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东升 《现代语文》2010,(11):48-49
语文教师,应该能够用自己的智慧对文本去做独特的领悟、探索和发现,带领学生走进文本的世界,去领悟文本的无穷魅力。但是,纵观现在的语文课堂,有的老师在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上口若悬河,可一进入文本内部,就顾左右而言他;  相似文献   

2.
3.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句话点出了语文教材的性质与功能。他提倡教师要以教材为示范,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教师应把教材视为一种“抓手”,用比较、鉴别、选择、加工、拓展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和运用语文的能力。一、对文本阅读要有鉴赏性教学中,教师要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多元鉴赏,用课文所蕴含的美好情愫,点燃学生的理想火花。如教学《拉萨的天空》一课。我让学生默默读课文,在书上圈圈点点,想想课文哪些词句具体写出了拉萨天空的特点,读出自己的理解,说出自己的…  相似文献   

4.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摆脱文本本位的教学观,超越课文文本,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充分发挥想象,拓展升华,实现深度阅读。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应该凭借教材,以形成学生的相关能力为目标。教材是学生学习的语言载体,是引导学生学习的一个范例,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更不是对教材的亦步亦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地运用好教材,让学生在领会编者意图时,凭借教材,超越文本。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应该凭借教材。以形成学生的相关能力为目标。教材是学生学习的语言载体,是引导学生学习的一个范例,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更不是对教材的亦步亦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地运用好教材,让学生在领会编者意图时,凭借教材,超越文本。  相似文献   

7.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它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它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  相似文献   

8.
所谓文本质疑,就是指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提出的疑问。文本质疑是引发文本对话的金钥匙,通过引导小学生质疑才能让小学生的文本阅读更具深度与广度。  相似文献   

9.
一节公开课上,笔者执教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中的一篇课文《春笋》。我在课前精心准备了很多春笋和竹子的相关图片,课堂教学也按自己预设的教案有条不紊地进行。考虑到这篇课文只有两个自然节,篇幅很短,我把每一个自然节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对话是十分重要的。文本对话不能够只停留于表面,而要借助对比品读、深入品读、反复品读来引导学生理解文本语言、感受文本意境、触摸文本的情感。  相似文献   

11.
文本对话是培养小学生语感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文本互涉"的作用,从而让小学生的文本对话更深入。要依托相同结构文本、相近人物文本、相似主题文本之间的互涉作用,习得文本写作手法、理解文本蕴涵的意义、丰富文本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2.
正综观目前的语文教学,部分教师追求新、奇、特,偏离文本价值、脱离语文本体特色的现象还是比较明显的。有些教师误读新课标中提出的语文学习的真义,出现形式化、片面化、绝对化、碎片化的做法。一堂课下来,不知主体性目标是什么,教师心中无"谱",学生心中无"数"。一、偏离文本价值的教学行为的具体表现(一)将放任个性化阅读曲解为多元解读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一观点,对于彻底改变阅读教学中教师填鸭式的串讲、无视学生阅读感受这一弊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梅 《现代教学》2008,(10):67-67
《萧伯纳和小女孩》一课,讲的是英国著名戏剧家萧伯纳与一名普普通通的小女孩之间发生的故事。本课以对话的方式告诉我们一个人无论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能骄傲。其中议论萧伯纳是否真的骄傲是本课的难点。此文如果只是初读,不深思的话,教师也会走入误区,无法探究到它的本原性,更不要说这些小学生了。因此本课要让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以多种形式反复地进行朗读、演绎、诠释来理解文本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14.
有下面这样一个案例曾被作为“超越文本”的经典广泛地引用过:  相似文献   

15.
邓丰 《华章》2012,(27)
本文通过阅读背景、过程、反思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侯玉华 《教书育人》2014,(10):69-69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要实现这一对话,产生思维碰撞,达到心灵沟通,对文本语言的品读理解是根本所在,正如叶老所说:“文艺鉴赏还得从语言、文字的透彻了解人手。”因此,阅读教学必须立足文本,走进文本语言,开展语言教学。  相似文献   

17.
文本存在方式,决定着文本解读的深度。文本不是以“文字”“语言”“言语”的方式存在,也不是以“形式—内容”的方式存在,而是以“字(词)—言—象—意—境”的“五层面结构”方式存在。从五个层面开展文本解读,关注文本涉及的语音、形体、字义、语言形式、意象、意念情感、审美意蕴等,主线的文学理论知识体系也就成了文本解读理论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8.
就语文阅读教学而言,在摒弃"以本为本"、繁琐分析、机械训练的同时,还需要给教材这个"例子"一个准确的定位。对于教材这一文本,阅读教学不仅应立足于对它的讲解,还需要超越它的时空限制去感悟,去与作者的心灵对话;在适度超越文本之后,还需要在更高的层面上向它回归,因为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阅读体验过程。  相似文献   

19.
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中说:"慢慢走,欣赏啊!"这句话原本是阿尔卑斯山谷中,一条风景极佳道路上的标语,它是在提示游人景色无处不在,只是你要学会欣赏。把这句话链接到阅读教学中来,我们对待文本的解读,不也应该带着"慢慢走,欣赏啊"的心态吗?文本解读,就是应该以一种欣赏的姿态,在语言之途悠闲的散步,置身文本其间,徜徉文字之中,可以品味文本语言中的韵味情调,可以洞悉文本内在的思想经脉,可以开启一扇扇语言、思想的窗户,可以链接到文本之外的人事景物……  相似文献   

20.
语文文本的价值在语文文本教学中却经常性缺失,语文教学呼唤文本解读的价值回归。教师要准确把握文本解读的要义,引领学生真切感受文本生命的美丽。通过欣赏文本的语言美、艺术美、思想内容美,来感受文本生命,从而培养阅读兴趣,增强知识积累,提高阅读能力,让学生在文本解读中不断汲取养料,充实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