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0 毫秒
1.
历史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历史教育应突显人文追求:历史教育所追求的现实目标是提高整个民族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历史的可贵价值就在于其具有资鉴社会、指导人生的功用;历史承载着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蕴涵着浓郁的人文精神。历史教育应成为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修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人类社会的历史实质上是一部文化史,同时又是一部教育史。人类的文化可分为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人文文化是"为人之本",科学文化是"立世之基",前者为后者导向,后者为前者奠基。而教育主要是文化教育,人文教育主要指人文文化的教育,科学教育主要指科学文化的教育,"两种教育"长期处于对峙、冲突、制衡状态,形成教育的"钟摆现象"。"钟摆"的失衡要求"两种教育"走向整合,以使教育的"钟摆"和谐律动,这是教育的必然选择,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3.
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文是指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而所谓文化,绝不是单纯的就知识而言,它是指人类在不断的进步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所谓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基于人文科学的教育,即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育并重的丰富的人类文化内蕴的采撷,它是教人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的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应该贯穿高等院校,特别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教育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4.
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历史教育是人文教育的核心。高校历史通识教育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应以人为本,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挖掘历史知识中内隐的人文因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5.
“人文”一词在中国古已有之。《易经》上讲 :“文明以止 ,人文也。观乎天文 ,以察时变 ;观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人文”用今天的话来讲 ,就是精神文明。《辞海》解释说 ,“人文”今指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那么 ,“人文教育”即人文学科的教育。它是指以传授人文知识为主 ,以发展学生对社会关系、人际关系、物我关系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影响学生形成一定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审美观等为目的的教育。人文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对人类社会、自然社会普遍的关怀之情和慈爱之心 ,有利于人生得到丰富、和谐、完美的发展。一、简单回顾在西方…  相似文献   

6.
《历史与社会》作为综合文科课程,它以人类历史和社会生活为学习探究的领域,关注学生的需要与体验,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是一种追求高层次的人文教育。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这一主题,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7.
美术是人类文化传播和继承的主要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的一种主要文化行为。人文素质的培养有利于提高美术创作,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和信息媒体,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人文教育是美术教育的基础,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术教育应当着力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缪春花 《教育革新》2007,(10):71-71
历史学科是一门人文素质养成性质的学科,在对学生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方面担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更应当用人类历史文化的丰富营养来促使学生的智慧、情感和人格不断的得到发展、完善和升华。而现实中存在着与我们的教育格格不入又令人困惑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论人文精神与人文教育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人文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精神是人类通过实践活动所体现出来的观念、风俗、生活方式和社会心理,是文化的"形而上"部分。人文精神不仅仅是人文学科的内在思想反映,而是所有文化产品的思想映照。在高等院校中,人文教育不是人文学科知识的教育,而是以知识体系为基础,通过重构教育目标、阐释教育内容、强化师生关系以及优化校园环境,揭示与塑造人文精神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与社会》作为综合文科课程,它以人类历史和社会生活为学习探究的领域,关注学生的需要与体验,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是一种追求高层次的人文教育。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这一主题,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1.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所谓人文,广义上讲是指与人类社会有直接关系的文化现象;狭义上讲一般包括文学、艺术、法律、道德、历史,等等。人文素质是指人所具有的人文知识和由这些知识所反映的人文精神内化在人身上所表现出的气质、素养,它必  相似文献   

12.
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 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学生的人文素质是指学生掌握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所表现出的一些内在修养和外在特征。人文科学包含着非常广泛的内容,一般指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语言学、伦理学、文学艺术、历史学、心理学等。作为非社科专业的高职学生,没有必要对  相似文献   

13.
人文素质是现代化人才应当具有的基本素质。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素质是指掌握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所表现出的一些内在修养和外在特征。现代化大生产要求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技能,而且还要懂得学习和吸收人类社会的优秀文化成果,加强人格修养、理想信念、价值观念以及文明礼仪等方面的综  相似文献   

14.
"人文"在语文教育中并非指的就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语文教育中的人文性应包含人本性、文化性、思想性三层意蕴.人本性,意指语文学科要立足以人为本,呵护生命;文化性,意指语文学科要突出体现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思想性,意指语文学科要体现人文情愫中的育人本位.对人文价值本质把握的偏位,导致语文学科人文教育的实践偏差.  相似文献   

15.
人文与科学两种文化从融合、分离到重新融合的过程深刻地影响着教育 ,历史地看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在大学同样出现融合到分离再到逐步融合的过程。现在人类社会已进入一个高度综合化的时代 ,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 ,也是科学技术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那么 ,在现代大学中人文教育何以融合 ,如何实现融合 ?本文仅就这些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6.
梁巍 《教书育人》2011,(9):36-37
一大学人文教育的意义大学在现代人类文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是人类创新的摇篮,也是人类思想智慧的发源地。它不但承载着传播文化、探究真理的社会使命,而且还肩负着守护人文价值的历史责任。中国教育有着悠久的人文主义传统,它强调以造  相似文献   

17.
许静 《学周刊C版》2010,(5):60-60
《高中历史新课标》强调:历史教学要使学生“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历史学科是人文教育的基础学科,历史学科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人文素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历史作为人类以往实践的集体记忆,能够更全面、更综合地为人们提供价值理性的累积经验,并从历史上因价值理性的缺失而导致的社会发展失衡中为人们提供深刻的教训。因此,历史教师应充分认识历史学科在人文素养教育中的特殊作用,注重加强在历史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8.
闫超 《文教资料》2008,(20):103-105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表现在社会文化方面,是由对物的崇拜到对人的崇拜,再到对人类的崇拜.在人类追求幸福进程的今天,以人为本,创建和谐社会是与人类文化发展进程相适应的.学校应加强对人文教育管理具体模式的探索,提高教育管理者的人文素质,探讨人文教育管理的原则,研究人文教育管理的具体模式,树立教育管理者人文情怀,培育时代需求人才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9.
加强学生的人文情怀发展是新课程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目标。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历史教学,丰富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史学素养,从而正确地认识人类历史的发展轨迹的与经济、政治、科技和文化相关的知识,并在总结过去经验的过程中找出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学会运用历史的眼光去分析当代社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0.
先睹为快     
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它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一样,具有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和综合性,对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另一方面,历史教育又有它的独特性,那就是:它是在学生学习人类社会按照时序发展的过程中,塑造初中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