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传播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面对电子网络媒体的挑战,报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嘉兴日报》积极探索建立评论记者工作机制就是一种新的尝试和探索。嘉兴时评以第一时间发布新闻,第一时间发表评论为栏目宗旨,以记者视角第一时间发布嘉兴本地新闻,并加以评论,记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5月24日,由中国记协国内部、浙江省记协、浙江省嘉兴日报社主办,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协办的"嘉兴日报评论记者工作机制与党报新闻评论工作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语:曾以30万元年薪聘请视觉总监的嘉兴日报社,今年又出惊人之举:他们以“不问学历高低、不问学科背景、不问年龄大小、不问性别男女”的方式,面向社会招聘新闻评论部主任和记者。这“四个不问”是科学人才观的最好注脚。 新闻界的有识之士指出:“新闻媒体的竞争,已从信息量竞争阶段进入到观点竞争阶段。”诚哉斯言!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新闻已不仅仅是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还包括报道最近发现的新观念和新思想。怎样引领这些新观念和新思想,如何挖掘新闻背后的观点,这是新时代媒体尤其是党报所必须解决的新课题。正是因为如此,嘉兴日报社成立“新闻评论部”,建立“评论记者”工作机制,在第一时间发布新闻,第一时间发表评论,以记者的视角采撷新闻并同时发表评论,以观点来见证这个伟大的时代。成立“新闻评论部”、建立“评论记者”工作机制,据说这在全国报纸中是第一家。我们无法考证是否真的第一,但或许,今天《嘉兴日报》迈出的一大步,将是中国新闻史上的一小步。[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杨志华 《今传媒》2022,30(2):153-156
按照"工学结合"思路,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逻辑,本文以新闻发现力、新闻采访力、新闻写作力、新闻评析力培养为核心,将"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分为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评论3个模块,设计了8个学习项目,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项工作步骤,按照实际工作过程重组工作岗位所需的核心知识和专业技能,重构教育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5.
赵振字  徐宁 《青年记者》2017,(24):29-31
在网络媒体迅猛发展的形势下,我国报纸普遍更加重视发挥新闻评论的作用.一些报纸开始尝试“评论记者”工作机制.评论员首先是记者,评论文章要在采访中进行.读者在阅读评论文章时,不仅可以获取观点信息,还可以获取有附加值的新闻事实.本文以嘉兴日报10年来的探索为例,对“评论记者”工作机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张扣林  杨自强 《今传媒》2007,(10):12-13
在传播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新闻媒体优先获得独家新闻日益困难,而发表有影响的有新锐思想的独家言论却成为可能。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浙江《嘉兴日报》积极探索建立“评论记者”工作机制。今年1月,该报开出10万元年薪面向全国招聘评论记者;今年3月5日,正式推出“嘉兴时评”。半年多来,评论运行取得的成果比较显著。由嘉兴日报社、《新闻战线》编辑部和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嘉兴日报社承办的“新世纪第三届新闻评论高层论坛”,也将于2007年11月3日至5日在嘉兴南湖举行。《嘉兴日报》为何推出10万元年薪招聘“评论记者”的举措?“评论记者”机制如何才能高效运行?应该处理好哪些重要问题?本刊特推出《嘉兴日报》10万元年薪招聘“评论记者”专题,供业内人士和新闻传播理论工作者参考、研究。[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顾勇华 《今传媒》2008,(2):18-19
党报新闻评论的时效问题,并不是新话题. 如果"断章取义",仅以新中国各级党报的情形为例,新闻评论的时效成为"问题",是在上世纪十年内乱中"大批判"文章泛滥的年代.到了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重提新闻评论必须重视时效,还有人给出了具体的时间概念,说新闻报道的迅速及时是"当日",新闻评论是"半个月".现在的情况当然有了很大变化,像浙江<嘉兴日报>的"嘉兴时评"还提出要在"第一时间发表评论".要是没有改革创新的勇气和魄力,是不会这样向读者宣示的.  相似文献   

8.
徐宁  汪莹 《新闻实践》2012,(8):26-28
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向纵深推进之际,新闻评论领域的改革如何进一步提升?地市级党报如何进一步完善评论记者工作机制?6月16日。“新闻评论改革暨嘉兴时评五年研讨会”在北京新闻大厦举行。研讨会由中国记协国内部、浙江省记协主办.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承办。与会人士对嘉兴日报实施党报新闻评论改革五年来所取得的成就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嘉兴日报是“走转改”活动的践行者,是评论改革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9.
佳季 《新闻实践》2007,(7):10-11
今年1月5日,嘉兴日报社同时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杂文报》上刊出《探索新形势下媒体新闻评论记者工作机制——嘉兴日报招聘新闻评论部主任、评论记者》的启事。2月10日,该报面向全国招聘了5名评论记者;3月5日,该报在头版推出“嘉兴时评”专栏,周一至周五每天一篇;在二版推出评论专版,每周五期。该报率先探索建立评  相似文献   

