工程建设攻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构建“数字灰色文献”工程是灰色文献开发利用的要求。本文分析了构建“数字灰色文献”工程的基础平台、建设内容及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文献学理论影响下,少数民族文献资源建设存在着薄弱点。已往研究更多地是在探讨少数民族文献的收集、整理、数字化等方面的内容,而对少数民族文献范围的认识过于狭隘,对其社会发展意义强调不够。文章提出少数民族文献资源建设的工程性建议,即建立少数民族纸质文献中心、少数民族数字文献中心,建设少数民族实物资料数据库。参考文献36。  相似文献   

4.
数字人文的兴起为红色文献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新的技术与方法。文章引入知识本体与知识图谱,对皖西红色文献进行细粒度关联,进而加快皖西红色文献数字化开发进程,为实现皖西红色文献资源的知识关联、聚合、发现提供新路径。以“书目框架模型”(BIBFRAME)为核心,构建知识本体的核心词表,从“文献”和“内容”两个层次设计实体的语义关联;依据知识本体的结构,抽取皖西红色文献中的实体及其关联,构建红色文献数据库,并自定义检索任务来模拟真实的检索需求;以“六霍起义”、革命英雄“舒传贤”和“红色事件地点分布”为主题,构建知识图谱并基于图谱进行知识发现。结果表明,知识本体可以有效提取皖西红色文献的实体数据并联结知识图谱以协助研究者进行文献检索与知识发现,佐证了以知识本体为代表的数字人文技术方法在红色文献研究中的使用价值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以“数字出版产业”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文献检索,采集到194篇中文学术文献样本.依据学术文献统计模型,发现涉及15个研究方向和69个研究角度,得到六项结论,实现“数字出版产业”中文学术文献整体现状的微观评价;由科学范式应用、研究方向学术关注梯度和研究体制建设三个维度,组成学术研究态势评价模型,得到五项结论,实现“数字出版产业”中文学术文献整体现状的中观评价;基于上述结论,依据科学存在原型结构,提出数字出版产业当前学术研究的科学前沿、工程前沿和技术前沿,实现“数字出版产业”学术研究发展方向的宏观评价.  相似文献   

6.
数字文献若干问题的再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宏观角度,分别对数字文献服务行业的分工与合作问题,数字文献的“拥有”与“存取”问题,数字文献的“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文献遗产往往被视为文化认同的重要标志。档案文献遗产是文献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价值认同在档案文献遗产上的表现是多次价值化的过程,既体现在遗产界定阶段也体现在后“申遗”阶段。后“申遗”时代,档案文献遗产在面向受众传播时面临文化认同困境。为增强受众文化认同,引入叙事学,在论证“叙事增强档案文献遗产受众文化认同”命题科学性与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后“申遗”时代档案文献遗产价值化的主要方向,进一步从阐释与展示两个维度构建档案文献遗产的叙事策略。阐释维度,主要在故事与话语层面探讨上下文应用的当代叙事构建;展示维度,主要从用户与媒介方面探讨可视化驱动的数字叙事构建。  相似文献   

8.
针对新疆少数民族文献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现状,提出了构建新疆少数民族文献特色数据库的设想,并就此阐明了切实可行的构建思路、分步实施方案及可能出现问题的具体解决办法,对新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消除数字鸿沟构建高校图书馆无障碍信息服务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消除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利用中的“数字鸿沟”,构建一个公平、自由、和谐、通畅的“无障碍”文献信息服务体系,是摆在图书馆人面前的重要课题.描述了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服务体系中的梗阻现象,探讨了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0.
周耀林  吴化 《档案学研究》2022,36(5):123-129
保护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是档案工作传承文化、延续文明的重要使命。本文在分析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保护工作困境和数字化保护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数字人文与数字化保护的逻辑关联,探讨了数字人文视野下数字化保护的发展思路和实现路径。通过改善保护条件、加大保护力度、更新保护理念、拓展实践视野,数字人文视野下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将实现更加积极主动的数字化保护。  相似文献   

