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方春艳 《天中学刊》1997,12(2):80-80
我们研究二元一次不定方程ax+by=c(ab≠0,a,b,c都是整数)的特解,不失一般性,只讨论a,b都是正整数的情形.1辅助观察法若方程中的c满足条件c=aq bb'(q,b'为整数),则方程有一待解:作为上述情形的特例,当c=aq时,显然方程有一个待解x0=q,y0=0;当c=bb'时,方程有一特解x0=0,y0=b'上述方法有助于观察法求方程特解,我们称之为辅助视察法,现举例如下:例1求2《X-5勿一72一0的一个整数解.解原方程即为24X-5如一72,因24X3-56X0一72,故得方程一个整数解是X。一3,八一凡例2求3X+sy一回306的一个特解.解因3X2+5X260—1306…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多环芳烃的一阶对数连接指数(lg(1X))与其分配系数(Kow)之间的定量关系方程,并利用该方程计算了46个多环芳烃的分配系数,计算值与实验值十分吻合,相关系数R=0.996  相似文献   

3.
小学数学教材中,“方程”这一概念是在统编教材第十册开始建立的。由于学生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上学期,一直都是用等号连写的方法列式、计算,所以,一部分同学经常把方程列为:X=4 5,12÷4=X,X=8×2等,如果不扭转运一思维方法,将给下一步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学习造成极大的困难。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下面的方法,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  相似文献   

4.
浙教版数学第九册第110页第5题要求直接说出方程96÷8X=3的解。对于此题怎样解方程,学生们有两种完全不同的意见。一部分学生认为8X中省略了乘号,同级运算应从左往右依次运算,所以此题也就是96÷8×X=3,即12×X=3,X= 0.25。  相似文献   

5.
初中《代数》第三册126页有这样一个方程:x 1/x=c 1/c(一般称为倒数方程),它的根是x_1=c,x_2=1/c 若将此方程及其根加以推广,则有方程 x b/x=c b/c的根是x_1=c,X_2=b/c (解略) 应用上述两个结论解某些方程或方程组是非常简捷的,下面以初中《代数》第三册中的例题和习题为例来说明,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方程|X|=a(a>0)(1)的解是X=a或X=-a;同时方程(X-a)(X+a)=0(2)的解也是X=a或X=-a.可见方程(1)与方程(2)等价.故欲解含绝对值的方程(1),可转化为解一般方程(2).下面分两种情况作一介绍。一、当方程(2)中的因式(X-a)和(X+a)不直接为0因式时.  相似文献   

7.
读了贵刊91年第6期陈明壁同志“如何看待什么是方程”一文,受益匪浅。但有不同看法,在此提出与陈明壁同志商榷。关于什么是方程,陈明壁同志在文中(下称陈文)出示了下面八个式子:①20 30=X:②X 6.5=23.6;③X=0.5×8;④15.6÷X=3;⑤X=40-40;⑥7.64-X=4.33;⑦60÷15=X;⑧3X=69。并根据去掉 X 是否能计算出结果来判断①、③、⑤、⑦不是方程,我认为这个判断是错误的。因为:1.在小学教材里,对方程所下的定义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这一定义的本质是含有未知数和等式两点,陈文所列①、③、⑤、⑦都符合方程定义,故都应是方程。  相似文献   

8.
(2001年临沂市中考数学试卷中第23题)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代数》第二册第97页的例2:解方程解:方程的两边都乘以x-2,约去分母,得 1=x-1-3(x-2). 解这个整式方程,得 x=2. 检验:当x=2时.x-2=0,所以2是增根,原方程无解.  相似文献   

9.
课例"学校图书馆卖来27本文艺书和一批科技书,这两种书一共是50本.买来科技书多少本?"这是小学数学第八册18面的"例1".一位师在教这个例题时,要求学生思考,并说出可以列几个方程.按照老师的要求,学生们设买来科技书为X本后,你一言我一语地列举了三个方程:①27 X=50(根据:文艺书的本数 科技书的本数=新书的总数);②50-X=27(根据:新书的总数-科技书的本数=文艺书的本数);③50-27=X(根据:新书的总数-文艺书的本数=科技书的本数).  相似文献   

10.
初中《代数》第三册第116页例3是解关于x的方程x 1/(x-1)=a 1/(a-1)。这个方程的两边具有对称性。根据这一特点,我改变通常的教法,具体过程如下:1.布置学生阅读课本,让他们熟悉把这个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求解的通常方法。2.补充一个用观察法解关于x的方程x 1/x=a 1/a的例题。通过分析方程的特点,一般学生都能看出x_1=a,x_2=1/a是这个方程的解。  相似文献   

