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冰  黄天娥 《教育导刊》2010,(10):12-15
涂尔干的道德三要素是纪律精神、对社会群体的依恋以及自主和自决。这三个方面既表明了道德的基本特性,又说明了道德内化于主体的规律性,它们内在地与社会密切关联。涂尔干道德观点社会性关联启示我们,在道德教育中要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构建道德教育的价值理念,要遵循道德教育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注重道德教育的社会实践性。  相似文献   

2.
涂尔干是卓越的社会学家和教育社会学的奠基人.在他的教育观中,特别强调社会道德教育和教育社会化,这一主体思想贯穿其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各方面.针对大学生的现状,借鉴涂尔干的教育思想,对强化社会道德教育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涂尔干的《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确立了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和独特的研究方法,为社会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奠定了基础。教育也是一种社会现象,涂尔干的这套社会学研究方法论体系对教育现象的社会学研究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涂尔干是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和教育家,他从社会学的角度提出了教师权威学说,开辟了教育研究的新视角。涂尔干企图通过建立教师权威,运用教师道德的优先性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使儿童顺利实现社会化,从而达到社会稳定团结的目的,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景。文章通过对涂尔干教师权威学说的述评,厘清涂尔干教师权威学说的贡献与不足,为建构科学的教师权威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5.
涂尔干的<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确立了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和独特的研究方法,为社会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奠定了基础.教育也是一种社会现象,涂尔干的这套社会学研究方法论体系对教育现象的社会学研究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对涂尔干来说,教育不是中立性的,它在本质上是一种道德教育.否认这一点,无异于自欺欺人,而承认这一点,则要求我们对教育的目的做出规定.道德教育所要培养的自主的社会人,并不是一个仅仅懂得生存技能、老于社会世故的庸人,也不是一个被掏空了一切情感和欲望的纯粹理性的存在,而是一个尊重和热爱社会生活,并能够在社会实在所给予的“客观理性”和自身的欲望之间建立一种平衡,根据社会的理性来从事道德判断和道德实践的人.达致这一点,不仅要求我们重视学校环境和教师的作用,而且要求我们借助社会科学来预先重建理性.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学真正的奠基者涂尔干率先将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引入道德教育领域。涂尔干借社会学的观点来研究分析教育问题和道德问题,并独创性地提出道德三要素的观点,即纪律精神,对社会群体的依恋,自主或自决。这三要素各有特点,并从不同角度诠释了“道德”;同时,涂尔干的这道德三要素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统一于社会发展之中。  相似文献   

8.
涂尔干将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引入教育领域,引发了一种新的教育研究视角。面对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涂尔干期望从教育借力来重构一种稳定的社会秩序,由此建构了他充满社会关怀的教育观。本文梳理了涂尔干教育定义的建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涂尔干教育观的贡献与局限。  相似文献   

9.
从语言模因论看,粤方言词"搞掂"被模仿复制成普通话"搞定",演变过程中发生"基因型"变异,是粤语模因在普通话中的复制。"搞定"一词又通过形式演变、语义泛化、模因复合体的方式得到强化,成为强势模因。在模因的复制传播过程中同时受到社会因素、语言自身的因素、人的心理因素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解决校车问题,就校车论校车是不够的,应该将它放到教育系统和整个社会系统中统筹考虑。从"物品效用的可分性"这一自然属性看,校车不是公共物品,但是从体现"个人自由""社会公正"等社会属性看,校车是政府的责任。财政投入不足直接导致校车事件的产生,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是解决校车问题的必要前提。今天中国校车的问题是教育的问题,更是社会的问题,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根本在于建立宪政秩序。  相似文献   

11.
教育社会学鼻祖涂尔干转变人为构想理想教育的理论思维方式,强调教育体系的实在性,主张从历史的痕迹中去考察教育体系的根基,从历史上不同时期教育的共性中推论出教育的定义,突出了教育在个体社会化中的重要意义,并以此将社会学实证研究方式引入了教育学领域:以社会事实即"物"为研究对象,从社会现象中去探寻一切因果关系,并在整个研究过程中遵循客观性与外在性原则。  相似文献   

