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个学生在给教师的小纸条里写道:"老师,请您上课不要讲那么快,我题目都没有看清楚您就讲了一半了。"这既反映了教师的讲课速度没有照顾到部分学生的接受水平的问题,也反映了部分学生专注程度、理解能力薄弱的问题。类似的,我经常听到学生说:"上课听得明白,下课后作业却做不出来。"这里,有"真明白"和"假明白"的问题。上述问题的产生,都与数学思维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2.
今年浙江大学少年班的招生考试题中,有这样一个题目:"求证:正多面体内任意一点到各个面的距离之和为一定值."这是一个有一定难度的题目.这个题目的原型就是一般的初中数学参考书上都有的题目:求证:正三角形内任一点到各边的距离之和为一定值.  相似文献   

3.
正吴炜旻(以下简称"吴"):连老师好。这些年陆陆续续编发了不少您的文章,感觉您的写作视野十分宽广,无论是专业领域的教育论文、教育叙事,还是非专业领域的散文、随笔、书评乃至画评、诗歌等,您都多有涉及,而没有被自己"语文教师"的职业角色所局限,并且作品中的很大部分质量都十分高,这让我非常惊异,也让我非常敬佩。我相信,《福建教育》的老读者们肯定也有不少抱着和我类似的感受和困惑,那就是您究竟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今天想结合您的经历,一起聊聊关于教师写作的话题,如何?  相似文献   

4.
您肯定不认识我,我是隔壁高级中学的一名高二年级的班主任,听过您的讲座。从教近六年的经历中,我发现不少学生对考试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甚至是恐惧的心理,严重一点的,连平时会做的题目一到考场上也变得一点也不会做了,我把这叫做“考试综合症”,我想,这应该是属于心理健康的范畴。  相似文献   

5.
这样教值吗     
教学中,教师放手让学生探究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在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能提高他们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这一点,不会有人提出疑问。可是,如果这样的活动花费了较多的课堂教学时间,甚至打乱了教学计划,那么,我们花费的时间值吗?这是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都要面对的问题。看了这篇文章,您有何感想?有什么措施?请发表您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学生质疑 编辑老师您好,我是湖北襄樊四中高三(5)班的王磊。在湖北省八校200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中,有这样一道题目:请你仿照《诗经》中开创的比兴手法写两句或几句歌词。我想问一下,“赋比兴”究竟是什么?其实我们老师也讲过了,但我还是分不清楚,希望您能讲简单一点、清楚一点,多举几个我们常见的例子。谢谢您了!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听了一位教师《圆的面积》一课,教师在教学时通过巧妙的"投石"让课堂呈现了"波澜壮阔"的情形。题目原本是这样的:"广场花园中圆形花坛的周长为18.84米,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教师在出示题目时,故意漏掉了"圆形"二字。学生读题时,发现了这一"问题"。教师在鼓励学生的同时,巧妙投下了"石子":师:同学们真细心,发现题目中没有给出花坛的形状。不过,差一个条件更好,这街心花坛的形  相似文献   

8.
计琳 《上海教育》2011,(2):12-13
《上海教育》:在您从教60年之际,重新回味"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这句话,令人感触良多。今天,您对这句话有怎样的新解读?于漪:在我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由于党组织的培养,由于几十年的风风雨雨,特别是同行们的教育启迪,我确实悟得了一点道理。我深深体会到教育的生命力在于教师的成长,而教师的真正成长在于教  相似文献   

9.
前段时间,我让学生习作,作文的题目也是"老师,我想对您说……"习作之前,我对学生提了一点要求: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批阅中,一名叫A的同学的文章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老师,我想对您说:您真把我害苦了!老师和同学们都知道,您是先把咱班全体学生的成绩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后,再按照这个顺序打印花名册的。您还告诉我,由于您一时‘疏忽’,把我的名字遗漏了,最后不得已才添补在了花名册的最后一行。起初,我也没太在意,毕竟我不是咱班最差的一名学生。  相似文献   

10.
正【问题】老师,选"独有的"材料写,这一点我深深地记下了。但是,什么样的材料动笔前确实有把握算得上是"独有的",不好掌握。您尽量多讲讲这方面的知识,好吗?去年暑假的一天,我有机会听您讲一次大课,内容正是怎样选材问题。您提到两种情况:像《这次活动教育了我》,班里只有她这卫生委员一人去敬老院参观,  相似文献   

