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从未想过 ,也没有做过这样的梦 :到外国大学去教书。一个偶然的机会 ,把我推到美国蒙他拿大学去任教两个学期。那是 1 982年 ,美国驻华使馆官员和富布赖特成员来南开 ,说富布赖特想聘请一位教中国史的教授到美国去讲学 ,几次参与接待的杨生茂、王敦书先生就推举了我。美国有关方面看了我的简历后 ,欣然赞同。 1 983年夏 ,美驻华使馆为我办了入境手续。行前美使馆文化处在北京国际俱乐部为我饯行 ,并交谈了中国现代史和文化大革命的若干问题。随后美国使馆派车送我至机场。飞机经东京、旧金山、司波堪 ,最后到达蒙他拿大学所在地的米苏拉市…  相似文献   

2.
我的一位商界朋友,45岁的时候,移居去了美国。 大凡去美国的人,都想早一点拿到绿卡。他到美国后三个月,就去移民局申请绿卡。一位比他早先到美国的朋友好心地提醒他:“你要有耐心等。我申请都快一年了,还没有批下来。”  相似文献   

3.
何必穿鞋     
2005年开除自己后,我开始旅行,我去了一趟美国,回台湾后,也到平常没去过的地方去。我去了台湾最南边的屏东县,在一个叫"枋寮"的小镇停下车来买水果。年轻的男老板穿着汗衫,光着脚。我问他:"干吗不穿鞋?"他说:"田就在旁边,跑来跑去,何必穿鞋?"他把莲雾(热带水果,又名水蒲桃)放在篮子里和箱子里卖,我问:"篮子和箱子里的莲雾有什么不同?"  相似文献   

4.
一我是2001年公派去美国的哈佛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的。在国内,五年前我就评上了高级职称。可以说,我们事业的基础和发展都在国内,出国学习,只是一个提高和开阔眼界的机会。加上我和妻都已年过四十,岁数也比较大了,所以从来没有想过要留在美国。在我们居住的这个城市,但凡有点门路的人家都会想办法把孩子送到国外去念书。女儿小彦有好几个朋友家里都有亲戚在美国,孩子们在一起整日夸口说的就是什么时候要出国的事。女儿对美国的向往我们早有所察觉,但总是想也许有这么个动力,她的外语能学得更好一些,所以也没有在这方面好好和…  相似文献   

5.
何必穿鞋     
2005年开除自己后,我开始旅行,我去了一趟美国,回台湾后,也到平常没去过的地方去。
  我去了台湾最南边的屏东县,在一个叫“枋寮”的小镇停下车来买水果。
  年轻的男老板穿着汗衫,光着脚。我问他:“干吗不穿鞋?”他说:“田就在旁边,跑来跑去,何必穿鞋?”他把莲雾(热带水果,又名水蒲桃)放在篮子里和箱子里卖,我问:“篮子和箱子里的莲雾有什么不同?”  相似文献   

6.
数年一味道     
<正>我家不是有仪式感的家庭,几乎大节小日都不会过,连过年都“清汤寡水”:中午去姥姥家吃饭,傍晚去奶奶家,等回家听着电视机里沈腾的小品把对联贴上,再放一串鞭炮,年就算过了。姥姥姥爷相继去世后,一到年关整座城市都被喇叭里那句“禁止燃放烟花爆竹”3D环绕,一年只打开一次的电视机也被我爸断了缴费,可仅剩的零星事物,仍让我提前半月就开始无比期待过年。  相似文献   

7.
男孩与长裤     
美国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创始人托马斯曾经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男孩子第一次弄到一条长裤,穿上一试,裤子长了一些。于是,他请奶奶帮忙把裤子剪短一点,可奶奶说,眼下的家务事太多,让他去找妈妈。而妈妈回答他,今天她已经同别人约好去玩桥牌。男孩又去找姐姐,但是姐姐有约会,时间就要到了。这个男孩子非常失望,担心明天穿不上这条裤子,他就带着这种心情入睡了。奶奶忙完家务事,想起了孙子的裤子,就去把裤子剪短了一点;姐姐回来后心疼弟弟,又把裤子剪短了一点;妈妈回来后同样也把裤子剪短了一点。可以想像,第二天早上男孩…  相似文献   

8.
有人知道我去过美国,总爱问我那里的情况.问的人多了,与其一遍一遍地回答,不如干脆,把我的所见所闻记下来,让大伙都看看.忠告踏上美国的国土,我们到达的第一个城市是治安情况比较好的西雅图.一到那儿,舅妈就拉着我调皮的弟弟的手说:"凡儿,在这里可不能到处乱跑,会有强盗把你抓走的."舅舅也对我爸爸妈妈说:"孩  相似文献   

9.
夜闻敲门声     
妈妈从鸡市买回一只大公鸡,这只大公鸡可不得了,一到我家就乱飞起来,妈妈只好把它的脚捆上,关在厕所里。过了一会儿,妈妈就打麻将去了,到了晚上也没回来。我正准备去睡觉,“砰!砰!砰!”的敲门声响了起来,我以为是妈妈回来了,赶紧去开门,一看连一个人影也没有。我就决定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等妈妈,但刚一坐下敲门声又响了起来,我又去开门,可又没人影,我嘴里念叨道:“谁这么讨厌!”我决定守在门边,看究竟谁在敲门。过了两分钟,敲门声又响了起来,我又急忙把门打开,一看还是没有人,可敲门声还在响,我自言自语地对自己说:…  相似文献   

