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3 毫秒
1.
为了深入研究长跑运动中步频、步幅对运动员身体机能和训练水平的影响,对黑龙江省体工队长跑项目的10名运动员进行了不同跑速下的步频、步幅及对心率变化的影响的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分析讨论了运动员不同跑速下步频、步幅的变化规律,及对心率变化的影响,发现随跑速的增加,步频、步幅会产生相应的变化,且心率有增加趋势;并且在同一跑速下,运用不同的步频跑,心率变化存在差异性;还发现步频的变化与体脂含量存在较大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达到0.85(P<0.05)。希望通过长跑运动中的步频、步幅的研究,为实现长跑技术的优化,提高训练效果,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中外百米短跑优秀运动员的运动指标进行相关性数理分析后发现:在影响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中,依次是步幅、相对步幅、步频。而步频对成绩的影响,中外选手没有显著性差异。通过剔除法筛选,最终选择步幅、步频作为自变量建立最优回归方程进行分析。分析我国短跑运动员存在的不足,提出从整体性角度提高步幅的建议,为教练员科学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步频、步幅的训练是提高短跑运动员速度的关键,训练中无论是发展运动员的素质,还是提高奔跑能力,或是改进跑的技术,其目的都在于提高运动员的步频、步幅能力。因此,步频、步幅训练备受人们重视。然而,实践中发现,许多基层教练员对如何提高步频与步幅,训练中可采用哪些方法手段等基本知识,缺少必要的了解和掌握,致使他们训练目的不明确,训练方法手段的选择不科学,结果训练事倍功半。下面根据多年的教学训练实践经验,就步频、步幅训练方案和训练方法手段等问题作一介绍,供参考。 发展运动员的速度,需提高运动员的步频、步幅能…  相似文献   

4.
前言探求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青少年)、不同运动水平短跑运动员百米跑时的有关步频、步幅参数;研究百米全程步频、步幅变化的规律与特点;了解百米跑时有关步频、步幅参数与年龄、运动水平变化发展的关系,是运动生物力学研究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短跑选材与训练工作必要的参考。为此本文通过田径比赛的现场,测得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运动水平共数百人次的百米全程步频、步幅等数据,研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在短跑技术教学和训练中,教师不仅需要对运动员的步频和步幅进行测量,更重要的是要对他们步频、步幅进行评价。只有对运动员的步频、步幅进行客观的评价,才能了解运动员的技术特征,发现问题,然后根据运动员的现状,制定训练方案和训练指标,科学安排教学训练。如何评价短跑运动员的步频、步幅能力,现有的教科书缺少这方面知识的介绍。本文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教学训练实践经验,总结归纳出几种评价短跑运动员步频。步幅的方法,现介绍如下,以期能对广大基层教练员有所帮助。一、指数法 所谓指数法,是根据人体形态和…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献资料法收集国内外优秀男子100m运动员的运动技术参数,并加以统计,从影响跑速的步幅、步频因素对我国男子100m跑运动员成绩滞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100m运动员的步幅能力不足是影响速度能力和成绩提高的主要原因,应在优化步幅、步频关系的基础上,以提高步幅能力为突破口,强调运动员整体训练水平的提高,从而提高最大速度能力和运动水平.  相似文献   

7.
步频与步幅是短跑运动项目,最基本的动作要素。也是如何迅速提高短跑速度的两个不可分割的关键因素。在保持步频的情况下增加步幅,或在保持步幅的情况下提高步频,或是步频与步幅同时增加,均可能达到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  相似文献   

