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芍药炭疽病是由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1引起。采用抑菌圈法和EC50生长速率法测定了5种杀菌剂对芍药炭疽病病菌毒力。生长速率法测定结果显示:10%苯醚甲环唑效果较好,EC50 0.48μg/ml,其它药剂效果不佳;抑菌圈法测定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浓度为32μg/ml抑制圈为16.7mm,其它药剂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2.
瓜蒌(Trichosanthes kirilowii)作为小宗作物,其产业呈规模化发展,但瓜蒌病虫害发生严重。种植户盲目用药,存在安全隐患。为筛选防治瓜蒌炭疽病的高效低毒杀菌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8种杀菌剂对瓜蒌炭疽病菌(Colletootrichum orbiculare)的抑制作用和毒力。结果表明,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咪鲜胺、中生菌素和苯甲·嘧菌酯的EC50(有效成分)范围为0.1026~0.8219μg/mL,均小于1μg/mL,表明瓜蒌炭疽病菌对上述杀菌剂敏感。其中,生物源杀菌剂中生菌素的抑制作用强于戊唑醇、肟菌·戊唑醇等化学杀菌剂;中生菌素的EC50为0.7754μg/mL,低于化学杀菌剂戊唑醇(0.8219μg/mL)、肟菌·戊唑醇(1.5763μg/mL)。  相似文献   

3.
用9种杀菌剂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Curunlaria lanata)的抑制作用进行了室内皿测定试验,结果表明,代森锰锌、百菌清、退菌特对病菌分生孢子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EC50分别是1.61μg/ml,2.11μg/ml,8.23μg/ml;退菌特、多硫合剂、甲基托布津、多菌灵对病菌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10.58μg/ml,24.76μg/ml,30.34μg/ml,34.21μg/ml,34.21μg/m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退菌特的防病效果最好,为90.70%,百菌清、多菌灵、多硫合剂、甲基托布津、福美双、普得丰、代森锰锌也有较好的效果,防效在86.10%-72.52%之间。  相似文献   

4.
8种杀菌剂对苦瓜枯萎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长速率测定法和分生孢子萌发抑制率法,在舍药PDA平板上和凹玻片上分别测定8种杀菌剂对苦瓜枯萎病尖孢镰刀菌的毒力作用。结果表明:20%五氯硝基苯DP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值为8.37mg/L,其次为40%五硝·多菌灵WP、12.5%戊唑醇WP、50%多菌灵WP和75%百菌清、聊,EC50值分别为:10.61mg/L、10.65mg/L、12.62mg/L、15.40mg/L。12.5%戊唑醇WP和对孢子萌发抑制作用最强,EC50值为3.68,20%五氯硝基苯DP、25%腈菌唑EC、40%五硝·多菌灵Ⅵ巾、50%多菌灵WP次之,EC50值分别为4.81mg/L、8.51mg/L、9.90mg/L、11.17mg/L。  相似文献   

