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是由多元价值主体共同参与的教育改革活动,课程改革最终要解决的是学生的就业与成长、教师的理念与技术、学校的建设与发展、社会的变革与需求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其价值取向比普通教育更为复杂。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应以有利于每个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到成功的教育,有利于每位教师在发展中取得长足的进步,有利于每所学校在改革中形成鲜明的特色,有利于构建满足终身教育需要的职业教育体系为最终价值取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2.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学校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阻力,其原因主要包括:自上而下的变革机制;传统学校角色的根深蒂固;学校变革能力的缺乏。要走出课程改革的困境,需要把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课程变革模式相结合;使交易的学校领导走向转型的学校领导;发展变革性质的教师文化;超越学校范围的课程变革。  相似文献   

3.
课程改革与学校文化重建——一所学校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课程改革与学校文化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学校文化是制约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系统的课程改革就是学校文化的变革,新的基础教育改革蕴涵全新的学校文化要素。作者以日常生活为切入点,对一所进行新课程改革的小学进行了课程改革和学校文化关系的个案研究,结果表明:作为文化变革的课程改革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新课程的实施需要引起学校文化的自觉与重建的努力;优秀的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校长是优秀文化的塑造者。  相似文献   

4.
教师是校本课程改革的主要力量,荷兰教师设计团队为促进教师的合作与交流、创设学校合作的文化氛围提供了有益的参考。荷兰教师设计团队是由一些相邻学科的教师为了重新设计和开发新的课程及自身专业发展而组成的群体,团队工作重心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学校为了保障教师设计团队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为其创设一些支持性条件,包括激励性的学校文化、合适的学校组织结构及教师设计团队的有效指导等。  相似文献   

5.
任何变革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作为一个内隐而强有力的背景因素,其成为课程改革的载体和根本依托,对课程改革有着重要的影响。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学校文化的现状与新课程改革对学校文化的诉求相差甚远:学校缺乏投入课程改革的文化氛围;教师缺乏专业协作意识;教师专业自信不足;教师专业价值观亟须提高;校长领导不力;学校愿景不清晰。为顺利推进农村课程改革,必须营造开放的学校文化氛围,搭建教师合作与交流的平台,积极建构和践行学校愿景,提升农村校长的领导力。  相似文献   

6.
教师对课程改革的抗拒以多重复杂的形式存在。课程改革对教师既有经验的挑战、改革理论自身与教育教学实际的落差、课程改革的不确定性风险及学校文化中的落后保守因素是导致教师对新课程改革产生抗拒的重要原由。文章认为,教师对课程改革的抗拒既有破坏性的影响,也有建设性功能。公允客观地评价教师的抗拒、课程改革主动寻求教师的认同、提升教师作为变革主体的意愿和能力是改善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抗拒行为、促进课程改革有效推进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7.
学校课程变革的阻力不仅来自课程所处的社会生活、文化环境,还存在于学校内部的文化因素,与教师文化传统关系最为密切。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阻力主要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8.
课程意识的生成是教师专业素质养成的核心.个体接受教师专业发展所必需的知识体系,涉猎职业教育的内容、课程与教学的知识不仅决定了个体知识体系的构建,更重要的是生成表征其胜任职业学校教师的课程意识,从而影响着他们的教师生涯发展.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课程意识的生成,经历了主动接受社会课程意识和反思自身教育实践经验阶段.学校和社会文化是影响中职教师课程意识形成的重要因素,应当从学校层面保障教师的课程权利,从社会层面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及其教师的社会地位来保障中职教师课程意识的生成.  相似文献   

