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隐喻认知理论认为,隐喻在本质上是认知的,是通过一类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另一类事物;隐喻由始源域和目标域构成,两个领域之间的互动称为“映射”.隐喻就是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把较为熟悉的、具体的概念域映射到不太熟悉的、抽象的概念域上,从而对一个新的概念的理解和表达.这种认知模式很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思维特点,因此,将隐喻认知规律应用于高职院校英语词汇教学是有深远意义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隐喻作为一种基本的认知方式,本质上是通过限定认知框架来构建我们的思维系统的.在隐喻思维过程中,隐喻表达所从属的隐喻框架和所依托的隐喻概念是隐喻生成和理解过程中的关键要素.隐喻框架的作用是激活一个概念域作为隐喻的始源域,它对认知起到基础性和导向性的作用.隐喻概念则决定了始源域到目标域的跨域映射关系,两者密切相关但又有所区别.隐喻认知过程中,隐喻框架和隐喻概念都具有动态性,对框架和概念的选择直接影响隐喻的理解.通过对语料库中隐喻框架和概念的缩放,比较分析这一变化所带来的影响,能更清晰地把握隐喻框架和隐喻概念之间的关系,说明隐喻理解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3.
1.概念隐喻理论应用于词汇教学的理论基础 1.1概念隐喻理论的定义 概念隐喻理论隶属于认知语言学范畴,是指人们把较为熟悉的、具体的概念域映射到不太熟悉、抽象的概念域上,以助于对后者的理解。前者被称之为始源域,后者被称之为目标域。  相似文献   

4.
早在20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就对隐喻的实质做了分析,此后,众多学者对隐喻做出了各种解释,形成了种种理论,George Lakoff& Mark Johnson提出隐喻认知说,认为在主体的认知和推理作用下,通过隐喻将一个概念域映合到另一个概念域,语句的隐喻性得以形成.将始源域的其型的、经验性的,惯例性的(eonventional)意义映合到目标域的过程即是隐喻的生成和理解过程.隐喻认知理论在英语教学中如何贯彻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认知语言学将概念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方式来研究,其实质是一个概念域到另一个概念域的映射。根据始源域的不同,可以将概念隐喻分为结构性隐喻、方位性隐喻以及本体性隐喻。本文通过展示这三类隐喻在《道德经》英译本中的体现,分析不同翻译版本的成因,探讨概念隐喻在翻译时的去留问题,为典籍英译中的概念隐喻英译提供参考。文化差异,翻译使用的中文版本差异,《道德经》晦涩的语言及其悠久的历史导致了对其多元化的理解和解释以及多样化的翻译,因此翻译过程中所遗失的信息就需要从上下文语境去补偿。  相似文献   

6.
在认知语言学领域内,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认知语言学家Lakoff&Johnson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是改变人们隐喻观的一个重要转折。他们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从一个具体的概念域向一个抽象的概念域的系统映射;隐喻是思维问题;隐喻是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1]。  相似文献   

