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籍贯为浙江温州,然无经商潜质,只有读书心性。2010年获北京大学法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法律史、法律社会学和法学学术史,倡导跨学科研究风格。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法律期刊概览蔡史霓(广东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图书馆)近十多年来,法学界在“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的方针指导下,提出并讨论了一系列法学理论与实践问题,推动了法学的繁荣。而法学繁荣的显著标志之一是法律类期刊的迅猛增加。据1990年《全国...  相似文献   

3.
《兰台世界》2015,(S5):94-95
<正>法律史的研究,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通过对法律发展的历史研究,检视法律发展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曾经断裂四十多年的民法,尤其需要法律史研究的检视。在笔者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古代契约中的"中人"在古代契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近代民法却没有这种现象。"中人"到底是什么?它在历史上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它为何会在传统中国产生?它体现了古代契约的什么精神?它对  相似文献   

4.
<刑法志>是<汉书>十志中的重要篇目,"十志为史学上有关学科的研究开辟了道路,是很有地位的.有的为政治制度史、法制史、经济史、水利工程史、学术史、历史地理各科的开创性著作."[1][2]<刑法志>便是我国法制史的发端,在历史编纂学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5.
邓正来先生《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建构"中国法律理想图景"时代的论纲》(以下简称《中国法学向何处去》)自发表以来轰动一时,引来热烈讨论.作者自陈初衷:"采用经过界定的'范式'分析概念,对中国法学中具有重要影响或者仍具有重要影响的四种不同甚或存有冲突的理论模式,即以张文显为代表的'权利本位论'、以部门法论者为主力的'法条主义'、梁治平的'法律文化论'和苏力的'本土资源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批判……本书得出结论认为:中国法学之所以无力为评价、批判和指引中国法制/法律发展提供一幅作为理论判准和方向的'中国法律理想图景',进而无力引领中国法制/法律朝向一种可欲的方向发展,实是因为中国法学深受着一种我所谓的西方'现代化范式'的支配,而这种'范式'不仅间接地为中国法制/法律发展提供了一幅'西方法律理想图景',而且还致使中国法学论者意识不到他们所提供的并不是中国自己的'法律理想图景'.  相似文献   

6.
黄英 《兰台世界》2013,(16):141-142
<正>"亲亲相隐"是中国古代法律的一项基本制度。根据《大百科全书·法学卷》所下的定义":亲亲相隐是指亲属之间有罪应当互相隐瞒,不告发和不作证、不论罪,反之要论罪"。亲亲相隐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法律伦理在刑事法上的集中体现,在中国历史上存续了两千余年。纵观亲亲相隐的发展史,其经历了思想主张、刑事政策、上升为法律原则、法律  相似文献   

7.
图书馆法学的研究体系主要是由图书馆法学理论、图书馆法原理、图书馆立法、图书馆法规体系、图书馆法律规范、图书馆行政行为、中国图书馆法史、外国图书馆法、中外图书馆法比较等内容构成。  相似文献   

8.
始建于1954年12月的法律社,伴随着国家法制建设的风风雨雨走过了50年。50年的路我们这样走过:出版法律图书及其他出版物近6000种,成为中国传播法律思想和法律知识最具影响力的出版机构;参建新中国第一个法学教材编辑部,最早出版数百种法学教材,培育了几代法律人,成为新中国法学教材的出版之源;出版了新中国有史以来的全部法律文本,把法律交给了亿万人民;出版了中国最多的法学著作,积累优秀法律文化,引领法学出版之潮流;出版了中国最多的普法读物,直接推动了四个"五年普法"规划的实施;出版了中国最多的法律职业考试教材和资料,成就了数以万计法律职业人的梦想;建成了集图书、期刊、音像、电子出版为一体的中国第一个多媒体法律出版机构;在法律出版界,率先进行大规模的内部"三项制度"改革,第一  相似文献   

9.
为适应现代教学模式的发展,文章以开放资源的慕课教学与法学基础课程教育相结合的视角来探讨其应用研究.从阐述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的现状和慕课在法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结合,提出当前大学生法学基础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一步论述了慕课教学模式下通过慕课实现教学途径与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发展,为大学生法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多载体,通过慕课教学模式降低师资水平不同造成的大学生法律素质教学效果不统一的影响等相应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在乡土中国与现代中国之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关于中国农村纠纷的研究成果颇多,主要集中在法学领域,尤以法律社会学和法律人类学为主.法学领域的相关学者之所以关注农村的纠纷调解,主要因为传统中国农村有自身的调解规则,当现代性的法律在遭遇传统农村的地方性规则时,其应有的形式就会出现很多令人"匪夷"的形态,这给研究者以很大兴趣.研究者希望从中发掘民间法与国家法、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二元模式的真正契合点,寻找现代法律的落脚处.这种思路使得众多的相关研究带有明显的价值关怀,都在直接或间接地追问着法律的意义和实现秩序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我国近代法学的兴起与发展,是一个透过近代学术体制、教育系统和出版机制而展开的系统过程.而法学期刊作为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与媒介,作用不容低估.同时,近代中国的法律践行和法学教育等法律现代化进程,常常要由法学期刊来承载与融通;法学期刊的命运,又通常可以折射出近代中国立宪与法治的命运.对当时某一具有典型意义的法学权威期刊的透视,无疑是洞悉近代中国法制建设曲折历程的一个极佳角度.  相似文献   

