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刘亭亭 《林区教学》2014,(12):112-113
在阐述当前高校学生管理的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对当前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创新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有效措施,以期保障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提高高校学生的管理水平,适应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相似文献   

2.
人文关怀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关怀是学生工作的终极目标,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和健康人格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高校学生工作必须体现人文关怀.体现人文关怀,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是高校学生工作的现实任务.所以,高校学生工作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加强人文关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要突出学生党员领导能力培养,要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学生党员执政意识培养与党性修养提高相结合、学生党员领导行为能力培养与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相结合、创新党日活动与领导行为体验相结合、非智力因素拓展与干部素质提高相结合、基层组织机制创新与组织管理效率相结合。使大学生党员更好地把握新的历史时期对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能力等要求。  相似文献   

4.
基于霍尔三维结构方法论,结合高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提出高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三维结构模型,从要素维、逻辑维和知识维对高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进行分析和研究,为高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供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和科技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培养高校学生的创造性素质已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高校学生是国家与民族兴旺发达的骨干人才,他们的创造性素质在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历史使命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此,从创新人格是创造性思维之本,高校教学过程的演变及开发创造性思维的探索,创新人格的培养与创造性教学过程的三方面探讨高校培养创造性素质的这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2015年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了一项针对高校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认知测试,其测试结果开创性地勾勒出了高校学生可持续发展认知的全球图景。基于该测试第一批次全球261所高校的调查数据分析发现,高校学生已具备基本的可持续发展知识和素养,可持续教育已普遍纳入高校的培养计划,未来需要更多地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可持续责任意识,“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大学”理念广泛受到认同与传播。中国高校学生在测试中整体表现优于国际平均水平,这是近年来我国高校开展可持续教育的成果体现。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进一步推进需要政策、理论和实践等多层面的支持和联动。我国高校围绕立德树人的重要目标,应把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培养之中。  相似文献   

7.
大学语文对大学生素质培养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段志东 《高教论坛》2004,(2):121-122
本文就当前高校学生素质情况分析入手,提出当前大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性。从学科论、教学论、心理学人文精神等方面综合探讨大学语文教学对大学生素质培养的作用。以求提高当代大学生素质,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8.
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无论是对学校发展还是对学生成长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现有的培养模式不足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干部群体的综合素质,全面克服现有体制的弊端,引进创新机制尤其必要。本文通过剖析高校学生干部培养机制的弊端,深入阐述了学生干部培养模式的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9.
朱乐喜 《华章》2007,(3):30-30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关键在以人为本,高校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着手.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理念的创新、管理机制的创新和管理方法的创新进行一番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徐晓 《河南教育》2014,(12):28-29
高校学生干部的选拔和培养方式的创新,有助于打造一支优秀的学生干部队伍。在实践探索中,河南师范大学的"五人轮流淘汰制"取得了较好运行效果,给高校学生干部选拔和培养方式的创新提供了重要启示,其中包括要提高选拔者和培养者的素质、要尊重和依靠学生以及要更加注重对细节的考查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素质教育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可,高校更是开拓创新,积极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医学院学生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职业发展方向,更应重视音乐素质的培养,从文化素养、审美鉴赏能力、思想道德素质、智能素质、心理素质、创造能力等方面加以提高。本文首先阐述了音乐文化素质的内涵,着重分析了音乐素质拓展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医学院学生提高音乐素养的必要性,旨在探索培养医学院学生音乐素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薛潇  安涛 《职教通讯》2022,(2):79-87
技术能够推动人类文明的繁荣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技术素养更是技能型人才应对工作挑战的必备素养。在技术和素养内涵分析的基础上把技术素养分为技术知识与能力、技术思维与技术精神三层结构,并提出高职学生应具有的技术素养,即工作情境知识、工作方法知识、工具设备知识、技术设计能力、技术物化能力,系统思维、工程思维以及工匠精神。依据高职学生技术素养三个维度提出高职学生技术素养的培养路径,即:融入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剖析现实案例,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生成;设计可能性方案,提高学生的技术创新能力;鼓励动手实践,提升学生的技术素养;引导学生回顾反思,强化学生的技术精神。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实证研究与统计分析的方法,探讨高职学生的信息素养与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性,揭示信息素养对培养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通过对281名高职院校的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发现信息素养与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并且信息能力、信息意识和信息知识对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具有显著的预测能力,建议应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以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校园贷"以及其他各种套路贷能够得以生存,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财经素养教育的缺位.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工作观、生活观、财富观,做好财经知识的普及,真实全面地了解金融产品,合理评估风险承受能力,提高决策水平,是财经素养教育的重要任务.因此,大学生财经素养教育不能以一个标准来开展,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实施分层分类教学....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从大学生角度应对就业难问题,就要培养大学生自身的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能力。文章分析了大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涵和结构维度,依据不同层次和类别高校的优势和特色,从机制、理念、能力、质量四个方面,总结出高校培养大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共同路径,并分类探讨了学术型大学和职业型大学的特色路径。  相似文献   

16.
将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纳入课程目标,旨在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决策中成为环境友好的伙伴,从容面对环境挑战。开展科研课题"岱海电厂及岱海地区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目的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跨学科、高素质、具有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与领导力的复合型创新人才,提升高校师生环境意识和环境教育能力,提高广大师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提高研究环境问题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把"节能减排"工作落实到学校管理和教学活动之中,促进广大师生的行为转变,开发出适合我校节能减排教育的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17.
信息素质不仅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备品质,也是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加强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文章论述了信息素质与信息素质教育的概念,通过对当前我国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加强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创新思维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因此,充分认识创新思维的含义与特征,研究影响女大学生创新思维形成的主要因素,从营造宽松的创新环境,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加强创造性思维训练,塑造创新人格,参加各种创新实践等方面,探索女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有效途径,对提高当代女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高远  吕甜甜 《江苏高教》2021,(4):98-101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专业素养的培育关系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目标的实现。特别是对于支撑国民经济的制造业来说,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是实现其发展的重要保证。高校在大学生专业素养培育的过程中应该融入新时代工匠精神。新时代工匠精神与大学生专业素养培育过程中,高校应该坚持理实相融、校企融合、专业性与地域性结合和线上线下结合的四项基本原则。全员融通、全过程融通和全方位融通是新时代工匠精神与大学生专业素养培育相融通的三条实现路径,这对于着力培育具有较强创新创业能力的新时代劳动者、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拓展大学生就业素质,提升就业成功率是当下社会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也是高等教育研究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创新意识、逻辑分析能力和团队素质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培养内容。媒介素养教育作为一种素质拓展的新手段,能够通过引导大学生判断媒介信息的意义和价值,启发大学生创新意识、锻炼逻辑分析能力和强化团队素质,从而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高等教育应重视和运用媒介素养教育,进一步拓展大学生的就业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