7.
概念隐喻是跨概念域的映射,其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过程与认知参照活动中认知主体寻找认知参照点认识目标的过程相一致。《诗经》中蕴含不同类型的概念隐喻,包括婚恋诗隐喻、怨刺诗隐喻、赞美诗隐喻、史诗隐喻以及祭歌隐喻等,其相应的认知参照点模型有所变化。基于认知参照点理论分析《诗经》中的概念隐喻,有利于沟通这两种认知机制,揭示《诗经》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8.
主要围绕作为人类基本认知方式的隐喻展开论述.首先区分了常规隐喻、死隐喻和新隐喻,然后分别介绍了常规隐喻所包括的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分析了在概念隐喻中,到底有哪些概念或某个概念的哪些方面,可以作为源域的概念结构用来帮助人们构建和理解目标域结构.最后对“时间流经我们”这一概念的隐喻性表达进行了重新分析,说明了隐喻的连贯性和一致性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许洁 《考试周刊》2009,(45):38-39
认知语言学家Lakoff认为隐喻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修辞)现象,而是人类心智发展的结果,即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将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本文选取了《围城》中的爱情隐喻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兼对比分析英文译本中的爱情隐喻,揭示了隐喻理论对翻译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段兰 《考试周刊》2013,(40):26-27
概念隐喻一直是一个热点话题,政治演讲中的概念隐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本文以奥巴马2012年胜选演说词为语料分析说明事件域认知模型在概念隐喻中的应用。事件域认知模型(ECM)作为一种认知方式对于概念隐喻有很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1.
在整闭条件下描述了PTW整环R及其多项式环R[X],R〈x〉,R{x}之间的关系,证明了若R是整闭整环,则R是PTW整环,且R[X]中素w-理想可扩张当且仅当R[X]是PTW整环,最后对TW得到了类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从行域到知域再到言域的语义演变通常被认为是隐喻机制在起作用,这与语义演变的渐进性相矛盾,转喻也是三域语义演变的重要机制。语义演变既依赖语用推理中隐含义对字面义的替代,也保持语义关系上的相似性。从行域到知域再到言域的演变过程背后的语用推导是一种邻接关系的替代,整个过程就是在相似性基础上通过邻接替代来实现语义演变,是隐喻机制和转喻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在一般的信道预测方案中,对于信道脉冲响应的预测问题,有些是没有考虑到信道传输函数的相关性,一些预测方案则是实现复杂度较高。针对这些问题,首先实现时域的信道预测方法,再用根据信道传输函数的自相关函数设计出来的滤波器对预测后信道的频率响应进行滤波,可使预测后的信道频域相关性与观测的信道频域相关性一致。这样,时间上的相关性可确保信道预测的可行性,而频域相关性保证了预测前后的空间相关性不变,从而时频联合信道预测方案与其他方案相比具有更可靠的信道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4.
电路的时域、频域和复频域三种分析法求解电路的完全响应,比较了三种分析法的物理意义和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讨论了领域体系结构开发的相关技术及开发过程,并给出了一个开发实例。  相似文献   

16.
Metaphor,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is considered not only as an ornamental device,but also as an important cognitive instrument. More exactly,it is a cognitive structure mapping from a soarcc domain,usually concrete,to a target domain,usually abstract. Due to different cognitive experiences of different language users,the mapping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domains may also vary from language to language. This kind of metaphorical language asuallv imposes ditticulties in translation. In regard to this,the paper suggests the following solutions:maintaining the original mapping relations, the substitution of source domain,and the addition or deletion of source domain.  相似文献   

17.
结构参数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内外结构参数识别方法研究成果和进展的基础上,针对参数识别的时域方法、频域方法、时频域方法以及结构时变参数识别的方法进行综述,并总结了这些方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优点及存在的问题,最后展望了参数识别方法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实验研究了含Lu样品(硬磁畴只能产生OHB和ID)中的第一类哑铃畴(ID)在直流偏场(Hb)和面内场(Hip)联合作用下的自发收缩现象,这种现象只能在一定的Hb和一定的Hip范围内发生,而且在自发收缩过程中伴随着垂直布洛赫线(VBL)的丢失。晶向不同,直流偏场和面内场范围也不同。实验还发现ID哑铃畴自发收缩与其在面内场中所处的方向无关,含Lu样品大的阻尼系数使得短的哑铃畴先缩泡,长的后缩泡。这与不含Lu样品中哑铃畴的自发收缩现象有很大的不同,由此认为VBL的稳定性与样品的成分有关。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随从目标函数中含有一组参数且参数不确定时的诱导问题,提出了理想区域诱导策略的概念。  相似文献   

20.
从几类与矩阵群有紧密关联的群锥入手,以这些锥为底构造了几类非对称仿射齐性siegel域.这些结果包含了几类非对称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