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夏天的夜晚,在溪水边或草丛中,飞舞着一只只发出黄绿色光的萤火虫。唐代诗人杜牧曾为它吟咏:"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人们把这种由生物体发出的光叫做生物光,又由于其发光过程不产生热量,因此,也称为冷光。  相似文献   

2.
问题与解答     
炽热的太阳会发光,燃烧的铁丝也发光,点燃的火柴也发光,所以我以前总认为光是与热有关的,直到我看到了有的文章提到了“冷光”,那么“冷光”是怎么一回事?河南省商水县第一高级中学二年级12班 王丰 冷光是指只发光而不产生热的光。人体也会发光,但这种光太微弱了,所以人们是看不见的,这种光也不会产生热,所以人体所发的光也被称为“冷光”。 ——编 者在“黑洞里隐藏着什么?”一文中,有一幅黑洞的想像图,请问黑洞是怎么样被观测到的,我们能否用肉眼看到黑洞? 湖南省农业大学698信箱 匡文黑洞和其他的天体相比,显得尤为特殊,像…  相似文献   

3.
迷人的“冷光世界”夏天夜晚,天上有一闪一闪的星星;地上有一闪一闪的萤火虫。萤火虫的光是“冷光”,一般是黄绿色,也有橙黄和橙红色的。我国宋朝科学家沈括长期深入研究自然界中的“冷光现象”,明确指出,自然界冷光有两类,一类是天然物质发光,如磷光;另一类为生物发光,如萤火虫的光。  相似文献   

4.
夜光钟表表盘上的字码和指针是用永久发光材料制成的。光分“热光”和“冷光”,永久发光材料用的硫化锌就属于“冷光”物质。单纯的硫化锌也不能发光,当它和某种物质(例如铜)一起,在高温下灼烧后才具有发光性能。灼烧过程是把铜引入硫化锌中建立能发光的区域(发光中心),同时还形成一些“发光陷阱。经过这样处理发光材料具有以下特性:当它受到  相似文献   

5.
怪:你怎么会显现“冷光”?近些年,科学家利用专门的仪器对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和健康状况的活人进行了数万次测试,结果无一例外地测出了每个人的每个部位都在发出极其微弱的可见光,这种光不是红外线,也和人的体温无关,是一种蓝色的类似萤火虫发出的超微弱冷光。现在科学研究已经证实,每个人自呱呱坠地开始直至离开人世,始终都在发射这种冷光。有趣的是,人体体表各部位发出的冷光强弱不同。比如,手指尖发出的光比虎口强,虎口发出的光又比手心强。伴随人的年龄增长和健康状况的变化,以及饥饿、睡眠等生理变化,冷光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一般来…  相似文献   

6.
自古以来,人类便对生物发光深感兴趣而又迷惑不解。有百十种生物小至细菌大至鲨鱼,会在交配、进食或逃避危险时发光。而新近的研究指出,生物的光在某些方面可能造福于人类。能在黑暗中进发光芒的动物分布于多种生物。发光的动物,如发冷光的蚯蚓、水母、乌贼、蜗牛和章鱼;发光  相似文献   

7.
人类老早就发现,发光的物体——光源,一般都是很热的。太阳就是很热的。太阳是光同时也是热的无尽泉源。它表面温度高到六千度。绝大部分的人工光源也是很热的。篝火、油灯、白炽电灯和弧光灯等,温度也高到一、二千度或三、四千度。然而,却不是一切光源都是很热的。只要稍稍留意一下,就会发现:也有不热的光源。例如,萤火虫(图1)会发光,但是它一点也不热;能在夜间闪闪发光的夜光表,也不是热的;还有,霓虹灯和日光灯也不算很热;……。如果说,从太阳之类很热的光源发出的光,可以叫做“热光”的话,那麽,从萤火虫之类  相似文献   

8.
撷趣采铁     
淘金得金 在17世纪,欧洲的一部分人因淘金而发了财,所以很多人在做黄金梦,德国汉堡的一位叫布兰德的江湖医生就是其中之一。 人的小便是黄色的液体。布兰德认为小便中一定有金子。于是,在1669年,他给用浓缩过的、发酵的人尿中放入沙子、木炭和生石炭强热蒸馏,结果连黄金的影子也没有见到,但却得到了一种白色质软、蜡状、带有大蒜气味、在黑暗中能发出闪烁亮光的固体。这就是我们知道的“白磷”。暗中能发光是由于白磷和潮湿空气接触时发生缓慢氧化作用,部分反应能量以光的形式放出来的原因。布兰德把这种冷光亲昵地叫做“我的光”(磷的命名取意“发光体”)加以保密,在宫廷中巡回表演,发了一笔小财。  相似文献   

9.
固体发光     
冷光我们知道,夜光表能够在黑暗中发亮,接通了电,日光灯就能够放光;用紫外线照射我们的指甲,它会发出蓝光。这些现象就是“发光”。发光和物体对光线的反射最大的不同点之一,就是延续性不同。在入射光除去以后,反射光几乎同时就没有了。而在紫外线消失以后,指甲上的光好像也“立即”消失,但是事实上,指甲的光是延续了一些时间的(万万  相似文献   