12.
王晋  昌艳飞 《海南教育》2011,(10):62-63
一、瞻望巨人:涂尔干涂尔干(Emile Durkheim)(1858-1917),法国社会学家,社会学的学科奠基人之一。涂尔干对教育领域抱有浓厚的兴趣,这和他早年从事师范教育有关。当时的社会学还未具有公认的独立学科地位,为此他曾修改波尔多大学的教学计划,以便能尽可能多地传授社会学知识。在更广的层面上,涂尔干终身致力于改进教育体制以便为法国公民提供一种共有的世俗价值观,进而防止社会混乱的发生,最终理想的教育可以强化社会团结  相似文献   

13.
刘宏娇 《职业技术》2009,(12):53-53
一、从文化的角度对"教育学是什么"的回答,给这个领域的研究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野,注入了新的活力 "教育学究竟是什么"的问题困扰了教育理论界多年,甚至有人把它称为是一个需要总体解决的"康德式的难题",这个问题令人无法准确地回答。20世纪初,连最著名的理论家涂尔干(Durkheim)也对教育学(pedagogics)的定义感到有些模糊。  相似文献   

14.
涂尔干从功能主义的视角出发,认为纪律精神有助于社会团结,对个体的自由也是有益的。福柯基于后结构主义的立场,认为纪律是无所不在的微观控制技术,个体可能在纪律的笼罩下变得顺从。比较涂尔干和福柯观点可以发现,纪律在主体构造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意义,也存在局限。当代中国学校教育要超越纪律的限度,需要从刻板的规章走向自主个体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教育社会学是西方社会学的重要分支,作为法国社会学的重要代表人物涂尔干和布迪厄,都把教育作为其社会学重要研究对象。在对大学特征的认识上,涂尔干主要认为大学是理性和反思的场所,而布迪厄则认为大学是分类与区隔的场所。涂尔干与布迪厄对大学特征的不同理解源于,涂尔干侧重于认为大学教育是一种自由教育,而布迪厄侧重于认为大学教育是一种再生产。通过对涂尔干与布迪厄大学特征思想的比较研究,能进一步深化对我国大学特征的认识,促进对我国大学理性和自主精神的追寻。  相似文献   

16.
维护社会存在是涂尔干的社会学理论的主题,他认为在新形势下维护社会存在必须建立新的共同信念,为此需要进行新型的智力教育和世俗的道德教育,而这两种教育建立是在科学教育的基础之上,鉴于此涂氏提出科学教育思想。由于时代所限,涂氏的科学教育思想也有不当之处,如将科学与推理对立起来、过分夸大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17.
该文通过论证认为,埃米尔·涂尔干首次将实证主义社会学引入道德教育领域,为现代道德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新思路。在涂尔干看来,社会是高于个体的现实存在,同样也是个体道德的塑造者,道德起源于社会,并归属于社会,任何脱离社会集体而谈论个体道德的研究都是片面的。他认为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理性和自主的社会个体,并以此提出学校德育论。涂尔干的社会道德论述为国内现行德育模式提供符合儿童发展规律的价值参考和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家庭教育和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现代科学研究也证明,这句话揭示了人在社会环境中逐步成长的规律,道出了早期发展在个体终身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社会建构主义把批判理论和知识社会学的立场应用到课程研究中,认为课程是经由社会建构而形成的,学校合法知识是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经过不断的冲突、调和而形成的.但由于社会建构主义对课程本身的社会属性缺乏深入的研究,对社会结构如何影响课程这一课程社会学的本源问题上没有提出系统的解释框架,受到一系列的质疑和批判.课程社会学领域出现两种超越社会建构主义的尝试:一种为对现代性与课程内容之间关系展开实证研究的现代性模式;一种为吸收涂尔干社会理论对结构与课程、课程的社会属性进行深度研究的新涂尔干主义.这两类研究超越了仅仅把课程认为是不同社会力量之间互动的结果的认识,对课程自身的社会属性和获得机制进行了深度的剖析.课程社会学的这种转变不是简单的研究立场的转变,而是深层的知识论转变.  相似文献   

20.
涂尔干在《教育思想的演进》一书中,对11-19世纪法国教育思想发展的历史进行了考察,得出以下结论:大学机构的重要性在于最如实、最具代表性地反映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环境下民众的精神生活;大学的兴起与发展是由社会发展决定的;大学教育思想的演进有缓慢渐进与革命两种方式。在书中,涂尔干采用了历史考察方法,其特点即重视史论、并非胜者为王的历史观和坚持综合分析思维、客观的态度和发展的视角。涂尔干的思想与方法对中国高等教育当下的变革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