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蔡宏圣的文章写得好,文字干净、准确.文字的背后是思想.蔡宏圣的文字里透析着一种哲思、深刻.读他的文章,不能浏览,只能静下心来,把目光专注地投射到他的文字上去.只有这样,你才能触摸到他思维的脉动,才能感受到他思想的温度,然后会在心底里想:  相似文献   

2.
蔡宏圣的文章写得好.文字干净、准确。文字的背后是思想。蔡宏圣的文字里透析着一种哲思、深刻。读他的文章,不能浏览,只能静下心来,把目光专注地投射到他的文字上去。只有这样。你才能触摸到他思维的脉动,才能感受到他思想的温度,然后会在心底里想:这个问题蔡宏圣说得对,那个问题蔡宏圣说得透。然后会告诉几个朋友:蔡宏圣是个真正的研究者。然后又会在某些场合,  相似文献   

3.
爱书的女孩也流泪 我是一个爱书的女孩.爱书,我不仅爱那些奔跑、跳跃的文字,也为了内心那一刹那的感动和那一点点莫名的颤抖.我喜欢读诗、读文章,大都是读同龄人的一些作品,偶尔也读一些爱情小说.看着那些微妙的文字,我便盼望着有一天,自己也能笔下生花.读多了,便也有了倾诉的欲望:想倾诉自己的思想,倾诉自己的无助和郁闷.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个爱书的女孩。爱书,我不仅爱那些奔跑、跳跃的文字,也为了内心那一刹那的感动和那一点点莫名的颤抖。我喜欢读诗、读文章,大都是读同龄人的一些作品,偶尔也读一些爱情小说。看着那些微妙的文字,我便盼望着有一天,自己也能笔下生花。读多了,便也有了倾诉的欲望:想倾诉自己的思想,倾诉自己的无助和郁闷。  相似文献   

5.
“读”的活动,是通过目视口诵来感知文字材料并理解其意义的一种语言实践活动和心理过程。为了提高课堂上“读”的功效,体现“读”的魅力,在各种各样的读法中,根据文字材料的特点和“读”的具体目的,科学地安排指导学生选用某一种“读”法。对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根据文字材料的特点选用“读”法  相似文献   

6.
班级管理工作方法多种多样,在工作实践中,避免无效说教的有效方法是以文字育人.班主任可通过让学生听、读、写等多种途径,使学学生接触更多能涤荡心灵的教育文字,学生广泛地接触文字,实际地运用文字,改变思想、完善人格,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王红霞 《青海教育》2011,(11):25-25
一、小学作文教学现状 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几种不良倾向。1.重表达,轻育人。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质。写作是思想情感的文字表露,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比较,  相似文献   

8.
在新课标精神指引下的语文教学追求的是一种本真的语文教学,它的出发点就是要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所以,在追求本真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通过读与写积淀文字,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品读文字,在思想交锋中探究文字,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本真语文教学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9.
读书,我觉得是要读一个人的思想,读这个作家文字背后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观照世界的方式.许多作家,他们现照世界的方式是独特而迷人的.  相似文献   

10.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本书最好的并不是它包含的思想,而是它提出思想,正如音乐的美妙并不寄寓于它的音调,而在于我们心中的回响。”读《教育是没有用的》,恰恰让我有这种感觉,淡淡的文字句句透着哲理。  相似文献   

11.
李景霞 《课外阅读》2011,(9):310-310
语文能力是指能够顺利的完成语文活动而在个人身上经常的、稳固的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也就是说读能力。听和读能力是个体通过对声音符号和文字符号的理解和感悟,从而了解说话者的意图和作者思想的能力,说写能力是个体将自己的意图通过声音符号和文字符号表达出来的一种能力。进行语文能力的训练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其他的语文教学内容都应该围绕语文能力的训练展开。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文能力,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初中思想品德课新课标体系文图并茂,且文字感染力强,事例丰富生动。本人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思想品德课的内涵要求与特点,尝试探索一条适合新的教学方法,总结归纳为"读、示、诵、演"四字教学法。  相似文献   

13.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语文教学大纲如是说。人们进行交际,学习文化、传播文化,最基本的活动方式就是运用语文这一工具听、说、读、写。“听、说”能力是人们驾驭有声语言的能力;“读、写”能力是人们驾驭无声语言也即文字的能力。文字,特别是汉字,是一种很“高级”的表意符号。它既能表情达意又能塑造形象,但又都是“间接”的,要接受到这些信息,还有赖于读者大脑的转换。这个转换过程,正是人们智慧和精神发育、发展的过程,其价值是不可估量的。特别是文字所承载的许多深邃思想,是影像制品无法比拟…  相似文献   

14.
思想的碎叶     
编辑絮语:本期《时文英华》为读者收集了一组《思想的碎叶》和一组《北中原的词汇》。这两组文章其实都关涉到一个字:读。《思想的碎叶》读的是文学和人生,是对文学和人生的理性思考,恰如思想的殊光片羽;《北中原的词汇》读的是世俗生活,通过这些土得掉渣的词语,作者表达了对生他养他的北中原的深情。这是两种不同的阅读感悟,但同样充溢着思想的灵动,语言也颇耐回味。黑色的七月变成了黑色的六月,高考即将来临。读者啊,你能否让心停止鼓噪,在一个初夏的午后,捧起这本杂志,慢慢地读,快乐地读,咀嚼这些文字,让阅读成为你能够感知的幸福? (疏朗)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读是基础,写是提高,是一种思想和文字的综合训练.借鉴课文,指导写作,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提出了这样的几句话:“读写结合,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多读多写,多评多改”.整个学期,根据记叙、说明、议论等不同文体,借鉴课文,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几个单元,提高学生的写作  相似文献   

16.
何卫君  陈霞 《教育》2012,(27):55-56
在语文课堂上,朗读是走进文本、走近教科书、走近编者的重要手段。到底该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读指导呢?一读,读出文字所谓"读出文字",就是把无声文字变成有声语言。将课文读通读顺,是学生走进文本的根本保证。学生只有读通了才能有感知,读顺了才能有语感。课例:《第一次抱母亲》执教:特级教师于永正生:"十三,第一次抱母亲,母亲病了……"  相似文献   

17.
【教学片断一】 我们平时朗读的形式很多,有表演读、配乐读、对读、分角色读等。但这些都是朗读者在变化,而朗读的对象——文字没有变化。如果我们把朗读的文字的行文格式进行一些变化,再让学生去读,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位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明天,我们毕业》(苏教版六年级下册)中的一段话: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猜读?猜读就是根据上下文猜测文章内容和文字的一种阅读方法。这是一种逻辑推理和语感训练。掌握猜读技巧能提高理解力和判断力。具备了猜读能力,在阅读文章时,视线不必掠过每一个字,可跳着读,跑过几个词或几个句子,甚至可跳过1/5的文字,这样阅读速度就加快了。我们在用意群注视法、垂直  相似文献   

19.
天籁自鸣天趣足,好文不离千遍读。诗歌要崇尚自然,真实地写出自然的情趣,同理好文章的标准建立在千遍阅读的基础之上。写作是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慢慢积累而成的一种表达方式,是运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的方式。根据教学经验浅谈"以读促写"的作文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0.
把众所周知的思想用自己的笔再表述一番,算作自己的新发现.这样的文字,尽管苦心经营,词藻华丽,但读起来却平淡如水,才读一段就能推知全文.因为它的有思想也等于没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