8.
步频、步幅是决定跑速的两大因素。不同水平的男、女百米跑运动员在步频、步幅能力上有一定的规律。每一个短跑运动员在步频与步幅的匹配上又带有个性特征。对短跑运动员的步频、步幅的能力作出客观、定量的评价,来剖析运动员的技术特点,这对实施科学训练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和研究青少年运动员在训练期间技术动作的变化规律与发展趋势,对宝鸡市国家田径竞走奥林匹克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4名女子运动员训练期间的竞走技术进行影像拍摄和生物力学分析。通过训练发现:运动员步幅显著增加,步频逐渐降低;单步腾空时间、身体重心和头顶垂直位移都有显著性增高;躯干角度与膝关节角度达到标准;后蹬阶段踝关节的角度变化与着地脚仰角度均有明显增高。4名运动员的步幅、步频发展趋于世界优秀运动员步幅大,步频小的特征;没有明显犯规动作,但腾空时间较高,处于模糊腾空时限;运动员的下肢力量薄弱,运动幅度不够理想,需要在以后的训练中着重加强针对性练习。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中外100m短跑优秀运动员的运动指标进行差异比较、偏相关分析及有关研究的综述发现:运动指标对100m跑成绩影响程度依次排序:相对步幅—相对步频—步幅—步频—身高;中国优秀运动员与国外优秀运动员成绩有显著性差异,步频和相对步频比国外优秀运动员快但无显著差异,身高比无差异,国外优秀运动员的步幅和相对步幅比国内的大并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在以往的短跑训练中,一般都很重视发展步频,从少年到青年,从青年到成年一条主线贯穿始终,在训练实践中总怕增大步幅会导致步频下降。笔者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确定以增大步幅为主导的训练指导思想、对改进短跑训练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大胆尝试。  相似文献   

12.
短跑的速度     
美国教练员维克多·罗伯茨在谈到短跑速度素质的训练时首先指出,短跑速度取决于步幅与步频。而步频是人的先天素质,因此提高的可能性是很有限的。但步幅则可通过训练而明显增大。为了加大步幅,他制定了一项力量训练计划,其中包括负重、多次跳、上坡跑和柔韧性练习。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短跑运动的成绩是由步频和步幅两个因素所决定的。对百米跑来说,全程平均步幅=100米/步数(以下简称步幅),全程平均步频=步数/百米成绩(以下简称步频),故可推导出百米跑成绩=100米/步幅×步频的公式。这  相似文献   

14.
前言高校学生年龄一般都在十八岁左右,对他们之中的短跑运动员来说,发展步频能力的可塑性已不太大,因此运动水平与成绩的提高主要是通过增加步频解决。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步幅并尽可能发展步频呢?近几年来,我们在校田径队短跑组的训练中,针  相似文献   

15.
跑速(V)是步幅(S)与步频(P)的函数:V=S·P。若想跑得快,须从加大步幅和加快频率两个方面入手。一般认为步频是天生的,不能指望通过训练得到较大提高。与此相反,步幅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大。由此可以指出:有效的短跑训练原则是在不降低频率的条件下,尽可能地设法提高运动员的步幅。在短跑训练中,为了使运动员得到高频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研究中长跑运动员的跑速和步频步幅与摄氧量、肺通气量和心率等心肺功能的关系,以及心肺功能和身体状况探讨长跑运动员跑步中生理特点与运动规律,为改进运动员的长跑运动技术,提高训练效果和运动成绩,科学有效制定训练计划和比赛的战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速度的发展     
短跑运动员速度的发挥,离不开步频与步幅的结合。根据这一点,短跑运动员提高速度,可采用的方法有增大步幅保持步频,或保持步幅加快步频两种。用这两种方法,通过一定的训练都可以提高速度。哪个容易?看来保持步频增大步幅的方法更容易达到提高速度的目的。我认为,遗  相似文献   

18.
<正> 一、问题的提出: 众所周知,短跑运动成绩是由于步频、步幅两个主要因素决定的。运动员要想取得预想的成绩,一般不外乎采取三种途径;一是加大步幅,提高步频。二是步幅不变着重加快步频;三是步频不变加大着重步幅,运动员赛跑时所表现的步幅、步频情况,不仅反映了他们的技术特点、素质水平、生理负荷能力,而且和神经类型、体型特征有密切关系。近年来,国外一些专家为提高短跑水平围绕着步频、步幅发表了不少见解,其中多数人对步幅较为重视。就我国短跑运动员来讲,50年代就有步频快的特点:60年代,步频、步幅有同时增长的趋势,100米成绩有所提高,70年代,运动员的步频虽有提高,但步幅却有所下降,100米成绩没有多大进展。从宏  相似文献   

19.
对影响跑速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运动生理学、生物力学为基础,对影响跑速的步频和步幅、后蹬的效果、支撑和腾空的时间等进行分析,旨在为教学和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影响短跑速度的主要因素是步频和步幅。两者之间相互影响彼此制约形成了一个对立统一的格局,如何处理步频和步幅的协调合理发展关系是提高短跑速度的关键。通过教学训练发现,影响步幅提高的因素大致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