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冶敏 《精武》2006,(1):61-61
2005年11月21日上午9时,由上海体育学院负责筹建的中国国内首家武术博物馆开馆,上海市领导和武术老前辈蔡龙云教授共同为中国武术博物馆剪彩。中国武术博物馆是国内第一个以中国武术历史与文化为题材,全方位展示中国武术悠久历史,再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专业博物馆。自2004年7月开始筹建,在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武术协会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中国武术博物馆一期工程——武术历史厅顺利完工。  相似文献   

2.
中国武术博物馆位于上海体育学院,是全国乃至世界首家全方位展示武术文化和历史的博物馆,是弘扬中华传统武术文化的阵地。中国武术博物馆英语解说是向国外游客宣传介绍中华传统武术的主要手段之一。下文将对武术博物馆英文解说的定义以及功能加以解释,并分析当下武术博物馆英文解说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在内容和方法上的不足,结合实际操作情况,从设置解说内容、定时更新审查制度以及调动多感官解说等方面,提出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宣传中华武术文化的英文解说方法。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武术文化发展存在的困境分析入手,认为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身份的获得和中国武术博物馆的建立为当今武术文化发展创造了新机遇,并提出武术遗产博物馆化保护的路径,探讨了中国武术博物馆在武术文化遗产保护中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4.
随着对博物馆教育资源认识的强化与深入,馆校结合越来越成为我国学校教育拓展素质教育的路径选择。中国武术博物馆是迄今世界上第一家全方位展示武术历史与文化的博物馆,其丰富的实物资源,多样化的展示手段以及独特的互动体验方式是学校可利用的教育资源。鉴于学生认知特点与学校武术教育现状,本研究拟以"3阶段+3层次+2群体"模式进行中国武术博物馆资源课程开发,以期强化教育功能,加快学生素质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武术浸润着中华民族的性格气质,蕴含着中华民族对搏击之道的独特悟解。建设中国武术博物馆之目的在挖掘、继承、弘扬和发展中国武术文化宝库;汇集精品典籍,一展武学精髓;激扬民族豪气,教育中华学子;展现研究硕果,拓宽国际交往。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阐述了中国武术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相关历史背景,分析了中国武术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历史发展情结,展望未来中国武术文化融入奥林匹克文化可能性,旨在为后奥运时代中国武术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阐述了中国武术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相关历史背景,分析了中国武术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历史发展情结,展望未来中国武术文化融入奥林匹克文化可能性,旨在为后奥运时代中国武术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8.
位于中国版图东南一隅的岭南珠三角地区,是中国武术最早向外传播的地区,当今世界上具有广泛中国武术文化符号辐射意义的"功夫"一词即发源于此.岭南珠三角武术文化应积极充当中国武术国际化传播的先锋,探索作为中国武术国际化推广的前沿阵地,以其所处的地理及历史人文优势,在弘扬中国武术文化,促进中国武术国际化传播中理应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武术文化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长期形成发展起来的,具备完整结构功能特征的独立文化系统。宏观意义上的武术应是中国传统格斗术的总称。近现代以来,中国武术也随社会文化变迁融入了近现代竞技、体育等文化的因子。但是,竞技武术不是中国武术传统的历史文化形态。作为中国武术源头与根基,民间武术文化研究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在近现代大...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中国武术的"花架子"称谓入手,对中国武术的"花架子"进行解读.认为:中国武术的"花架子"是一个历史论断,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中国武术的"花架子"是历史的叙述,是对某种文化基因的表达,是传统文化多样性的呈现.  相似文献   

11.
试论中国武术文化的结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国武术源远流长,它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中国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论述了中国武术文化的结构三要素,即技击观、价值观和伦理观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与武术文化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法、历史与逻辑分析法,通过对武术体育化“文化空巢”现象的解读,从近年来武术体育化时代视角下对中国武术历史留存的空间、标准化竞技武术的导向和武术教育薄弱所引起的武术“文化空巢”现象给予客观地分析;并从传统武术需要文化创新、竞技武术需要文化传承以及学校武术教育兴趣培养的需要中唤醒中国武术文化的理性发展与思考。由此得出,中国武术在体育化时代需要加强自身文化的创新与传承,使中国武术文化在现代传承中担负起自身的使命。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文化和教育的角度,提出利用武术资源,以中国武术的一个著名拳种为范例建设中国太极拳博物馆的倡议,并论证和策划了该博物馆的选址方案、展厅方案、表现方式、分步实施和管理等操作层面上的重要问题,为开创武术文化风景线,倡导以拳种博物馆的形式展示各地域武术文化特色与精髓做了探索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中国武术不是单纯的技击术.它本身是一个庞杂的系统。中国武术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历史与文化中,具有不同于现代竞技运动的鲜明特征和价值取向。主要表现在:中国武术具有泛道德伦理的价值观;中国武术具有整体健康和养生观;中国武术具有多元化发展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中国武术的文化精髓、中国武术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中国武术的历史使命的基础上,提出中国武术应自强的理念。研究认为:实现中国武术自强须坚守中国武术的文化立场和维护中国武术的文化身份;其中文化传统是坚守中国武术的文化立场,文化个性是维护中国武术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语境中对传统武术发展的文化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以中国武术为例,从文化流失和文化争夺的视角对中国武术在全球化时代所面临的尴尬境遇做了分析和探讨。指出,中华民族在全球化语境中只有保持自己鲜明的民族个性和特征——从历史中走来的中国武术只有保持和恢复其原有的面貌,才能建立起民族文化的自信和自觉,才能重新赢得失落的尊严。  相似文献   

17.
"北京2008武术比赛"的文化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2008武术比赛"是中西体育文化创造性融合的必然结果,是中国武术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同时也是21世纪中国武术发展的一道分水岭.本研究以文化学为视域,从新中国建设60年武术文化发展的角度回顾了中国武术的申奥历程,分析"北京2008武术比赛"的历史价值和象征意义,指出在坚持竞技武术申奥战略的同时,中国武术更应充分发扬自身民族传统文化特色,在积极融入世界体育文化的过程中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武术的出场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出场学视域解析中国武术在古代、近代、现代三个历史时空语境中的出场形态。研究认为,在不同历史时空语境中,武术都是基于时代背景,根据当时代实践需要,选择出场形态,彰显时代功能。中国武术古代主要出场形态是技击;中国武术近代出场形态是以技击为主,同时开始出现了武术强体健身的出场形态;中国武术现代出场形态主要彰显为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两大形态。与此同时,中国武术现代发展必将在多元化的文化发展语境中,通过与多元文化主体的对话、协商和精神交往实践,形成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以竞技武术为核心的武术新轴心文明,引领中国武术发展走向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19.
现代,人们若想了解以前的武术精神与其显示的文化,枯燥的历史教科书不再是唯一的选择,武术电影成为当代人们了解武术和历史的宠儿。文章从中国武术电影的本质与内涵出发,论述了中国武术电影对中国武术精神内涵与本质特征的折射。  相似文献   

20.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阐述了中国武术运动与奥运会比赛项目的历史文化异同,分析了中国武术没有走进奥运门槛的历史原因以及未来加入奥运比赛行列的可能性,从而提出让中国武术全面走向世界,走进奥运会的口号,旨在为后奥运时代中国武术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