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每种方言都有其独特的词缀,安化梅城话常见的名词词缀有“子/叽/公/婆/孙/牯/老/佬/鬼/头/手”等,其中“老”为前缀,其他为后缀.每个词缀与词根组合后,都具备一定的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2.
《水浒传》前缀系统成员有“老”“打”“第”“生”“小”“初”“阿”等7个,从语音形式、内部结构和语义类别三个方面运用计量统计方法对它们进行静态描写,主要目的是勾勒出《水浒传》前缀使用的基本特点:由前缀构成的附加式词多为双音节词;前缀黏附的词根以名词、形容词、数词、动词为主;语义多已虚化,词义由词根承担。  相似文献   

3.
词缀指汉语附加式合成词的附加成分,表示词的意义或某种语法作用,是一种定位语素。位于词根之前的叫前缀,位于词根之后的叫后缀。前缀如“老、小、第、初、阿”等,后缀如“子、儿、头、们”等。附加式构词是汉语合成词构成的重要方式之一,从汉语词汇发展历史的角度来看,词缀的丰富也是汉语词汇由单音节向多音节转化的一种重要形式。一提起汉语方言的词缀,以往总是首先想到南方的一些方言,像通行地区较广、使用频率很大的名词前缀“阿”,地方色彩很浓的名词后缀“仔、佬、公、母也”等等,而对北方地区方言的词缀却往往注意不够。实…  相似文献   

4.
按照位置,绩溪方言词缀分为前缀、中缀、后缀.前缀主要提及了"老、阿、第"等,中缀主要论述了"当、溜、鸣"等的用法;后缀主要述及人称代词后缀、表示名词的后缀、形容词后缀等.词缀在绩溪方言中的作用有三:一是凑足音节,二是利用词缀构成新词,三是可以表达特定的感情色彩和语法色彩.  相似文献   

5.
按照位置,绩溪方言词缀分为前缀、中缀、后缀。前缀主要提及了"老、阿、第"等,中缀主要论述了"当、溜、鸣"等的用法 后缀主要述及人称代词后缀、表示名词的后缀、形容词后缀等。词缀在绩溪方言中的作用有三:一是凑足音节,二是利用词缀构成新词,三是可以表达特定的感情色彩和语法色彩。  相似文献   

6.
“名·名”结构(包括名词素修饰名词素和名词修饰名词两种语言形式,为便于表述,第一个名词或名词素省作“名_a”,第二个名词或名词素省作“名_b”)——正如方光焘和朱德熙先生所指出的——反映了“汉语语法的特点”。但是,由于“风气”的影响,微观的研究似乎至今尚未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吕叔湘先生在评论当今语法研究现状的时候指出:“现在人们热衷于研究‘体系’、辩论‘系统’。我不同意这样做,我主张注重事实,研究实践,解决语法实际问题。”业师廖序东先生也指出:“往往有这样一种偏向,学习语法的人喜欢在各家的语法体系的异同、名称术语的异同、句子成分的异同方面兜圈子,忘掉了去掌握语法体系所反映的语法规律。而从事语法研究的人又老在想建立自己的与众不  相似文献   

7.
本根据与“九黎”之“九”相关的苗瑶语名词前缀系统,苗族姓氏部落名词前缀的具体使用和古献中“九”单用指称。“九黎”的现象,证明“九黎”之“九”并非汉语数词而是苗瑶语名词前缀。  相似文献   

8.
陈丽冰 《现代语文》2009,(6):103-107
福建宁德蕉城区方言名词与普通话的不同主要表现在构词上,重叠式构词和附加式构词是蕉城区方言名词构成上采用的两种重要的语法手段.很多单音节名词可以按AA式重叠(重叠具有区别词义.辨别词性等作用).在附加式构词中,后缀语素(囝、头)的构词能力强于前缀语素(番,洋、老).此外,还有逆序词及并举遍称的构词方式,显示出蕉城区方言名词构成上与普通话相比有不同之处,与闽东其他方言相比,也有其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9.
名词前缀“阿”和“老”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阿”和“老”是汉语中历史悠久而又比较典型的名词前缀。它们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我们还研究得很不够。本文试图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一、“阿”的形成和发展“阿”是一个称人名词的前缀,一般很少加在别的名词之前。关于它的形成问题,语言学界的看法并不一致。王力先生说:“词头‘阿’字最初用于疑问代词‘谁,的词头(阿谁)。而‘阿谁’可能是从‘伊谁’变来的。”“从此以后,‘阿’的用途也扩大了。它不但可以做人名和亲属称呼的词头,也可以做人称代词的词头。”(《汉语史  相似文献   

