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有一个人,让我特别难忘.她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真走运啊!” 可这个人在我们看来,并非特别幸福.她开着一家小小的杂货店,出售一些糖果、烟草之类的小东西.货架上的那些瓶瓶罐罐,上面没有一点灰尘.  相似文献   

2.
我的妈妈只有一只眼睛。我讨厌她……她让我在人前丢尽了脸面,妈妈在跳蚤市场开了一家小店,收集一些无用的小东西来卖。只要能赚钱补贴家用,妈妈什么都卖。她这个样子总让我感到尴尬难堪,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一听“广告”这个词,让人感觉是个近在咫尺的事物。可所谓“广告业”究竟是什么,从事广告业的人们在从事一种什么样的工作,恐怕一下子能回答出个所以然的人就不多了。社会上,电视、报纸、杂志中广告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4.
闹钟     
《初中生》2013,(4):41
起源:美国问世年代:1787年发明人:列维·哈金斯被闹钟闹醒,可真是件令人不愉快的事——它打断了人们的好梦。这会让酣睡者恼怒不已,但它毕竟能帮助人们按时起床,去工作或上学。那么,是谁发明了这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小东西呢?这个人便是美国钟表匠列维·哈金斯。那是在1787年,列维·哈金斯26岁。他是个喜欢在清晨四  相似文献   

5.
“我觉得我的脸长得不匀称,左边大,右边小,头向上抬时看得更明显,能有什么办法让它们长得一样大吗?向右侧睡能有帮助吗?”这个男孩的信,反映了现在非常让人关注的问题,也可以说是城市年轻人的“时尚”问题。  相似文献   

6.
卞松泉 《上海教育》2006,(11B):45-47
神奇的平面镜、翻斗星阶梯、轨道游戏、喷气吸盘……在进才中学的走廊里,摆放着大大小小超过三十件的物理实验仪器,这里成为了进才中学学生课余最喜欢去的地方。别小看这些简单的器材,小东西里可有大名堂,“空谷回音”能让学生切实感受振动与波;“怪棱”和“神奇陀螺”则与物理学的转动有关,而这一切都是进才中学教师花了大力气设计与引进的。[编按]  相似文献   

7.
小黑 《小读者》2012,(4):62-63
所谓的“心灵色”并不是指某种实实在在的颜色。这个小测试从某种角度让你重新认识自己,并且通过生活态度的小小转变,让你变成一个更容易感到快乐的人。  相似文献   

8.
×××同学问:《小桔灯》写的是小姑娘的故事,为什么用“小桔灯”作标题?既然用“小桔灯”作标题,为什么写小桔灯文字那么少?要知道作者为什么用“小桔灯”作标题,就要先知道“小桔灯”有什么含义。我们知道,一件小东西,一件小事,如果含有某种意义,往往能给人以启发,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小桔灯,从形式上看,是一件小东西;从课文内容看,写的是一种小事情。那么,这件小东西,这件小事情有  相似文献   

9.
古人将章的开头比作“凤头”.意在强调开篇之重要,特别是阅卷时间非常有限的考场作,若能有一个别出心裁、让人耳目一新的开头,一定会给你的章增色不少,从而在众多的作中脱颖而出.博得阅卷老师的“心”,印象分自然低不了。所谓“凤头赢得百媚生”说的便是这个道理。综观2004年各省市中考满分作.它们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大都有个漂亮的开头:新颖,脱俗。  相似文献   

10.
可以说,“差生”这个概念就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人的结果,事实上所谓的“差生”也有情感丰富的内心世界。让我们走进“被老师遗忘的角落”,听听一位被认为是“差生”的同学的心声——  相似文献   

11.
在民间体育游戏《切西瓜》中,游戏角色是一个“切瓜人”和很多幼儿手拉手围成的一个“大西瓜”。幼儿都非常喜欢当“切瓜人”,但这个角色相对固定,有的幼儿可能几轮游戏下来还没有轮到当“切瓜人”。怎样让这些等待中的“大西瓜”角色变得有事可做呢?经讨论后,大家发现除了改变切的位置,还可以让“切瓜人”这个角色变得生动起来。比如,“切瓜人”摇身一变,  相似文献   