5.
几种杀菌剂对玉米苗枯病菌毒力测定及防效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7种杀菌剂对玉米苗枯病菌(Fusanummoniliforme)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盆栽防效试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适乐时、烯唑醇、立克秀对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0.04、0.12和0.19μg/g。多菌灵、福美双对孢子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0.17和1.77μg/g。盆栽试验结果表明:适乐时、福美双拌种对玉米苗枯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相对防效分别达到54.8%和52.3%。生产上可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6.
杀菌剂及其复配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茄灰霉病是导致棚室番茄减产的一种重要病害。本文采用孢子萌发法对6种杀菌剂及其复配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效果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单剂以25%立佳欣可湿性粉剂抑菌效果最好,而50%扑海因悬浮剂抑菌效果最差,EC50分别为2.61μg/ml、528.95μg/ml;复配剂以嘧霉胺+立佳欣抑菌效果最好,而速克灵+灰霉尽抑菌效果最差,EC50分别为2.03μg/ml,114.00μg/ml;增效作用以灰霉尽+扑海因最好,共毒系数为5.91.上述研究结果为该病的防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药剂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9种杀菌剂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Curvularialanata)的抑制作用进行了室内皿测定试验,结果表明,代森锰锌、百菌清、退菌特对病菌分生孢子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EC50分别是1.61μg/ml、2.11μg/ml、8.23μg/ml;退菌特、多硫合剂、甲基托布津、多菌灵对病菌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10.58μg/ml、24.76μg/ml、30.34μg/ml、34.21μg/m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退菌特的防病效果最好,为90.70%,百菌清、多菌灵、多硫合剂、甲基托布津、福美双、普得丰、代森锰锌也有较好的效果,防效在86.10%~72.52%之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对桃褐腐病有显著防效的链霉菌并解析其生防因子。创新点:本研究筛选到一株新型稻瘟霉素链霉菌JZB130180,其对桃褐腐病具有显著防效。通过对其生防因子解析及发酵液分析,为后续分离抑菌次生代谢物奠定了基础。方法:通过对峙培养和离体实验,检测链霉菌对桃褐腐病的抑制作用。通过平皿抑菌实验,计算链霉菌发酵液的室内毒力;随后进行了发酵液的理化性质检测。通过酶活力测定等,解析链霉菌中的生防因子。结论:链霉菌JZB130180及其发酵液对桃褐腐病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发酵液对桃褐腐病菌的半数有效抑制浓度(EC50)为38.3μg/mL,且对酸碱、温度和紫外线都有一定的耐受能力。此外,该菌株可以分泌几丁质酶、纤维素酶、蛋白酶等重要生防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化学杀菌剂单剂及其混配对高梁附球菌(E.sorghinum)的抑制活性,旨在找出抑菌效果最佳的混配组合。方法:采用Horsfall的方法设计2种化学杀菌剂的混配试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求出各配比的抑菌率和毒性比率。结果:咯菌腈对高粱附球菌的抑制活性最高,EC50达0.32 mg/L;其次为咪鲜胺和氟硅唑,EC50分别为0.38、0.52 mg/L。百菌清、溴菌腈和代森锰锌对病菌的抑制活性较弱,EC50分别为69.24、79.51、84.40 mg/L。氟硅唑和克菌丹以6∶4的比例混配抑制效果最佳,毒性比率达1.40,以2∶8比例的混配毒性比率达1.35;咪鲜胺与咯菌腈以3∶7的比例混配,毒性比率达1.34;以5∶5的比例混配毒性比率为1.31。溴菌腈与百菌清以8∶2的比例混配毒性比率最高,为1.33,其次为7∶3的比例混配毒性比率为1.30。氟硅唑与百菌清以4∶6的比例混配,毒性比率为1.31;溴菌腈与代森锰锌以7∶3的比例混配,毒性比率为1.28。结论:不同化学杀菌剂的混配对于高粱附球菌能够表现出较好的增效抑...  相似文献   

10.
草莓红中柱根腐病原致病性及杀菌剂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草莓红中柱根腐病的病原菌类型及筛选防治草莓红中柱根腐病适用药物,对皖北草莓种植区红中柱根腐病进行了调查、取样,并在室内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致病性测定;同时,采用杀菌剂平板生物量法测定5种杀菌剂对草莓根腐病原菌的抑制中浓度EC50。结果表明,皖北草莓红中柱根腐病优势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及尖孢镰刀菌两种类型,58%雷多米尔EC50值为464.05,抑菌率最高;其次为95%溴菌清、50%异菌脲和80%乙磷铝;72.2%霜霉威EC50值为5715.58,抑菌率最差,EC50值大小为72.2%霜霉威〉80%乙磷铝〉50%异菌脲〉95%溴菌清〉58%雷多米尔。  相似文献   

11.
通过玉米自交系478试验田系统观察,今年玉米青枯病在其上有所发生。分析了该病与栽培措施(施N水平、种植密度等)和气象因素的关系。并初步鉴定其主要病原菌为F·graminearum,同时提出了该病的防治建义。  相似文献   

12.
测定了中草药对植物病原真菌的室内抑菌作用和田间防效.结果表明,白藓皮对小麦赤霉病、小麦纹枯病菌、小麦黑粉病菌、番茄灰霉病菌、番茄早疫病菌的菌丝生长,对番茄早疫病菌、番茄灰霉病菌、小麦赤霉病菌的孢子萌发具有较强抑制作用,0.2 g/mL白藓皮对番茄早疫病、番茄灰霉病、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分别为76.3%、82.3%和75.1%;胡椒对小麦纹枯病菌、小麦黑粉病菌、番茄早疫病菌、山芋黑疤病菌的菌丝生长,对番茄早疫病菌孢子萌发具有较强抑制作用,0.2 g/mL胡椒对番茄早疫病防效为74.5%;甘草对番茄早疫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有较强抑制作用,0.2 g/mL甘草对番茄早疫病防效为70.9%.  相似文献   