10.
也谈汉语前缀“阿”的来源——兼与杨天戈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语文》91年第3期发表了杨天戈先生的一篇文章《名词前缀“阿”探源》。对杨先生讨论的这个问题,我们颇有些不同看法,故写成此文,以就正于大方之家。 1 杨文并未找到“阿”之源 1.1 杨文中有3点至关重要:(1)先秦时,“阿”不作前缀;(2)名词前缀“阿”始见于东汉末年蔡琰《悲愤诗》的“阿母”;(3)前缀“阿”在极短的时间内以极快的速度推广开来,使许  相似文献   

11.
论《金瓶梅词话》的复合名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瓶梅词话》的复合名词,其结构关系有联合式、偏正式、主谓式、动宾式、综合式和其他等六大类,其中联合、偏正二式是其主要形式,联合式则是最能产的;从其词素的词性来看,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名词词素是构成复合名词的主体;其词义基本上是依其词素间的语法关系而产生或衍生的。由此可窥该书复合名词之全豹及其在汉语发展史上的传承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12.
抽象名词广泛应用于各种文体是现代英语的一大特点。英语抽象名词主要由动词或形容词派生而成或由动词短语和介词短语转化而来。抽象名词意义虚泛,概括性强,具有言简意赅的效果。抽象名词的理解难度较大,英汉语言转换时易产生误译或生硬不自然的译文,因此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为避免出现不符合汉语习惯的译文,英汉翻译中,译者在正确理解抽象名词的基础上,对其可作一些翻译处理:抽象名词译成动词;用实体词取代抽象名词;借用修辞手法使抽象词义具体化:抽象词语义重心译成具体词语义重心:抽象名词译成句子。  相似文献   

13.
古汉语普通名词作状语是汉语名词基本功能中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在其名词作状语的语法虚化过程中,名词的基本特征并未改变,但发生了偏移现象,名词作状语表示的是一种与该名词相关的动态或状态意义。名词状语一旦和它的中心语结合后,便构成了一个非常紧密、不可分割的整体,使彼此间的形象色彩互相受到感染,从而产生出特殊的形象意味和感情色彩,具有鲜明的修辞特点。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现代汉语名词加数量词的角度。分析了名词进入句子层面以后所表达的指称信息变化,认为现代汉语里有一类不能直接加数量词的名词存在.它们直接以词汇形式出现来类指事物;这种指称手段的出现。形成了不同于通常所说的普通名词的一个新类别:类别义名词。表示对事物的类指与用于对事物的分类是它的原型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汉语的槽关系是汉语语义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具体名词或某类名词来说,其所能搭配的槽类、槽序和槽系是不同的,这些不同便显示出各个或各类名词的区别性特征。槽系,即一类名词可以搭配的定语的槽类数。对名词的槽系进行统计,进而详细描写出名词前面的槽系,对中文信息处理和对外汉语教学都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汉语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这一点可以从汉语方位词里找到理论依据。空间方位词在人类的文化心理中具有特别值得重视的地位。汉语有"上、下、前、后、左、右、东、西、南、北、里、外、中、内"等14个单音节方位词,它们在表示空间方位的同时还是汉语重要的文化隐喻工具。从成语可以看出汉语方位词蕴含有生机隐喻、尊卑隐喻、中心隐喻、亲疏关系隐喻等隐喻功能。  相似文献   

17.
从现代汉语名词加数量词的角度,分析名词在进入句子层面以后所表达的指称信息变化,认为汉语的名词在个指亭物方面,有一类总不能以光杆形式存在,而必加数量信息词语的名词,它们总是专门表达对事物的个体指称.这种指称形式的出现,形成了不同于通常所说的普通名词的一个新类别“个体化事物”名词,它们总表示“个体化”的事物意义,总指称个体化的事物.这样在名词内部,形成了对事物指称的三种分工;这种分工,形成了现代汉语名词的三大范畴:普通名词、类别义名词、个体化事物名词.其中类别义名词与个体化事物名词构成了现代汉语名词的一对对立的语义语法范畴,而普通名词居于其中.  相似文献   

18.
在研究《唐诗三百首》中出现的名物词过程中,我们发现,《中国古代名物大典》漏收名物词词条405个,占《唐诗三百首》中名物词总数近63%,并漏收一些名物词的义项。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语自动句法分析需要词类句法功能的量化信息。本文基于概率配价模式理论,利用汉语依存树库,对现代汉语名词的句法功能进行了计量研究。文章把名词各句法功能,按其出现频率的高低,区分出典型功能和非典型功能,给出了名词句法功能的关联标记模式和概率配价模式,从而从定量分析的角度,对前人的研究结论进行了验证和补充,有助于更清晰地认识汉语名词的句法功能,并对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金瓶梅词话》的名词后缀有“边、面、首、头、儿、巴、家、每(们)、的、子、者”等11个,表方位和人事;除名词、代词之外,还能和动词、形容词、数词及其词组结合,并使其语法化为名词;所表达的感情色彩除了中性之外,褒贬兼备,喜笑怒骂、谦恭敬重、哀婉爱怜,无所不有。总之,其是近代汉语名词后缀的集大成者,为现代汉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