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2013年3月3日 晴 每个人从小到大,父母养育了我们,师长教育了我们,社会锻炼了我们,我们要如何回馈我们的父母、师长、神会大众呢?唯有感恩,有一颗感恩的心。身在福中要知福,身在福中要感恩。  相似文献   

2.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我们都曾听说过;滴水之恩,当涌采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些都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教育幼儿“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是啊,人的一生中,想要感恩的人不计其数,如曾经帮助过你的陌生人,关心我们的爷爷奶奶,充实我们内心世界的导师等,但是,我们首先要学会感思自己的父母,是他们把我们帝到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让我们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友情的真挚,让我们体会到了世界的酸甜苦辣。然而,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时常听到,看到一些驻子对父母有很多的要求,当父母满足帮助了他,他认为是必要的。而自己却从不知要感谢、关爱、回报父母。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3.
佚名 《初中生》2009,(3):5-6
“爸爸、妈妈”是两个无比亲切的称呼,“父爱、母爱”则是蕴含了无限感动的词汇。在这个世界上,唯有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最真挚、最无私的。既然父母给了我们爱,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有一颗感恩的心呢?  相似文献   

4.
张婍 《父母必读》2011,(11):113-113
“谢谢”,“筢爸妈妈,我爱你们”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要如何让爱的种子在孩子心田中发芽,需要爱的营养和爱的榜样。  相似文献   

5.
雨舟 《家庭教育》2007,(2S):12-13
宁波读小田来电问:“我们发现孩子对人对事缺乏感恩的心,似乎什么都是父母应该做的。我们应该怎样教育他理解父母,理解他人,以一颗感恩的心对待父母,对待他人和社会呢?”[编按]  相似文献   

6.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每次听到这首歌,心里总会涌起一股暖流。做人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对父母要心存感恩,因为他们给予了我们生命,让我们健康成长;对师长要心存感恩,因为他们给了我们知识,让我们抛却愚昧,懂得思考。  相似文献   

7.
刘艳春 《辅导员》2011,(36):39-40
社会越来越进步,生活越来越美好,但孩子们内心深处对亲情、师生情、友情的感觉却越来越淡漠,一些学生不懂得对身边的人感恩。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开展了感恩教育,让学生体会父母的不易,对父母常怀感恩之心,并引导学生把感恩父母的情感升华为爱他人、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崇高境界,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做法一:感激父母养育之恩。父母养育之恩如涓涓细流,滋养孩子。孩子们  相似文献   

8.
常常听到一些父母说,现在的宝宝很少有一颗感恩的心,觉得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对他的爱是理所当然的,宝宝不会感恩、不会感谢。特别是有些宝宝的父母本身就是独生子女,他们自己的感恩意识薄弱,更很少对宝宝进行感恩教育。宝宝还太小,不能体会"感恩"的真正含意,父母应该营造一个感恩的环境,以身作则让宝宝在一个感恩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宝宝不会感恩的原因篇  相似文献   

9.
刘艳春 《辅导员》2011,(24):39-40
社会越来越进步.生活越来越美好.但孩子们内心深处对亲情、师生情、友情的感觉却越来越淡漠,一些学生不懂得对身边的人感恩。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开展了感恩教育.让学生体会父母的不易.对父母常怀感恩之心.并引导学生把感恩父母的情感升华为爱他人、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崇高境界.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10.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能.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种种失败、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旷达地处理.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你感恩生活,生活将赐予你灿烂的阳光;你不感恩,只知一味地怨天尤人,最终可能一无所有!成功时,感恩理由可以找到很多;失败时,是有多方面的抱怨.殊不知,失败或不幸时更应该感恩生活.感恩,使我们在失败时看到差距,在不幸时得到慰藉,获得温暖,激发我们挑战困难的勇气,进而获取前进的动力.感恩,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它来自对生活的爱与希望.让幼儿知道感恩是一种美德,人与人之间有颗感恩的心,才能共同创造一个和谐的世界.  相似文献   

