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鹭     
新课程致力于学生个性的成长,鼓励学生在自己感兴趣、有潜力的方面选修更多的模块,让学生在“积累与整合”、“感悟与鉴赏”、“思考与领悟”、“应用与拓展”、“发现与创新”等五个方面获得发展,形成学生的读写个性。要实现学生有个性的发展,最关键的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努力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自主活泼的语文学习环境,同时,处理好发展读写个性的五大关系。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在作文教学中有一个常见的弊端.学生的作文结构篇章一个模式,语言表达是假话、套话、空话、大话连篇.所写的内容也大同小异。学生的作文中往往缺少一种灵性.学生的个性没有表现出来,更没有得到张扬。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倡.教学要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个性,释放生命活力。”在作文教学中.要把学生从传统的“程式”或“套路”中解放出来.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的情感.鼓励学生创新.展示自己个性,写出能张扬学生个性的作文。  相似文献   

3.
古人云:“文章切忌随人后”,又道是:“文若春华贵出新”。由此说明古人为文,力求推陈出新,也为今天作文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引入了诸多全新而又实用的理念,在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也注重学生语言文字运用和表达能力的提升,鼓励学生作文要注重创新,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中也有创新这一项,目的都是鼓励学生作文能有个性,有创意。  相似文献   

4.
古人云,“文若春华贵出新”,新课标也鼓励学生“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中也有创新这一条目,目的都是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魅力和才华。一时间创新成风:五花八门的文体、花里胡哨的语言、胡编乱造的内容……虽美其名曰创新,其实是步人后尘、拾人牙慧,是“伪创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首先,对写作缺少兴趣及没有丰厚的文化积淀;其次,对作文创新的理解存在误区,单纯地认为创新就是说别人不敢说的话,就是写记叙文议论文以外的非常规文体,就是不管对错都“唱反调”;再次,没有独立的思想,人云亦云,缺…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们的作文现状是:一方面,我们在努力减少条框限制、开放写作空间,鼓励写出真情实感、鼓励个性创新;另一方面,不论作文命题如何花样百出、求新求变,学生的作文仍然是“殊途同归”、“条条大路通罗马”,作文的形式、材料可以变,而思想价值取向永远不变。如此,学生作文怎能有“真情实感”的流露 ?而思想价值取向单一,又何谈个性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我们课本里有《荷塘月色》,但如果学生写荷花不是“出淤泥而不染”而是借此表现一种哀愁的情绪,能获得我们的通过吗 ?我们课本里还有《故都的秋》,但如果学生写秋天不是收获…  相似文献   

6.
一、“五分钟小老师”应运而生 记得教育专家曾说过:“21世纪最需要的是什么?创新。创新的土壤是什么?个性。”地球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课堂是最好的生长个性的土壤!因此在我们的语课堂上,教师应时刻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独特感受,因材施教,给学生一个发展个性的舞台,鼓励他们创新思维,大胆表现!  相似文献   

7.
徐竑 《中学文科》2006,(10):9-10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地指出:“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因此,我们的作文教学,就应倡导个性作文,开启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8.
美国教育家基夫说过:“个性化教育是一种以学生的个性特征为基础.在有组织的教育环境中开展有效的教育实践。”良好个性的形成.除了先天的遗传因素影响外.后天的环境因素——学校教育.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可以在课的各项活动中“暴露”出来。根据这一特点,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应想方设法发展学生的个性.要把学生从传统的“程式”或“套路”中解放出来.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的情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探究合作.充分展示自我.让学生的个性在体育课中张扬.使学生的“心”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9.
“21世纪最需要的是什么?是创新。创新的土壤是什么?是个性。地球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课堂是最好的生长个性的土壤!”一位教育专家如是说。因此我们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应当因人而异,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独特感受,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品质的形成,也有利于他们个性的发展。一、读出个性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对于提高学生语言修养有着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一个片段、一篇文章,如果老师是怎么读的,优秀学生是怎么读的,其他学生就怎么读,全班形成一个模式,…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不应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走向创新。我们的一切工作,都应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与“学”的过程,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在主动学习中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学会思考、学会创新。那么,政治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相似文献   

11.
仿佛是不经意间.2000年、2001年.中考作文文体上的创新还是“一枝红杏出墙来”,而2003年、2004年,中考作文文体上的创新已呈“千树万树梨花开”之态,且有不断花样翻新之势。究其原因,一是中考“考试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弘扬个性.为学生创新指明了方向,而不少中考文体创新指导类的文章又  相似文献   

12.
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这也是我们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在“表达与交流”一节开篇即指出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发展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灌输者,学生也能在课堂上找到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在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从“应试”教育的困境中,真正走向素质教育的“天堂”,笔者以为主要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是尊重个性、弘扬个性的世纪。个性孕育了创新,创新展示了个性。当今,个性化教育已成为各国教育的必然选择,也是各国教育改革的核心。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我国就提出了中小学教育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个性发展”。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写作课程目标与实施建议”部分,也已明确指出:写出个性,有创意,是作文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个性,让学生个性发展的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就要树立“人人平等”的思想,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正视学生间的差异,给予“人人成功”的机会;关注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6.
人有个性才有创造。“个性”是创新的基础,它体现了个体独特的观察、思维与独特的创造,创造过程就蕴含于个性的展现过程之中。从某种角度说,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人个性化特征的载体,学生如能表达自己独特的思想,就说明这是学生的个性语言。培养学生的个性语言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尝试的个性,学生的创新意识也会在个性语言的发展中增强。  相似文献   

17.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由和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育。在实施创新教育中,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培养独立个性,鼓励“反弹琵琶,求异思维”。拓展学生思路,写出具有创新性的作文。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标准》把学生的写作训练提到了新的高度,并且特别强调“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有个性的表达,有创意的表达”。话题作文作为一种新的作文样式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因为它宽泛、自由,解放了学生的思维,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是语文素质教育的充分体现。为此,笔者对这种命题方式作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许多教师都是把课本知识灌输给学生,教育学生循规蹈矩,紧密围绕“标准答案”。一些教师对学生有创新性的提问或解答,不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熄灭了学生的创新火花。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树立“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观念,确立掌握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的观点,引导、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和创造性的个性品质。  相似文献   

20.
墨脱     
人生旅途,漫长而短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使之迈好人生每一步的关键所在。大家都在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少年强则国强,少年之强是建立在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基础上的。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鼓励和引导学生展示个性,培养技术.这种“个性”和“特长”当然应该包括写作在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