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吉成 《当代电大》2001,(10):29-32
1 填空题 1)发音时,发音体长短不同,( )就不同;用力大小不同,( )就不同。 2)语音具有( )、( )和( )三种属性,其中( )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3)语音的社会属性表现在语音具有( )特征和( )特征。 4)语音的四要素是( )、( )、( )和( ),其中( )和( )在汉语中区别意义。 5)人类发音器官由( )、( )和( )三部分组成,( )是口腔中最灵活的发音器官。 6)( )是语音的最小单位,根据发音时气流是否受阻分为( )和( )两类。 7)声母的发音特点是由( )和( )决定的。 8)按发音部位分类,声母可分( )、( )、( )、( )、( )、( )和( )七类,例如sh是( ),k是( )。  相似文献   

2.
根据语言专家的研究,兰州话属于汉语北方话系统,和汉语普通话比较而言,兰州方言有以下特点。一、兰州方言的发音特点(一)声调变化大兰州话和汉语普通话类似,有四种音调,但有其自己的发音规律。汉语普通话中的阴平,在兰州话里发阴平;汉语普通话中的阳平,在兰州话里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古代汉语入声和现代汉语方言入声入手,以获嘉话为例,用汉语传统语音发音理论,分析了获嘉方言中的入声发音特点,并与普通话的调值调类进行了对比辨正分析,对1100个常用入声字的普通话读法进行了归类。同时,对获嘉人学习普通话时如何消除入声字障碍的方法进行了探讨,旨在为获嘉人乃至入声区的人学习普通话提供一些理论和方法参考,为语言应用研究领域增添一点新鲜内容。  相似文献   

4.
运用历时分析和共时描写的方法,将朱堂话与以《广韵》为代表的中古音、以北京音为代表的普通话进行比较,揭示出朱堂话语音的特点:朱堂话主要属于中原官话系统,但因在地理位置上与湖北毗邻,故而也明显带有西南官话的语音特征;同时又由于移民因素的影响,使得朱堂话也具有客赣方言的某些特点。收集到的一些宗谱为探究当地方言特征的形成提供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5.
西安城区方言调查是按照国家语言资源保护工程项目的要求开展的,此次调查明确了西安城区方言的代表区域,通过海选确定了方言发音人,并进行了语音、词汇、语法、话语讲述、口头文化等项纸笔调查和音视频摄录。通过对老男和青男发音人语音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西安城区方言原有的突出性特征弱化,不同年龄发音人的语音差异较为明显,主要表现为音系的变化、一些字词读音的不同。差异造成的原因主要是普通话的影响、周边方言的渗透以及书面语的影响等。西安城区方言特征的弱化和消失,必然伴随着对地域文化认同感的淡化,现状堪忧。  相似文献   

6.
闽东方言孕育于福建省东部的崇山峻岭之中,有着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任何一种语言在发生与发展过程中都会形成自己独有的特色,闽东方言也是如此,其地点方言寿宁话更是如此。一种语言的特点一般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三要素上,寿宁话与普通话的比较研究也从三要素上谈。寿宁话在语音上与普通话有较大区别:比如前者没有翘舌音、前鼻音,但却保留入声的弱化喉塞音。在词汇上,寿宁话保留较多富有中古色彩和近古色彩的汉语词,比如:箸(筷子)、厝(房子)等。在语法上,也有一些富有古汉语特色的句式和用法,比如"有"字句,宾语前置句等。闽东方言作为汉语的一种次方言,它必然与普通话有着联系。由于中原汉人入闽的时间和地点不尽相同,所以闽方言保留了不同时期古汉语的特点,同时不排除受古百越族语言影响,所以闽东方言可谓是不同时期不同语言的融合,其地点方言寿宁话也是如此。研究寿宁话与普通话的异同,一方面可以了解闽东方言的现状,更重要的是给闽东方言区人民学习和使用普通话提供一点借鉴,达到推广普通话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贵阳学院的师范生生活在普通话和方言并存的双语交际社团内,他们的语言态度与语言情感制约着他们对普通话的学习和使用。要提高师范生的普通话水平就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习得环境;扫除方言区师范生学习普通话的心理障碍,帮助和引导学生对普通话学习产生归附动机;针对发音部位、发音方法以及语音结构形成的相对固定的模式,对症下药,进行强化练习以形成新的语音模式。  相似文献   

