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初步探讨"高原-亚高原-平原"过渡训练对世居高原的中长跑运动员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对18名甘孜州世代居住在海拔2 500m以上的中长跑运动员在高原训练后进行"高原-亚高原-平原"过渡训练,训练结束后分别在高原、亚高原、平原分别采集其与心肺功能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对高原-亚高-平原过渡训练对世居高原的中长跑运动员心肺功能的影响进行初步研究.结果:经分析发现训练结束后测得从康定到泸定再到都江堰的最大摄氧量、血乳酸、血氧饱和度、尿蛋白均呈递增趋势,心率呈递减趋势,且除尿蛋白外各项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原-亚高原-平原过渡训练有利于提高世居高原中长跑运动员的心肺功能的适应能力.提示:高原-亚高原-平原过渡训练心肺功能的变化有利于运动员更快更好的适应从高原到平原的海拔落差,对运动员训练时运动强度的提升和成绩的提高提供运动生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中长跑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调查访问,采用文献资料、观察、分析等方法,提出在少年中长跑运动员训练阶段,必须抓好全面运动素质的训练,关键必须抓好力量素质并提出了一些训练方法。现阶段我国对中长跑的训练方法研究不少,主要是从发展专项能力、提高速度耐力以及改进心肺功能训练方法介绍较多,如何提高中长跑运动员身体素质方面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3.
通过连续四年对72名不同技术等级的中长跑运动员进行了多生理指标的跟踪测试,用电子计算机和多种数理统计方法,建立了中长跑运动员安静状况下的机能状态、运动能力、心肺功能恢复能力综合评定的数学模型和运动员选材的模式,并集中一年多的时间对170余人次运动员结合训练和比赛进行了验证和应用,在训练实践中收到了效益,受到了教练员的欢迎。  相似文献   

4.
中长跑运动员次极限负荷时骨骼肌代谢与心肺功能变化研究郑蔓莉1)①王法信1)马欣1)万惠芝2)孙东华3)连建华1)中长跑是以有氧供能为主的运动项目。多年来我们的教练员为了取得好的比赛成绩,一直把提高中长跑运动员的心脏功能和有氧能力作为训练的主要目标。我...  相似文献   

5.
<正> 日本著名田径教练、生理学家金原勇教授曾通过多次实验得出结论:“长距离项目非常需要有氧耐力,这与呼吸、循环器官的发达情况有关。而呼吸、循环器官发达好坏,几乎与身材大小、肌肉发达好坏无关”。我们知道中长跑运动员仅发展肌体耐力素质,而忽视心肺功能的训练,是很难成为优秀运动员的。我在多年的训练实践中,观察到许多游泳运动员良好心肺功能事例,并从中得到启示:游泳是促进内脏功能发展的很好运动。于是,我在青少年中长跑课余训练中,安排了一定比例的大运动量慢游与短距离大强度快游的游泳训练内容,以求促进运动员心肺功能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我国竞走运动水平提高较快,多次在国内外比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我国优秀竞走运动员成长经历表明,中长跑与少年竞走运动员初期训练相结合是培养竞走运动员后备人才的有效方法。长跑是一项在全国上下,都比较普及的运动项目。学生在运动会上,学校课堂上,录相或电影上都看过,并且大多数都尝试过,也易于接受。通过长距离、长时间的连续长跑练习,获得竞走运动员的专门耐力。利用长距离,中等强度的越野跑来提高心肺功能的能力。同时在训练中培养运动员从小吃苦耐劳,刻  相似文献   

7.
现代长跑运动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成熟的竞赛项目,与长跑运动有关的研究在长跑技术、运动员能量系统、训练方法、比赛战术、心理素质的提高、恢复与营养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也一直在促进长跑成绩的不断提高。现代长跑理论认为长跑成绩不仅取决于运动员的心肺功能的极大提高,还与运动员的力  相似文献   

8.
中长跑运动员的核心稳定性训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明了核心稳定性训练的基本原理,并在此基础之上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对中长跑运动员的作用、中长跑运动员实施核心稳定性训练的方法和建议.认为,核心稳定性训练可以提高中长跑运动员跑的效率、呼吸肌能力,以及维持良好身体姿势和预防损伤;中长跑运动员的核心稳定性训练包括基本的腰椎-骨盆稳定性训练、高级腰椎-骨盆稳定性训练、动觉训练、功能运动训练几个阶段;训练中须区分动力性肌肉训练与稳定性肌肉训练,并保证躯干对侧肌力平衡、正常呼吸.  相似文献   

