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1 毫秒
1.
建成体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加快体育强国建设需确定体育强国建设的优先发展领域。研究分析、梳理了青少年体育与学校体育战略重点地位的政策法规依据,通过对青少年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关系辨析,提出学校体育应是优先发展领域的基本认识,并针对体育强国建设的五大战略任务,论述了优先发展学校体育是建成体育强国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
体育强国是对一个国家体育事业现代化发展的综合评定。其要素主要包含了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学校体育、体育场馆设施、体育人文等。本文通过对我国体育事业的现状和西方国家进行对比,得出新时期我国体育强国建设应以人文本,大力发展群众体育,调整和促进竞技体育结构,优化发展学校竞技体育。  相似文献   

3.
体育强国进程中我国学校体育的困境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挺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28(6):752-755,764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比分析等方法,分析学校体育在"体育强国"进程中的战略地位以及当前学校体育发展的诸多困境。认为困扰学校体育的主要因素是我国现行的教育观念和管理误区,以及家庭结构变化所导致的社会问题。提出了学校体育发展的路径:明确学校体育改革的目标,优化教师队伍,落实学校体育的物质保障,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只有加强学校体育,改善并提高青少年身心健康,才能迈出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坚实步伐。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现状出发,以战略观点对学校体育的任务、业余训练与运动竞赛体制、体育人才的培养、体育设施与经费等方面同建设体育强国的战略关系进行了分析论述,指出抓好学校体育工作是实现体育强国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5.
运用运用文献资料调研、逻辑分析和对比分析等方法,剖析中国成为体育强国的梦想与现实,着重探讨学校体育在"进一步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中的地位与作用,总结和分析已经取得的成果及差距,坚定中国终会成为体育强国的信心,思考中国学校体育教育今后发展方向.研究认为,学校体育教育的当务之急,应研究探讨可操作性对策,改善并提高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素质,提高运动能力,是实现体育强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通过对我国与世界、亚洲体育强国和台湾省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对照、比较,找出异同之处,本着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原则,提出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构想。与此同时,参照台湾省、日本等国在不同年段有分阶段的分段目标的做法,拟出我国学校体育各阶段的体育目标的设想,以便有的放矢的开展学校体育工作。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和理论思辨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传统体育文化遗产在体育强国建设中的价值进行分析,并根据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传承的内在规律,提出了构建并加强群众体育健身与文化生活传承体系、学校体育教育传承体系、民俗体育旅游与体育产业传承体系、体育竞赛活动传承体系、对外体育文化交流与合作传承体系建设,使传统体育文化遗产在体育强国建设实践中得到有效利用和永续传承。  相似文献   

8.
从体育强国视角论中国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体育强国的概念、内容,探讨了体育强国进程中我国民俗体育文化发展的必要性;分析了我国传统民俗体育文化存在着基础环境破坏、生存方式变异、传承式微、文化影响力缺失等现实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在体育强国进程中我国民俗体育应营造适合的基础环境、完善体育管理体制、注重城乡统筹发展、建构中华体育新文化和让民俗体育真正步入学校体育课堂等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体育强国是新时期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方向,对于体育强国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有利于引导体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在认识体育强国概念和体育强国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体育强国建设的原则和支撑体系.研究认为,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过程和结果的统一、整体和部分的统一、质和量的统一是体育强国建设需遵循的主要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科学发展观、物质、文化环境、中华体育精神是体育强国建设的主要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0.
当代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正>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教育等相结合,肩负着培养全面发展的四化建设所需要的合格人才的社会使命。学校体育又是国民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基础,是把我国建成世界体育强国的战略重点。研究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不仅是教育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建设世界体育强国中的战略作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