8.
陕西有三话:陕北话、陕南话和关中话.我们通常所指的陕西话即关中话,也就是陕西关中地区的方言.关中方言东府话包括西安市、铜川市、咸阳市、渭南市、商洛市下属商县-洛南-丹凤-山阳、陕北的宜川-黄龙-洛川-宜君-黄陵-富县、甘肃宁县;关中方言西府话包括宝鸡市.由于西安话在潜移默化的传承中,集中表现着关中话的各种方言特色,且字音声韵和词语形式差别不大,故以西安话作为关中话的代表.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它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关中话属于北方话,与普通话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二者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也存在不少差异.本文拟就关中话(以"西安话"为代表)和普通话的语音进行对比,试图揭示它们在声母、韵母、声调等方面的差异,以期为参加普通话考试的人士和有兴趣学说陕西话的人士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9.
由于民族声乐的语言具有地域的特点,不同地域、民族的语言各不相同,这给民族声乐的传播和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难度。而汉语普通话的普及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不同于区域方言,普通话具有自己的发音体系和语音规律,它的每一个音节都关系到声乐的演唱效果,所以,本文从汉语的基本语音元素说起,分析声乐演唱中的声母、韵母、声调、吐字等训练特征。  相似文献   

10.
重庆方言属于北方语系,也是四川西南官话中最具影响力的方言之一。重庆方言的发音与普通话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市民在学习和使用普通话时仍然带有严重的方言语音,这对幼儿的语言表达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幼儿教师更应该提升自己的语言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要从幼儿期间抓起,从小培养讲好普通话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1.
南通话属江淮官话,因与北部吴语临界,也具有吴语的某些特点。本文就南通市城区语音同《切韵》为代表的中古音韵系统作比较,阐述其演变情况和对应规律,以助于推广普通话和方言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以言语学习模型为支撑,利用声学语音实验的方法,考查宁波方言区英语学习者11个英语单元音,包括宁波方言和汉语普通话相似的3个目标元音语音产出的声学特征,探究宁波方言和普通话对英语发音可能存在的影响。研究发现:宁波方言区英语学习者与英语本族语者之间的英语单元音产出存在系统性差异;宁波方言及普通话语音体系对方言区学习者的英语语音产出具有明显的负向迁移。  相似文献   

13.
在方言区的普通话语音教学中,方言与普通话差别较大的音类教授者与学习者都能给以充分的注意,但差别较少的音类却容易被教授者与学习者忽略.这些音类,方言区的发音与普通话近似,所属字的范围与普通话大致相当,相关方言著作的记音也往往与普通话相同.本文以韵母为切入点,以遵义方言为例,分析遵义方言中被认为与普通话韵母相同的韵母实际上发音与普通话不同的情况,以期引起普通话语音教学的注意.  相似文献   

14.
语音是英语听、说等基本技能的基础,它的标准与否决定着口语、听力等方面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语言交际能否顺利进行。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学生的方言对语音学习影响很大,因此在语音学习过程中要通过有目的地比较方言和普通话、方言和语音之间的区别及联系,找出其中的共性和个性,为更好地掌握语音打下基础。本文就长治方言的发音特点及其对语音学习的影响进行了阐述,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几点改进的建议,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语音水平。  相似文献   

15.
四川雅安地区方言具有"入归阴平"的语音特征,从表面看来它与四川地区的湖广话(入归阳平)和南路话(入声独立)都不同。与周围方言语音特点比较,分析其语言历史演变过程,雅安地区方言应是宋元以来四川土著方言"南路话"的分支。雅安地区的历史地理通道和明清移民史可以解释其不同的历史层次。  相似文献   

16.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是北京语音所具有的社会地位、方言地理条件和它本身的语音特点决定的。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选取有代表性的汨罗本地人和北京人,针对同一段语音材料,进行发音对比,以Praat做波形图和语图,分析汨罗方言中鼻音和边音的声学特点,并且通过对比汨罗人说的普通话和标准普通话及汨罗方言中neng/leng的发音,解释方言中鼻音和边音在普通话发音中的负迁移现象。  相似文献   

18.
福建方言式声调的特征与普通话声调正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是一种声调语言。声调作为汉语音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普通话学习中经常被忽视。通过福建方言声调和普通话声调的对比 ,分析了福建人方言式声调的发音特征 ,强调方言式声调是构成普通话方言语调的主要原因之一 ,提出纠正福建方言式声调发音的方法 ,以免方言式声调影响福建人普通话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丽水地处浙西南 ,方言复杂 ,人们学习普通话难点较多 ,说普通话方音较重 ,而各地又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对这些难点和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 ,将对普通话语音的教与学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要重视对传统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的分析 ,提高人们的听辨能力对普通话语音学习、纠正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分析四川方言的发音特点,讨论了该方言对该地区人们说普通话和学习英语语音方面的影响,以求对说普通话和英语语音学习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