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情事变更原则是涉及合同履行的重要法律原则,现在已有许多国家在法律中明文规定该原则。本文主要探讨了情事变更原则的理论根据。在情事变更原则的效力中重点分析了再交涉义务,最后分析了情事变更原则在我国的现状,尤其是合同法制订过程中关于情事变更原则的争论,认为我国应当确立情事变更原则。  相似文献   

2.
情事变更原则是我国法系合同法中的重要法律原则,由于情事变更原则是对合同必须严守的突破,所以对该原则的援用应该规定严格的适用条件。本结合现有的研究成果,分析了情事变更原则的五个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有关情事变更原则的几种学说,分析了情事变更原则的适用条件和范围,指出适用情事变更原则客观上必须有情事的变更,主观上情事的变更须未被合同当事人所预料,并进而指出情事变更与不可抗力和商业风险的区别。最后重点阐述了我国新的合同法确立情事变更原则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论情事变更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解决情事变更问题的理论的提出,到两大法系在法律上确立情事变更原则,表明古罗马法创设的形式主义合同概念已被扬弃,现代民法观念已在合同法领域产生巨大影响。根据各国已有立法例对情事变更的规定,应从情事变更的构成条件和情事变更的适用及法律后果来掌握情事变更的内容。情事变更原则有别于不可抗力、商业风险、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等相关法律制度。情事变更原则是诚实信用原则的具体运用,是民事活动拟制性规定,因此建议在将来制订民法典时,将情事变更作出实体性规定。  相似文献   

5.
情事变更原则作为合同法的一项重要原则,现代各主要国家毫无例外地在立法中予以规定或在司法实务中予以认可,而我国现行法律尚未有关情事变更的直接规定。本文从情事变更原则的基本内涵及其适用条件、法律效果及情事变更未被采纳的原因及立法建议等三方面进行了研究,建议尽早在合同立法中采用这一原则,以充分发挥法律为经济服务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情事变更原则发源于大陆法系,现在已成为各国及国际民商事法律的基本原则之一该原则从萌芽,兴起,衰落,再到复兴,在大陆法系、英美法系以及国际法领域的适用中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理论及相关制度。情事变更原则在我国经历了学者们的激烈争论后,如今终于尘埃落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解释(二)对合同履行中的情事变更问题作出了明文规定。本文将主要运用比较考察的方法,对比情事变更原则与相关概念的区别,以更深刻的理解该原则的内涵,为该原则在实际经济生活中的运用起到一个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情事变更原则是调整市场经济的一项重要法律原则,我国对情事变更原则的立法尚不完善,而现实生活和司法实践中存在并且确认情事变更原则。确立和完善情事变更法律制度有着重要意义,应从实体法和程序法以及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几个方面确立和完善情事变更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8.
从商品房预售合同成立到合同全部履行,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这期间可能因为诸多原因的发生使商品房的市场价格发生大幅度波动,以致合同无法履行。而我国相关的法律没有规定情事变更原则。笔者就商品房预售合同中的情事变更原则的适用条件、情事变更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区别及适用情事变更原则的法律后果等内容做一下探讨。  相似文献   

9.
情事变更原则是现代各国处理合同问题的一项重要原则。很多国家都把情事变更作为合同解除的条件。情事变更原则的本质是维护合同自由。我国合同解除制度以维护合同自由为其指导思想。情事变更与解除合同的关系在于通过情事变更原则 ,严格限制一方当事人在情事发生变更后 ,滥用解除合同的权利。  相似文献   

10.
情事变更原则是在民商事活动中以诚实信用原则为基础逐渐演绎出来的,其在适用条件、法律效力方面不同于不可抗力、显失公平和商业风险,虽然没有被写进我国的新《合同法》,但它已逐渐被其他许多国家的民商事立法所确认,成为一项较为基本的民商事活动原则。  相似文献   