13.
南阳市玉米穗腐病致病镰刀菌种群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镰刀菌是玉米穗腐病的主要病原菌.本研究对南阳市5县2009年夏玉米穗腐病致病镰刀菌的种群结构进行调查分析.从病样中按常规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分离,对分离物经单孢分离纯化后根据柯赫法则进行致病性检测,并根据形态特征和核糖体基因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序列对病原菌进行鉴定.从采集的80份穗腐病样品中分离获得105株镰刀菌,接种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对玉米均有致病性.形态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引起南阳市玉米穗腐病的镰刀菌至少有4种: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串珠赤霉菌Gibberella monoliformis、木贼镰刀菌F.equiseti及玉蜀黍赤霉菌G.zeae.南阳市玉米穗腐病致病镰刀菌以层出镰刀菌为优势种,串珠赤霉菌为次优势种.  相似文献   

14.
为了筛选对茎腐病抗性较强、产量较高的玉米杂交种,采用人工接种法研究了不同玉米杂交种对茎腐病抗病性和产量结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玉米杂交种对茎腐病的抗性差异较大。其中,杂交种3号达中抗(MR),其它均为感(S)或高感(HS);接种玉米茎腐病菌的杂交种和未接种的穗长、穗粗、行粒数、单穗重、单穗粒重和百粒重之间差异显著(P〈0.05),而对秃顶长度、粒行数的影响不显著(P〉0.05)。杂交种3号的产量最高,明显高于郑单958,是较为理想的抗病高产新组合。  相似文献   

15.
以蒸馏水、甲醇、乙酸乙酯为溶剂,提取襄麦冬活性物质,并分别测定提取物对以下5种病原真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终极腐霉Pythium ultimum,尖镰孢菌黄瓜转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 cucumber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襄麦冬的三种溶剂提取物对灰葡萄孢菌、终极腐霉、立枯丝核菌的菌丝生长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上述相同浓度的提取物对齐整小核菌、尖镰孢菌黄瓜转化型的生长未表现出明显的抑制效果.同时,三种溶剂提取物对立枯丝核菌、灰葡萄孢菌、齐整小核菌、终极腐霉、尖镰孢菌黄瓜转化型的孢子萌发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襄麦冬乙酸乙酯提取物较蒸馏水和甲醇提取物对病原真菌的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明显.乙酸乙酯提取物相对于蒸馏水、甲醇提取物有较好的抑菌效果.襄麦冬提取物对灰葡萄孢菌、终极腐霉、立枯丝核菌的菌丝生长和立枯丝核菌、灰葡萄孢菌、齐整小核菌、终极腐霉、尖镰孢菌黄瓜转化型的孢子萌发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葛根(radix puerariae)生产葛粉后的葛渣为材料,采用乙醇回流法通过正交实验对异黄酮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同时对葛根异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乙醇作为提取溶剂,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95%,提取温度70℃,料液比1∶15,提取时间120 min,葛根异黄酮的得率为1.59%;葛根异黄酮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长都具有抑制作用,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125 μg/mL、62.5 μg/mL、250μg/mL,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250 μg/mL、125 μg/mL、500 μg/mL.  相似文献   

17.
从唐山师范学院花房中采集菘蓝根腐病病根并对其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和鉴定及不同浓度、不同分子量的壳聚糖对菘蓝根腐病病原菌的室内抑菌作用。结果表明:分离纯化得到致病菌经鉴定为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丝孢纲(Hyphomycetes),丛梗孢目(Stilbellales)、瘤座孢科(Tuborculadales)、镰刀属(Fusarium)真菌。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分子量为3KD、50KD的壳聚糖随着浓度的提高,其抑菌效果也逐渐增强,6mg/ml的效果最好;分子量为150KD时,3mg/ml的效果最好;在一定分子量范围内,除0.75mg/ml的浓度外,随着壳聚糖分子量的提高,其抑菌效果也逐渐增强,分子量150KD的效果最好;本试验中,最大抑菌率为61%。  相似文献   

18.
以4个小麦品种为试材,研究了赤霉粗毒素对小麦成熟胚离体培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赤霉粗毒素对成熟胚愈伤组织的诱导、出愈速率以及愈伤组织的分化有着促进作用,5g/L赤霉粗毒素培养基的出愈率为100%,分化率为89.09%.高浓度赤霉粗毒素对成熟胚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分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5g/L赤霉粗毒素培养基的出愈率为85.77%,分化率仅为0.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