12.
乡村问题一直是中国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从政界到学界无不对其倾注极大的热情.然而,遗憾的是法学界对乡村问题的真正关注也仅仅是近几年才开始的.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是法治建设的后发国家,自改革开放法学恢复重建以来,面对“幼稚的法学”,国家只能走“外源型法治道路”,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法治建设,从西方法治先进国进行大量的法律移植,试图迅速实现中国的法治现代化.于是,大量现代性法律话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中国的法治建设过程中,其后出现了“水土不服”与“法律语言混乱”.  相似文献   

13.
我国法学权威期刊被引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统计了20世纪下半叶,特别是近20年来《法学研究》和《中国法学》发表的论文被引用的情况,对有关数据进行分析后,确定了20世纪下半叶《法学研究》和《中国法学》的百余篇重要论文;对这些论文从作者分布、系统分布、选题分布三方面进行了分析,得出《法学研究》和《中国法学》应属法学核心期刊中的一流刊物.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代报刊史和近代中国城市的变迁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城市是窥视中国近代报业发展历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面向。在以政治史、革命史范式为主导的近代中国报刊史研究中,城市与报刊的关系被"需要与被需要"的框架所束缚。本文认为可以在近代城市史的视角下,重视近代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各个层面对报刊产生的影响,从而突破"需要与被需要"的解释框架,构建一个立体的、丰富的、互动的城市与报刊关系。  相似文献   

15.
档案法史是档案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筑档案法学理论体系和基础的同时,有必要认真研究我国历史上档案法律方面的变迁,总结经验,以达继承优秀遗产并发扬光大之目的。 在研究中国档案法史特别是古代档案法史之前,有几点需要说明:首先,中国古代档案法史体现了“中华法系”根本特征的一些内容,如“法自君出”,皇帝是最高的立法者(“钦定”)和最大的审判官(“廷审”),皇帝的诏令具有最权威的法律形式;“民刑不分,诸法合体”,历代具有代表性的法典基本上都是刑法典,同时也集民法、行政法(文件与档案管理法基本  相似文献   

16.
钟丽静 《东南传播》2014,(10):84-85
什么是"看见"?又如何"看见"?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显著特征,事物的本质隐藏于现象之中,人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透过现象"看见"本质。法学理论即为一种"看见"及"如何看见"。法律实践中,实践者运用具体的法律知识是普遍现象,但其中抽象的法律知识则不易被"看见"。往往那些既抽象也是最基本的法律知识,如法律的基本性质的知识,通常难以被"看见",它们总是以隐秘的方式在法律实践者的行动中"游荡"。  相似文献   

17.
袁芳 《出版广角》2023,(8):76-80
法学学术期刊是开展法学学术研究交流的重要平台,是传播法律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是促进法学理论创新和推动国家法治进步的重要力量。《中国法律评论》是一本集思想性和策略性于一体的法学学术期刊。从《中国法律评论》多年的办刊经验可知,办好一本法学学术期刊需要清醒的政治意识、大格局的品牌意识、敏锐的策划意识、现代化的传播意识和专业优质的服务意识。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制通史》十卷本历时20年,己由法律出版社隆重推出。作为我国建国以来第一部以当代法制建设为研究对象的法制史专著,该书在广泛搜集整理有关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多视角的考察分析,以上百万字的篇幅,第一次理清了建国后各时期法律建设的主要情况。从学术角度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法制变化的历史脉络及内在逻辑。纵观全书,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指导思想明确。全书以唯物史观和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理论,特别是以邓小平关于民主法制思想为指导,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以围绕“法”字,突出“史”的特征作为…  相似文献   

19.
闻仲 《今传媒》2009,(11):47-47
号称"清华四教授"之一的陈寅恪,是近些年来被学界和媒体频频关注的当代学人.西安某都市报不久前刊发文章,谈及陈寅恪的两件往事,一件是被"热炒"多次的"剩饭":1953年,陈寅恪以"不宗奉马列主义,并不学习政治"为条件,婉拒中国史研究所所长一职;另一件是二战期间,陈寅恪赴英国讲学途中曾在香港停留,日伪机关请他留下服务,亦被陈拒绝.  相似文献   

20.
最早知晓章雪峰是因为"出版史学术网",这是将近十年前他以一己之力创办的个人网站.现在又读到他著的这部新书《中国出版家?章锡琛》(中国出版家丛书之一,人民出版社2016年5月出版),感觉他真是有心有志之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