9.
长跑对心肺功能的影响,虽有不少文献报导,但综合性的动力学的实验性研究报导甚少。为此,我们对长跑运动员进行了运动负荷时心肺功能的动力学观察,并以短跑运动员、非运动员为对照。现将研究结果报导如下。对象与方法被测对象系参加全国比赛的优秀长跑运动员,训练年限3—7年,对照组为短跑运动员和非运动员,均为男性,分三组以作比较。长跑组4例,年龄19~23岁,平均21岁。短跑组4例,年龄18~25岁,平均21岁。非运动员组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探讨青少年中长跑运动的训练理念,并将理念融入到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竞技能力发展的相关影响因素之中,实现青少年中长跑运动的科学发展,为全面提升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指数,更好地适应训练负荷与强度,全面提升综合能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how female marathon runners of varying standards differed in body composition and physique and in their training regimes, and secondly to develop predictors of distance running performance from the anthropometric and training variables. Female marathon runners (n = 36), all participants in a national 10 mile (16 km) road racing championship,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ccording to their best time for the 26.2 mile race. They were assessed for body composition and somatotype using anthropometric techniques and completed a questionnaire about their current training for the marathon. No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the groups of distance runners when measured for height, bone widths and circumferences. The three groups were found to have similar body weights of approximately 53 kg, a value which is much lower than the average for sedentary women, but which compares favourably with those from previous studies of female long distance runners. While all the runners had a lower per cent fat, as measured from skinfold thicknesses, than sedentary women, the elite runners were seen to have significantly lower values (P less than 0.05) than the other two groups. The difference in body fat was particularly reflected in the triceps skinfold value. There was also a tendency for the elite runners to be more ectomorphic and less endomorphic than the others. The better runners were seen, on the whole, to have been running longer, and to have more strenuous regimes, both in terms of intensity of training and distance run per week. Multiple regression and discriminant function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the number of training sessions per week and the number of years training were the best predictors of competitive performance at both 10 mile and marathon distances. They also indicated that a female long distance runner with a slim physique high in ectomorphy has the greatest potential for success.  相似文献   

12.
论中长跑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收集了有关专家对中长跑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成果,对中长跑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理论与方法进行了综合归类、分析和研究,研究目的在于丰富中长跑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理论与方法,为我国教练员和运动员训练时保证质量、提高运动成绩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HiHiLo与LoHi两种低氧训练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刘海平  胡扬  田野  胡荣 《体育科学》2006,26(4):58-61,75
研究目的:比较“高住-高练-低训”(HiHiLo)和“低住-高练”(LoHi)两种低氧训练的效果,为确定低氧训练方案提供理论与实验依据。研究对象和方法:研究对象为13名国家队女子中长跑运动员和12名少体校男子中长跑运动员。HiHiLo组每晚居住于14.7%O2低氧环境10h,白天除照常训练外,每周进行3次低氧运动。LoHi组居住于常氧环境,其他与HiHiLo组相同。测定低氧训练前及实验期间每周血象指标(RBC、Hct、Hb)和低氧训练前后最大耗氧量(VO2max)、无氧闽强度(AT)。实验结果:4周低氧训练,优秀长跑运动员和业余长跑运动员在HiHiLo期间的RBC、HCt、Hb明显增高(P〈0.05),在第3、4周出现高峰值,LoHi组变化不明显,或在大强度训练中下降。优秀长跑运动员低氧训练后HiHiLo组VO2max、AT分别提高了9%和13%,而LoHi组只增加了6%和10%。因此,HiHiLo低氧训练效果优于LoHi。  相似文献   

14.
中长跑运动员速度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40名中长跑运动员速度感测试,结果显示中长跑运动员速度感主要是依靠对动作频率的辨别能力,同时发现中跑运动员与长跑运动员的提速方式不同,并指出速度感是能够培养的。  相似文献   

15.
高原女子中长跑运动员海拔2260m~3150m地区交替训练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马福海 《体育科学》2000,20(6):34-37
对7名世居高原2260m的女子中长跑运动员,选择海拔3150m作为更高梯度进行交替训练(6周8次,每次24h)以及下平原训练(3周)的研究,测试结果显示:经海拔2260m~3150m交替训练后,VO2max、ATV以及血象值有所提高,表明有氧能力是到提高,经高原交替训练下到平原,在运动能力和某些运动生理指标上,平与原运动员和未进行高原交替训练的相比,存在着时态上的差异。高原运动员经交替训练下到平原  相似文献   

16.
通过心理测量、专家评定、机能测试 ,研究表明 ,构成优秀女子中长跑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基本因素 ,按重要程度依次为心肺功能、形态、机能素质、自信成功归因、抱负水平、心理承受力、失败归因、意志品质等 ;影响优秀女子中长跑运动员运动能力的主要因素按重要程度依次为最大耗氧量 /体重、心功指数、训练年限、肺活量 /体重、年龄、10 0 0 m跑能力。  相似文献   

17.
黄河 《体育科技》2002,23(1):12-14
对中长跑运动员身体训练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提出了中长跑运动员在进行身体训练时应遵循的原则、训练特点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顾荣瑞  张欣铭 《体育科学》1993,13(6):74-75,78
本研究对业余体校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在正常训练的同时,利用体外反搏作为辅助训练手法,进行实验观察,结果表明:运动员心脏的泵血功能和运动成绩,实验组比对照组有明显的提高,而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少年中长跑运动员最佳呼吸效率点及对应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伟 《体育科学》2000,20(5):60-62
以连续递增负荷的踏车运动,测定了34名少年中长跑运动员在不同工作负荷时的通气量、吸氧量、心率、最大吸氧量、呼吸当量曲线,确定了最佳呼吸效率点及生理参数,从理论上探讨了最佳呼吸效率点在运动训练中的作用,为少年中长跑运动员的训练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法、访问法、实验法对在不同海拔高度的高原交叉训练中,男子运动员的血乳酸值与耐力、专项速度耐力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原交叉训练使运动员耐酸能力提高,糖酵解的供能能力增强,对提高中长跑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