9.
国家为职前教师教育综合改革指明了具体方向。我校在教育课程形式体系建构的理念与背景下,以"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实践导向,建构了由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三大类共15种小类的课程结构体系,独立设置了教师教育专业发展方向课程。教师教育模块设有教育基础理论、学科教学理论与实践三个子模块,共有7类教师教育课程,34个学分共同支撑教师教育发展方向,彻底打破了"二学一法"的"老三篇"。同时,通过实施名师培育工程、组建"课程-团队"建设,提高教育者整体素质;通过搭建教师教育综合实验实训中心、基础教育改革协同创新试验区、理科师范生示范项目的等综合改革实践平台的建设与应用为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0.
英国的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受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等因素的影响。二战后英国政府对学校体育课程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学校体育课程彰显国家控制与教师自主的平衡、课程灵活性与统一性的协调及综合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把握国内外教师教育发展的动向,结合基础教育改革的实际,不断推进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是高师院校亟须解决的重大时代课题。内蒙古师范大学进行教师教育改革的发展策略是:强化办学特色,为内蒙古培养基础教育、民族教育优质师资;加大重点学科建设力度,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整体发展水平;推进“双学位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教师教育改革;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实现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人才结构,加强教师教育队伍建设;重点扶持教育科学研究,保证教师教育的科学性与先进性;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提升教师教育国际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对175名中小学校长、管理人员和教师的调查表明,他们对高师院校培养的新教师的专业素养满意度不高,凸显了高师课程体系在中小学职前教师培养中的缺陷。高师课程迫切需要改革,高师课程改革必须以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具体而言,高师课程改革必须着力涵养职前教师的师范素质,锤炼职前教师的实践智慧,强化职前教师的研究意识与研究能力,提升职前教师的专业自觉。  相似文献   

13.
虽然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培养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目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仍然不能满足新课程改革对教师培养的要求。为适应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高师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应不断地变革:一是要确定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基础的课程标准;二是要立足于区域发展实际,调整课程比例,优化课程内容;三是要面向基础教育改革实际,注重教育实践体验;四是要努力实现教师教育课程与中小学的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14.
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合流:反思、批判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合流,是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其实质在于通过教师教育一体化和教师文化创新,提升学生的学习结果。在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为了推进两者的合流,需要创建"合作型"制度环境、开发课程与教学论"实验课"以及营造"学习型"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15.
This study explores how physics teachers in a high school negotiat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individual and collective agencies in the context of the on-going curriculum reform in China. Drawing on Bandura's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the study employs ethnographical methods including observation, interviewing, and the researcher's and teachers’ reflective journaling through the researcher's involvement with various school activities.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collective teacher agency creates a platform for individual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 conducive culture for teacher collaboration, and provides concrete examples that individual teachers can constantly refer to, reflect upon, and learn from for reform implementation. The results offer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influences underlying physics teachers’ agency deployment as they engage with curriculum reform processes, especially the negotiation between individual and collective agencies. The findings justify a case for preparing physics teachers on how to deploy both individual and collective agencies in the face of the complicated social structures and ultimately shed light on the desired curriculum decentralization in the Chinese school system.  相似文献   

16.
社会在发展,教育应同步,学校是教育的社会单元细胞,发展教育须发展学校。学校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发展学生是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学校实施教育的核心是课程,实施课程的主体是教师,发展教师是发展学生的前提和保证。学校发展重在建设校本课程及其教研制度文化,为学生和教师的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7.
样本学校的初期实验表明,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理念是先进的,方向是正确的,它引发了学校管理实践的深刻变革。但课改也面临不少问题,诸如课程目标适切、教师培训实效、课标教材完善、配套措施改革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中课改持续健康地发展。解决问题的途径除了学校层面需加强课改的总体规划和落实,教师层面需提高课程素养和适应能力等,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还必须强化行政手段,创设良好环境,改革评价体系,调控推进速度。  相似文献   

18.
On-going curriculum reform in China demands that teachers and principals shift their norms of practice to facilitate student learning. Principals are expected to take a more hands-on approach and work more collaboratively with teachers towards curriculum change. This paper presents case studies of how principals in three different schools in Shanghai shaped teacher development activities which built teacher understanding and capacity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urriculum reform. The analysis provides insights into how principals proactively promoted teacher development and identifies some of possible gaps in their strategies. Implications are drawn about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urriculum reform, school leadership and teacher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9.
教师是深化课程改革最为关键的因素,教师文化是对教师素养的普遍理解。基于教师文化对课程改革具有积极影响的假设,问卷调查甘肃省2012年“国培计划”120位中学教师。结果显示:如果教师文化是卓越的、合作的、旨向促进学生发展的,既能促进教师个体和群体的专业发展,也能有利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反之则不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