10.
巨乐部     
这张照片拍摄自索尔顿湖(Salton Sea,美国加利福尼亚洲南部的咸水湖)的南岸,它在暴光时吸引了3种光源:头顶的月光、附近发电厂的光亮、以及湖中藻类植物发出的神秘的生物光。  相似文献   

11.
多曲面太阳能的应用与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以张家口市建筑为研究对象,分析多曲面太阳能聚光对该市建筑室内热环境的调节作用。利用新型组合的抛物面集光设施、反射平面镜、槽底抛物面的集光设备、高温太阳能接收设备等组建多曲面太阳能聚光集热体系,并详细研究了该体系的工作程序;将多曲面太阳能聚光建筑取暖系统,通过串并联的模式,与集热模块进行连接,实现建筑室内热环境的调节;利用铜板测温法,对建筑室内温度分布进行测量,沿着建筑进深方向,于室内的中心进行垂直截面,每50cm设置一个铜板,进而测量出室内温度空间分布。根据上述过程,得到的实验结果表明,室内的其他温度、风门的开启和关闭及墙外表温度对室内热环境的调节作用不明显;多曲面太阳能聚光和其他温度耦合作用下,室内热环境明显产生了比较大的变化;说明多曲面太阳能聚光对建筑室内热环境具有极佳的调节所用。  相似文献   

12.
荧光蛋白发出的生物光,照亮了生命体的活细胞,使科学家获得21世纪的"神眼"。三位美国科学家下村修、马丁.沙尔菲和钱永健发现并发展了绿色荧光蛋白而获得了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下村修1928年出生于日本东京都府,1960年获得名古屋大学有  相似文献   

13.
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阳能热发电技术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然后利用热力循环的方法带动发电机发电的热发电技术的简称,是太阳能的高品位利用方式.本文总结了我国在太阳能热发电研究领域的总体布局,分析了太阳能通过热的形式转换成电能需要经过的多个能量转换环节及其涉及的大量基础科学问题,指出了各个能量传递与转换环节的热传递机理及热流特性,光一热一电转换系统的集成理论以及关键材料和技术是太阳能热发电技术中急需解决的重要基础问题,最后给出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今后在太阳能热发电领域的优先资助方向.  相似文献   

14.
冬小麦复种青饲玉米效益分析与技术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宁夏中部干旱带库、井灌区及盐-环-定扬黄灌区一年一熟光、热资源丰足有余,一年两熟又嫌光,热不足的气候特点进行冬小麦复种青饲玉米的研究,结果表明,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相对单种冬小麦,水、肥、气、热、光等自然资源利用率得到提高,增加了农作物产量,为宁夏中部干旱带农牧交错区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兼顾发展草畜产业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一种具有光-潮气双固化功能的预聚体,并对树脂的结构和树脂配制涂料及涂层性能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光差示扫描热分析仪(DPC)、热-红联用(TG-IR)等进行了表征,表明研制的树脂适合用于配制性能良好的光-潮气双固化保形涂料。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国际上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原理与方法、装备建造与成本、我国开展的相关研究所取得的阶段成果、未来的市场需求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发展聚光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可行性.阐明该项技术由于具有光-电转换系统效率高、建造运行成本较光伏发电低的优点,将是我国未来太阳能发电的首选目标.  相似文献   

17.
郭丰华  廖正福 《大众科技》2007,(9):131-131,133
合成了一种具有光-潮气双固化功能的预聚体,并对树脂的结构和树脂配制涂料及涂层性能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光差示扫描热分析仪(DPC)、热-红联用(TG-IR)等进行了表征,表明研制的树脂适合用于配制性能良好的光-潮气双固化保形涂料.  相似文献   

18.
灵机一动     
光干涉电视机光干涉电视机根据光干涉原理,只需调节双层屏之间的距离就可以使不同波长的光产生相应的颜色来成像。自动牙刷自动牙刷可以在开通电源后自动上下或左右刷牙。电磁射钉枪电磁射钉枪可以减少空气污染及噪声污染。自动升降婴儿车自动升降婴儿车可以根据不同高度空气中的污染颗粒的浓度来自动调节小车的高度,来减少婴儿的颗粒吸入量。可充电式袖珍缝纫机这种缝纫机使用方便,效率高。蒸汽式热褥子蒸汽式热褥子利用暖气片中的热蒸汽来加热褥子,比电褥子节能而且安全。灵机一动灵机一动@刘海洋  相似文献   

19.
你也许有过这样的经验,拿一张新版百元纸币,观察其左下角的“100”字样,当垂直于票面看时呈墨绿色;当与票面成20度夹角观察时呈黑色。凭借这一点就基本可以判别手中纸币的真假。原来这是在钞票印制过程中使用了特殊的防伪油墨。许多化学物质在光、电、热等作用下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业自然资源分区特点与种植业布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农业自然资源分区特点与种植业布局 种植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交织的过程。是以有生命的栽培植物为主要劳动对象,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以光、热、水等自然因素为基本生产条件,通过人类的经济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