11.
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数学课本代数第一册第一章第20页练习第4题是: 在自然数集N中,方程3x-9=x-5是否有解?在整数集N中呢? 这题第二问的答案是肯定的,在整数集中方程的解为X=2。对于第一问,在一部分教师中引起了争议。(1)在自然数集中解方程和求方程的自然数解集有何不同?(2)究竟应该怎样理解题意?下面对这个问题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苏教版必修二课本第77页有这样一道习题:已知两条直线alz+61y+1=O和a2x+62y+1=0都过定点A(1,2),求过两点P,(a1,b1),P2(a2,b2)的直线方程.本题的解法是:因为两直线都过A(1,2),所以a,+2b1+1=0,a2+2b2+1=0.由于(a1,b1)和(a2,b2)均适合方程x+2y+1=O,所以所求直线方程为X+2y+1=0.这种求直线方程的方法不同于我们求直线方程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一、境空题:1.在方程2X-3y+5=0中,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则y=2.二元一次万程组的解是3.已知是方程组的解,则4.如果X=3,y=-1是方程3X-ay=8的一个解,则a=5.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解法有和6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用法消去未知数比较简便.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方程为二元一次方程的是()2.在方程组(1)中,二元一次万程组百3.方程组的解是()(一4,fX一5,(C)(D){Ly=s;Ly=‘.4.方程x+y—5的正整数解有()(A)1解;(B)2解;(C)3解;5.方程前三启方程组:四、已知方程似十切十3一0,当X一2时,…  相似文献   

14.
无论是人教社的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还是四省市的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在叙述了方程的解的定义后都有下面这个例子: x=23是方程3x=69的解。(五年制第八册第13页,六年制第九册第100页) 这样的说法是错误的,这种表述与“方程的解”的定义是相予盾的。我们知道“方程的解”的定义是:  相似文献   

15.
为了了解简易方程的学习情况,去年六月份,我们出了七道应用题,对九所农村小学520名学生进行了一次考查。七道题中有五道选自课本第六一九册,另外两道是依课本第十册列方程解应用题单元中的例题改编的。结果正确率只有58.8%,这使我们吃惊不小。分析错题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学习了简易方程以后,他们解题思路仍停留在算术解的水平上。如“小明4分钟走240米。照这样速度,他走840米要多少分钟?”它的方程解是:设走840米要X分钟。得方程240÷4×X=840或840÷X=240÷4。(能用第二个方程解的学生  相似文献   

16.
解分式方程的关键在于去分母.为此,课本介绍了在方程的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的方法约去分母.本文以课本题为例,针对题目的特征.介绍几种有别于课本去分母的“妙招”,供参考.一、移项合并法俐1解方程(九义教材代数第二册P96。第1(1)题)合并,得.显然原方程无解.说明两个相同的数x-3的商为1,不可能等于2,故原方程无解.二、分子相等法2。,一3(X-6〕.解得X一18.经检验t。一18是原方程的根.说明两分式相等,且分子相等,则分母必相等.三、比例性质法例3解方程!=-\.八剜1)。。v。U。’。I。J,JZ解原方程化为5…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理科月刊》2006,20(5):49-56
洲… 厂\炙一盈沪娜书 专题训练① 1。Za l 2.当x)l时,方程可化为护一=0.解得x,=l,气=0 (舍去).当二相似文献   

18.
方程是由变量和表达式建立起来的等式,一些特定方程在求解有关物理问题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其中1/X=1/X1+1/X2就是典型一类。如初中物理中学过“并联电阻的总电阻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的倒数之和”的结论,符合这一方程的特征。以电阻R替代公式变量X,即为求并联电阻的总电阻公式。这种由倒数之和关系建立起来的方程,本文中简称为“倒数和”方程。在高中物理知识中有大量满足“倒数和”方程的问题,只需抓住它们相似的条件特征,便能方便地运用这一规律,最为常见的是两项倒数和的方程,下面笔者以并联电阻电路为例,分析“倒数和方程”的特征条件,  相似文献   

19.
初中代数第一册第120页列举了四个式子: 1+2=3,a+b=b+a,S=ab,4+x=7作为等式的例子,接着给出方程定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并且指出“4+x=7是一个方程”。等式1+2=3不含有未知数,因而不是方程,这是显然的;  相似文献   

20.
每期一题     
题:过点A(O,(10)~(1/2))向圆x~2+y~2=5引两条切线,求它们的方程。(统编数学高中第二册121页笫6题。解法一利用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如图,设过点A(0,(10)~(1/2))的直线一与圆x~2+y~2=5相切于F_1(x_1,y_1),根据过圆上一点求切线方程的公式(请参看统编数学高中第二册121页第5题),得圆的切线方程为x_1x+y_1y=5 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