10.
刘瑜 《中学教育》2006,(6):64-64
Miriam,一个德国女生,身材高挑,举止优雅。我心里想交她这个朋友,那个周末请朋友吃饭,把她也叫上了。过了一段时间。她去听歌剧,又叫上了我。然后我又叫了她喝过一次咖啡。然而,好不容易把中德友谊加温到30度,温度就再也上不去了。  相似文献   

11.
<正> 由于孩子荣获德国科技“红宝”奖去德国工作,我1998年也跟随到了德国,居住在阿享大学公寓。利用假期,我去了荷兰、比利时、意大利、法国旅游参观学习。两年后,孩子到美国工作,我也随之到了美国。“9.11事件”后,我于2001年12月回到哈尔滨。  相似文献   

12.
侄女去美国读中学,一年后回国度假。我发现小姑娘的"吃相"大变样,饭前她主动去厨房帮忙,端菜端饭;开饭后,她坐有坐相、吃有吃相,不但把自己碗里的饭菜吃得干干净净,吃完了还主动收拾碗筷,去厨房帮忙洗碗。我十分意外,因为以前她不是这样的。我对她的改变十分好奇,问她:"难道你们老师很在意你们的餐桌表现吗?"侄女竟然说:"食堂可比教室要求严格多了!"对于美国学校课堂的宽松,大家从电影、电视上或许都看到过。他们可以把腿跷在桌子上,也可以坐在桌子  相似文献   

13.
好友的儿子17岁,即将赴美留学,临行前向我告别。我问他:“你去美国学什么?”他十分干脆地说:“学电子计算机。”的确,美国计算机技术居世界领先,但我认为去美国不仅是学会一项具体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去领悟和感受一种美国精神和观念,于是我给他讲了我眼中的美国。你凭什么得绿卡Mr.王是我一位朋友,5年前移居去了美国。大凡去美国的人,都想早一点拿到绿卡。他也不例外。到美国三个月后,他就去移民局申请绿卡。一位比他早到美国的朋友好心提醒他:你要有耐心等,我申请都一年了,还没有批下来。他说:“不用那么久,三个月就可以了。”三个月后,他…  相似文献   

14.
逛书店     
"啦啦啦,我是买书的小行家……"喔喔,在这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和姐姐去买书喽!我好兴奋啊!因为我最喜欢的就是买书和看书!10分钟后,到了常平的新华书店。映入眼帘的是五花八门的书,有故事类、小说迷上工笔便去那里买文具。现在想起那段时日,也觉得有点惭愧,自己是有些把日子过得太悠闲了的样子。而说到中关村图书  相似文献   

15.
不滥交友     
同学是朋友的基础。在同学之间广泛地建立一种互相关心、互相体谅、互相尊重的感情,既不沉迷在一两个知己的梦幻中,也不在朋友们的打闹中迷失方向,把自己投入到集体中去,去爱每一个人,那么,无论遇到任何困难,都会有朋友来帮助你。也许这个朋友没有请你吃过冰淇淋,但他会始终在心里想着“只要你过得比我好”,得此朋友,是幸福的事。我有话说把你想说的话告诉我吧不滥交友$高淳县固城中学@胡金花  相似文献   

16.
我的一位商界朋友,45岁的时候,移居去了美国。大凡去美国的人,都想早一点拿到绿卡。他到美国后三个月,就去移民局申请绿卡。一位比他先到美国的朋友好心地提醒他:你要有耐心等。我申请都快一年了,还没有批下来。  相似文献   

17.
我的一位商界朋友,45岁的时候,移居去了美国。 大凡去美国的人,都想早一点拿到绿卡。他到美国后三个月,就去移民局申请绿卡。一位比他先到美国的朋友好心地提醒他:“你要有耐心等。我申请都快一年了,还没有批下来。”  相似文献   

18.
我的一位商界朋友,45岁的时候.移居去了美国。大凡去美国的人,都想早一点拿到绿卡。他到美国3个月,就去移民局申请绿卡。一位比他早到的朋友好心提醒他:“你要有耐心等。我申请都快一年了,还没有批下来。”  相似文献   

19.
    
星期六上午,我和几个同学约定在学校集中,一同去广州白云山游玩。去时,一路上有朋友相伴,有同学指路。我们骑着自行车,东绕西走,上坡下坡。路,在欢快的车轮下滑过。(一) 然而下午的归途是如此寂寞,大家分了手,我独自回家。我以前到过白云山几次了,本以为早已认得归家之路,可如今却彷徨起来,不知该怎么走。因每次都是几个人一起走的,所以我总是那么漫不经心,总没有留心去记路上的标志。 平时的学习生活常发生与此相类似的事。 学写书信时,我明明看过范本,也读过致敬语,因为觉得太简单而没有留心去记,到真要我把“此致”…  相似文献   

20.
我在中学时就有了出国的想法,当时觉得在国外不管是求学还是工作的环境都比较好一些。而且,父母对我的影响也很大,我父亲曾经作为访问学者去过美国,我母亲也跟他一起去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