11.
郭仪豹 《天津教育》2020,(9):161-162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人应该拥有的优秀品质。感恩,使人类在失败时看到差距,在不幸时得到慰藉、获得温暖,激发挑战困难的勇气,进而获得前进的动力。"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顺父母、理解他人,更不会主动帮助他人。小学是培养学生感恩心的关键阶段,这个时期是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基于此,本文对小学生感恩心的培养实践策略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2.
现在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父母为孩子付出了他们的所有,甚至超出了他们的能力,不仅换不来孩子的感恩,孩子还总是觉得自己不幸福。稍有不如意,孩子就怨天尤人,从来不懂得体会父母的辛苦以及身边人的善意,没有一颗感恩的心面对生活。您认为导致这个结果的根源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3.
聋班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很复杂,本文作者从自己多年的班级管理实践中,总结了自己的班级管理方法。让孩子从感恩父母开始,学会关心身边的人,始终保持一颗感恩的心。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如何做人。  相似文献   

14.
正对一个人而言,应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父母对很多人来说,感触最深切。"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行孝需越早越好。因为在这个世上,父母是最无私爱我们的。我们应感恩老师,因为老师打开我们智慧的大门,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浓浓的师爱一直伴随左右。要感恩国家。北宋范仲淹曾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明清思想家顾炎宗也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对国家、社会有责任心的人,才会用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一切,他的人生也因此而精彩  相似文献   

15.
【活动背景】感恩是每个人最基本的良心,现在的学生其实都有一颗感恩之心,只是似乎早已习惯了父母的关爱,并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渐渐忘记了感动,忘记了说谢谢。学生们明白"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但却忘了对这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说声"谢谢",因此,希望通过这次主题班会,让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体悟亲情的伟大和无私,感受父母在我们生命成长过程中付出的心血,懂得要感激和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活动目标】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验亲情的无私和  相似文献   

16.
如今,一些学生不懂得感恩,没有感恩之心,觉得父母为自己做什么都是应该的。学校一直在开展感恩教育,可为什么成效并不显著呢?那是因为我们的感恩教育没有真正走进学生心里。一、社会呼唤感恩教育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呵护和关爱,每个人都应该爱自己的父母,懂得感恩。在我们的教育过程当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他们总是以自我为中心,遇事不顺或犯错误后不知道审视自己的行为,把过错全都推到别人身  相似文献   

17.
李颖 《黑河教育》2012,(5):18-18
“羔羊跪乳,乌鸦反哺”,动物尚知感恩,何况人乎?然而在与学生和家长的接触过程中我发现,每个孩子虽有一颗感恩的心,然而却不知如何感恩。即便有些孩子知道应以什么形式感恩,却误认为感恩就是长大后多挣钱给父母。同时,部分家长对感恩教育也存在着误区,认为照顾好孩子是父母的职责,只要孩子学习好,其它什么事都不用他做。  相似文献   

18.
巨思义 《中国德育》2012,(23):76-77
感恩是一种美德,也是人之常情。然而,现在许多学生,特别是独生子女,生活在爱的包围之中,已习惯了被爱。他们只希望从别人那得到爱,却很少愿意付出爱,对自己所拥有、享受的一切缺少感恩之情。如果对生养自己的父母都没有感恩之心,感恩就没有原动力。可是目前不少学生对亲情表现淡漠:有的上了几年学,都未给父母写过一封信,到了要钱的时候...  相似文献   

19.
现今有些学生感受不到父母深沉的爱,不理解父母,甚至讨厌父母的“唠叨”,心中只有自己,不知爱别人,孝敬感恩父母的意识缺失.对此,可从家庭、学校、社会和学生自身四个方面分析探讨青少年孝敬父母意识缺失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以培养青少年学会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父母、感恩社会、感恩他人,做一个有德行的、人格健全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相似文献   

20.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我们从这一刻开始,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对父母的关心再多一点,爱再多一点。——编者的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