11.
究竟是合同纠纷还是合同诈骗,特别是在民事欺诈情况下的合同纠纷,一直是司法实践和学界研究中的一个难点。不管是民事纠纷还是合同诈骗,其共同基础是违反义务。逻辑上讲,先有义务,才有责任,才能进一步区分是民事责任还是刑事责任,因此首先从合同法的义务群谈起,才能从根本上剖析构成合同诈骗所违反的义务,在此基础上再解读构成合同诈骗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免费师范生政策,可以帮助没有足够的资金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完成学业,但由于就业政策的约束,使免费师范生丧失完全自主择业和未来若干发展机会的权利。在该政策的引导下,学生与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签订了三方合同,但该合同究竟是行政合同还是民事合同,抑或是公法私法化的行政合同,还是私法公法化的特殊民事合同,都有待进一步争论,但无疑,无论何种性质的合同,对免费师范生的教育权利的保障并不十分充分,因为,在合同的背后,折射出教育不公平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3.
网络团购合同的成立与生效问题,学者们目前存在不同的见解。文章通过网络团购合同与传统合同的对比,从网络团购的流程出发,认为网络团购合同是一种新型合同。在网络团购合同中,应当根据团购网站发布的具体信息来确定其要约与承诺,应当肯定要约的撤回与撤销权以及承诺可以撤销的制度。在确定网络团购合同是否生效的过程中,传统合同的生效要件应当同样适用于网络团购合同。  相似文献   

14.
Contract cheating is the purchasing of custom-made university assignments with the intention of submitting them. Websites providing contract cheating services often claim this form of cheating is undetectable, and no published research has examined this claim. This paper documents a pilot study where markers were paid to mark a mixture of real student work and contract cheating assignments, to establish their accuracy at detecting contract cheating. Seven experienced markers individually blind marked the same bundle of 20 second-year psychology assignments, which included 6 that were purchased from contract cheating websites. Sensitivity analyses showed markers detected contract cheating 62% of the time. Specificity analyses showed markers correctly identified real student work 96% of the time. Our results contrast with contract cheating sites’ claims that contract cheating is undetectable. However, they should be taken with caution as they are from one course unit in one discipline.  相似文献   

15.
尊重社会公德原则是我国合同法的一项基本原则。现实中,内容与形式符合法律规定的合同,却可能由于订立合同的原因违反社会公德导致合同无效。无效即意味着合同失去对当事人的拘束力,但是基于该类无效合同所为之给付能否请求返还呢,合同法并未给出明确答案,该问题殊值探讨。  相似文献   

16.
员工心理契约状况是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企业稳定性及其绩效的主要原因。在明晰心理契约及其构成的基础上,依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针对一般企业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组织、管理及其文化等特征,从关系契约和交易契约两个维度归结出不同阶段心理契约的特点,提出分阶段递进的维护与改善对策,以提高管理的针对性与时效性。  相似文献   

17.
物业管理条例颁布后,学界对物业管理合同的法律属性素有争论。通过与物业管理合同相类似的有名合同的比较分析,从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内容三方面的分析此类新型合同的特征,以探求其合理的法律属性,通过实践论证得出此类合同应定以“物业服务合同”这一名称,并将此类合同有名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魏宏聚 《教育科学》2006,22(5):12-15
民众与政府在义务教育思想发轫时期就达成了义务教育成本分担的隐形社会契约,任何背离该契约的成本分担政策均可能受到社会的质疑与指责。农村“免杂费政策”的实施,是迈向义务教育这一理想社会契约的重要步伐,但其在民众所期望的成本分担理想社会契约中仍然占据较轻的位置。为了避免社会的质疑,我们的后继政策仍然需要向这一理想社会契约靠近。  相似文献   

19.
探讨建筑智能化工程平行承发包、项目总承包和总承包管理三种承发包模式的特点,结合我国建筑智能工程的实施现状,提出了一种部分承包+总承包管理的模式,对建筑智能化工程的建设实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