10.
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向纵深推进之际,新闻评论领域的改革如何进一步提升?地市级党报如何进一步完善评论记者工作机制?6月16日。“新闻评论改革暨嘉兴时评五年研讨会”在北京新闻大厦举行。研讨会由中国记协国内部、浙江省记协主办.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承办。与会人士对嘉兴日报实施党报新闻评论改革五年来所取得的成就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嘉兴日报是“走转改”活动的践行者,是评论改革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11.
2007年1月5日,浙江省嘉兴日报社同时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杂文报》上刊出《探索新形势下媒体新闻评论工作机制--嘉兴日报招聘新闻评论部主任、评论记者》的招聘启事,承诺"新闻评论部主任年收入不低于10万元、评论记者年收入不低于8万元",并提出了"不问学历高低、不问学科背景、不问年龄大小、不问性别男女"的"四不问".  相似文献   

12.
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产品生产工作以及新闻传播工作,都呈现出了许多新的特点。与此同时,新闻传播渠道的多元化发展以及新闻生产技术的革新,既为新闻记者采访与写作工作带来机遇,也为新闻记者采访与写作工作带来了挑战。本文以推动新闻记者采访与写作工作适应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生态为出发点,对新媒体时代新闻记者采访与写作工作面临的要求,以及采访与写作方式的创新路径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2007年11月上旬,由浙江嘉兴日报社、新闻战线杂志社、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新闻评论研究中心联合举办,嘉兴日报社承办的新世纪第三届新闻评论高层论坛在党的诞生地--浙江嘉兴隆重召开,这是全国新闻评论界的一件盛事.中宣部、中国记协、<人民日报><浙江日报>、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暨南大学等单位与高校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出席此次论坛会议.与会期间,记者就有关新闻评论的问题采访了<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米博华.  相似文献   

14.
评论记者工作机制内涵里有一句响亮口号:第一时间发表评论;有一个明确要求:评论必须采访.要求记者必须深入实际、深入新闻第一线采访、调研、了解情况.这对当下多少有点浮华的新闻界及部分沾染了浮躁气息的新闻从业者来说,可以说是切中要害,非常及时且完全必要,契合了当前的现实需要及新闻界关于"三贴近"的原则要求.  相似文献   

15.
文叶飞 《新闻窗》2006,(4):53-54
新闻评论是各种传播媒体普遍运用的,面向受众传播的有关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意见性信息。新闻评论写作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更讲究选题与立意,它要求评论写作有的放矢,具有潜移默化的特征和效果。新闻采访是记者为搜索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在新闻报道全过程中,采访是第一道工序,任何新闻报道都是采访在先,写作在后。没有采访,就没有报纸上、广播里、电视中的那一条条消息、一篇篇通讯。  相似文献   

16.
笔者认为地市党报应当重视新闻评论,积极探索建立新闻评论工作的新机制。就像2007年,嘉兴日报社在全国招聘评论部主任和评论记者一样。  相似文献   

17.
读到徐兆荣先生的新著《实用新闻评论写作教程》,很高兴。兆荣先生是我近年才结识的新朋友——源于嘉兴日报实施“评论记者”工作机制。他对于新闻评论的这项改革很热心,多次参加会议,发表论文予以高度关注和热情支持。正是这样的交往让我们一见如故。大致相同的经历,让我们有了许多共同的理念和语言。他的新书出版,也是给我学习的机会。  相似文献   

18.
顾强 《新闻世界》2014,(2):10-12
面对越来越多同类型节目的竞争,《第一时间》栏目压力巨大,寻求新的报道突破点迫在眉睫。而评论性内容的增加,成为近年来《第一时间》的创新尝试。去年年初,《第一时间》陆续抽调资深记者,以主编牵头,启动了新闻评论节目的单条制作,探索评论类节目的采访统筹、表现样式、制作流程等。这是《第一时间》栏目丰富节目形态、拓展报道视角和广度、加大报道深度、锻炼和培养记者型主持人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传媒读库     
《新闻世界》2009,(1):134-134
媒体的真相——致年轻记者 【内容介绍】在三十年的职业生涯中,塞缪尔·G·弗里德曼在新闻工作和新闻教育两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媒体的真相》一书中,弗里德曼与年轻记者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他和读者分享了自己从高中校刊做小记者到大学毕业后走向社会,直至成为著名记者的奋斗经历。在做这些工作时,他有对传统的继承,也有随着时代发展的创新。无论是做广播采访、电视报道、网络博客,还是偏远地方的冷僻新闻,弗里德曼的目标都是在采访、写作、思考、探究的过程中,塑造一个优秀记者的思维习惯。  相似文献   

20.
李楠 《记者摇篮》2005,(5):11-11
采访与写作是记者的两个基本功。西方的新闻传媒在挑选记者时,十分在意他的采访功底。相比之下,我国的新闻教育就不太重视采访的思维和技巧的培训。正因如此,在实际工作中,采访给年轻记者所带来的困惑可能要比写作所带来的苦恼多。笔者在采访实践中懂得,采访要有“放”有“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