11.
王有声 《课外阅读》2014,(12):14-17
【问题】老师,选"独有的"材料写,这一点我深深地记下了。但是,什么样的材料动笔前确实有把握算得上是"独有的",不好掌握。您尽量多讲讲这方面的知识,好吗?去年暑假的一天,我有机会听您讲一次大课,内容正是怎样选材问题。您提到两种情况:像《这次活动教育了我》,班里只有她这卫生委员一人去敬老院参观,  相似文献   

12.
如今,在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喜欢“题海战术”,忽视了数学阅读对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作用.这导致部分学生,尤其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在解题时存在许多问题:不能准确获取题目中的有效信息;害怕与生活紧密相连的题目;看不懂综合性强的题目;经常粗心;一段时间后碰到相似的题目,甚至是原题,仍旧不会做,但教师一点拨就豁然开朗,等等.  相似文献   

13.
徐老师: 您好! 您肯定不认识我,我是隔壁高级中学的一名高二年级的班主任,听过您的讲座。从教近六年的经历中,我发现不少学生对考试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甚至是恐惧的心理,严重一点的,连平时会做的题目一到考场上也变得一点也不会做了,我把这叫做“考试综合症”,我想,这应该是属于心理健康的范畴。我想帮助我的学生,但有限的心理学知识又让我在面对他们时有点无从谈起的感觉。您能帮助我吗? 李杰 2002年1月16日  相似文献   

14.
一 今年高考之前,不少语文教学专家根据他们观察到的所谓出题"三年一变"的规律,预测到今年可能会换成命题作文.弄得一些教师、学生甚至家长惴惴不安.其实依愚所见,考生和指导教师的头脑要清醒一点,要与题目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让自己被人牵着鼻子走.夸父追日般跟在题目后面转,永远有被耍弄的感觉.  相似文献   

15.
谢华勤 《快乐阅读》2013,(24):126-127
在数学教学中,我发现我的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性都很高,做的题目也很多,但是一碰到新颖一点或者综合一点的题目,学生的问题就暴漏出来了。他们只是单一地在做题目,并没有很好地去研究题目,更没有通过做题,悟出一点数学的本质和解题方法来.如何让学生从"做"数学到"悟"数学,结合多年的教育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与体会,望得到同行的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教师只有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一切从学生出发,多渠道、有计划地对学生的思维品质进行培养,才能促使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提高.综观近几年的数学学业考试,其试题大都根植于教材,重点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少了一点算,多了一点想;少了一些"死"题目,多了一些"活"知识.教师的核心工作则是要在钻研《数学课程标准》、教材、中考说明及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教师:朱老师,您好。很高兴有机会就"提升教师情感人文素质,构建良好师生关系"这一话题向您请教。早在1994年您就提出了"呼唤有情感人文素质的教师"这一命题,为什么要提出这一命题?朱小蔓:当时的学校教育存在为了教知识而教知识、为了应试升学而无视人的感性层面和情绪状况、忽略将情感  相似文献   

18.
最近几年的新教材高考中都有向量与解析几何结合的综合题,有了这些题目后,高考题就显得"新"了,因而考生感觉"难"了.究其因,是新教材只在"阅读材料"中粗浅地透露:解析几何中可以用向量;加之教师在高三复习中,较难找到这方面的题目和素材,于是阴影和谜团一直困绕着广大中学师生.本文就是想解  相似文献   

19.
沟通     
正从教二十余年了,耳边经常响起几句话:"老师,麻烦您跟我们家孩子说一说,他只听您的话"。"杨老师,你把某某的家长请一下,让他自己请他不请,一点儿都不听话,还对着干。"等等。真的是我们的学生变化太大了吗?作为成年人的我们难道就真一点办法都没有了吗?答案是肯定的——有,只是我们与孩子们的交流方式出现了问题。作为教师,该怎样引导师生之间的沟通,用什么方式沟通呢?下面我谈一点浅见。一、尊重学生,做学生的朋友尊重学生,在很多教师看来是有些荒唐的,"我给他们  相似文献   

20.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有老师抱怨"这个题目已经讲过多遍了,学生还是出错",和学生的无奈"我听懂了,但题目变了我又不会了".究其原因,主要有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学生的领悟内化能力,题目的灵活多变以及教师的启发诱导等诸多因数.其中最关键的是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