11.
“十一五”新闻出版业发展战略重点是:积极推动现代内容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数字出版,努力构建公共新闻出版服务体系,加强出版物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印刷、复制产业,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新闻出版业发展,积极实施“中国新闻出版业走出去”战略,以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带动新闻出版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介绍甘青特有少数民族数字资源系统的概况以及系统选型过程。结合该系统的关键需求和Dspace的特点,决定基于Dspace构建甘青特有少数民族数字资源系统。介绍甘青特有少数民族数字资源系统的功能框架,以及在系统应用中界面的本地化、功能的改进等方面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在新形势下,大学图书馆普遍面临着“文献购置经费的增长速度低于数字资源的价格涨幅”的严峻问题,如何利用有限的经费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需要,成为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面对的核心问题。要把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必须聚焦用户的核心信息需求。为了全面评估图书馆的文献保障水平,文章构建了基于机构知识库成果引文分析的自动化分析流程,考察全校及各学院发文成果参考文献的“收藏”和“缺藏”情况,建立可推广的数字资源保障方案。  相似文献   

14.
常大伟 《档案学研究》2020,34(3):106-111
本文在构建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保护政策分析框架的基础上,通过量化研究对我国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保护政策工具的结构,以及政策内容进行了分析,并从促进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保护政策工具结构的合理化、提高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抢救与保护政策的可操作性、推动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利用服务政策的完善化三个方面提出了政策调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珍贵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是经由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组评选,被列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的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是我国少数民族社会实践活动的真实历史记录和智慧结晶,是民族文化多元性的象征,是具有国家级别文化价值的档案文献遗产。受自然环境变迁与现代工业文明冲击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我国珍贵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正面临着老化、遗失、难以识读等诸多问题,保护工作目前进展仍很缓慢。本文在界定珍贵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统计分析,对我国珍贵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的保护状况进行较为系统的介绍,总结保护过程中现存问题,最后从国家层面和珍贵少数民族文献遗产收藏机构层面,对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保护需求进行总结:国家层面的需求包括完善政策法规、建立保护管理组织;收藏机构层面的需求包括入选《名录》后的保护、收藏机构协作保护、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旨在推动珍贵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的保护工作进程。  相似文献   

16.
我国少数民族文字文献的书目控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少数民族文字文献书目工作起始于公元 9世纪中叶对藏文献的编目。新中国成立后 ,少数民族文字文献书目工作经过了初步发展和迅速发展时期。目前 ,少数民族文字信息处理工程已全面启动 ,少数民族语文主题词表正在研制中 ,著录标准化正在实现 ,书目管理系统开始运行 ,工作正在向现代化迈进。参考文献 7。  相似文献   

17.
对国内外大学总馆,分馆概况进行了介绍,拟以“辽宁大学文献保障体系数字平台工程”建设为契机,谈谈本校总馆,分馆管理模式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辽宁大学文献保障体系数字平台工程”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协调好学校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的关系,使它们共同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发挥重要作用,辽宁大学实施了“辽宁大学文献保障体系数字平台工程”。就该工程的设计与实现过程做出评述。  相似文献   

19.
获奖消息     
《贵图学刊》2006,(2):38-38
2006年5月,贵州省图书馆学会会员、凯里学院图书馆杨昌斌同志撰写的论文“民族文献信息、民族文化和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构建”荣获中国图书馆学会2006年年会一等奖、“少数民族文化的国内法保护探讨———以苗族、侗族文化为例”荣获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信息化、网络化与信息资源建设”征文二等奖。获奖消息$凯里学院图书馆  相似文献   

20.
数字素养教育是数字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教育服务的新使命。文章运用文献研究、网络调查和个案访谈等方法,调查分析49家具有代表性的“双一流”高校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根源;根据元宇宙数字教育的趋势与要求,提出“A-B-C-D-E”教育模型和高校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策略:构建本土化的教育框架和合作机制以及层次化的数字素养教育供给,建设便捷化的数字素养教育平台,打造多元化的数字素养教育形式和专业化的数字馆员团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