12.
古人将文章的开头比作“凤头”,意在强调开篇之重要,特别是阅卷时间非常有限的考场作文,若能有一个别出心裁,让人耳目一新的开头,一定会让你的文章增色不少,必将在众多作文中脱颖而出,博得阅卷老师的“欢心”,印象分自然不低了。所谓“凤头”赢得“百媚生”说的便是这个道理。综观2003年各省市中考满分作文,它们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都有个漂亮的开始:新颖、脱俗。  相似文献   

13.
拎瓶器     
《科学启蒙》2010,(9):1-1
炎热的夏天,冷饮是大家消暑的最爱了,总想一次性多买些回家,但是运输就成了大问题。有了这个小东西,就可以不用担心了,它可以让你安全地携带多达6瓶的饮料回家。  相似文献   

14.
“教育”这个词在拉丁文中的原意是“引出”,意即把一个真正的人牵引出来、塑造出来。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文中指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说文解字》中对“教育”也有过精辟的诠释,所谓“教,上所施下所效也”;所谓“育,养子使作善也”。即教育的本意在于让人成为一个“善人”。这里的“善”不仅指人的学识水平,也包括人的道德素养,而更重要的是指后者。  相似文献   

15.
几年前,我接手了一个“特别”的班级。家人和朋友都为我捏了一把汗:“学生能你的话吗?你能‘震’住学生吗?”所谓“特别”,是这个班的学生调皮得出了名的,任课老师们无不头疼。我自己却不怎么担心,因为我为这份工作准备了一个法宝--情感交流,我相信这个法宝能让我在这个班级立足,相信这个法宝能让我从容面对教学工作中遇到的所有困难。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学生都是有血有肉的个体,照苏氏的理论“情感血液”“沸腾”,当为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只有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望下,知识才能打入其长期记忆库,只有在强烈的求知欲望下,苏氏所说的“情感”之“血液”才是“沸腾”的,理方能达心,知方能入脑,如此的教学境界,方是理想的。  相似文献   

16.
刘兴修 《高中生》2011,(2):28-29
一篇好文章,要有个好的开头。新颖别致、凸显题旨的开头,才有吸引力、震撼力,让人产生一种欲读之而后快之感。所谓“凤头”,正是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17.
一个旅行者说:“啊,太阳多么明亮啊!”附近的一只萤火虫说:“那一直是我们种族的特征。”“你这是什幺意思,你这个厚颜无耻的小东西!”旅行者说。  相似文献   

18.
菜场像公园     
女儿两周岁了,是个伶牙俐齿的“小东西”。年前的一个周日,我第一回带她去菜场。 一到菜场门口,女儿便由衷地发出一声惊呼:“这里好大呀!”是啊,熙熙攘攘的菜场对于她这个两岁的小人儿来说,无疑是个“大世界”。 女儿平日不爱吃蔬菜,我就先带她看蔬菜。每走  相似文献   

19.
大多数中国人可能不知道郭立文这个名字,但却没有多少人不知道“哈慈”的。那种带磁性的、据传能促进水质发生本质改变,进而让人“清气上升,浊气下降,耳聪目明,健胃消食”的磁化杯子,当年曾火爆一时,几乎让中国人人手一只、须臾难离。这个东西的发明者就是郭立文。早先是哈尔滨锅炉厂的普通员工,后来“下海”并创建了红遍中国的哈慈产业的郭立文如今也学会引经据典调侃自己:不认识下蛋的鸡不要紧,认识“哈慈”,觉着这个“蛋”还不错就可以了。虽然如今哈慈杯和无数各领风骚没几年的时尚玩意儿一样风光不再,但郭立文的哈慈产业已从磁保健品大…  相似文献   

20.
“外号”这个家伙最令大家头疼了。其实我也很讨厌别人给我起外号,但最近我读了一篇谈“外号”的文章,让我对“外号”这个小东西的看法变了。文中的小主人公叫翁然。因为他姓翁,同学给他起了很多外号,分别叫“小蜜蜂”、“白头翁”、“不倒翁”。虽然同学给他起了这么多外号,可他一点也不生气。因为作者认为同学们是在羡慕他具有小蜜蜂的勤劳、白头翁的自由和不倒翁那不怕困难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