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0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为了提高办学效率,高校合并、异地建分校或建立新校区等异地办学现象已极为普遍,这种地理上分散的办学模式造成了数据的分散,而实际上这些分散在各校区的数据需要交换和处理,如档案室需要和各院系及各职能处室发生业务联系,进行数据交换。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如何处理分散的数据和集中的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2.
梁静 《图书情报工作》2005,49(9):129-132,35
对CALLS联合目录数据库中的中文书目数据和国家图书馆的中文书目数据进行了比较。结合实例将两家数据中的一些常用字段的不同规定作了对比分析,提出合订图书的著录和集中与分散著录中较有争议的问题,旨在为众多使用单位处理源数据时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各保险公司在完成数据、业务大集中后,面临的服务、管理、风险控制、安全防范等问题不容小视。  相似文献   

4.
曹英 《图书馆学刊》2006,28(4):112-113
介绍了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利用网络书目数据资源进行外文图书回溯建库的方法,举例说明书目数据套录编目中多卷书由集中著录到分散著录时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图书馆在回溯建库中应注重书目数据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CALIS规定某些中文图书必须实行集中著录但其又不能完全适应各成员馆需要的现状,提出在利用CALIS现有的集中著录的书目数据中,通过适当修改某些个别字段将其转化为分散著录书目数据时应当注意的问题,而后试举两例进行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6.
关于集中著录中分散著录适用范围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计算机编目中存在的集中著录与分散著录的问题,本文分别对连续出版的图书、多卷书、丛书在什么情况下宜集中著录,什么情况下宜分散著录作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刘立环 《大观周刊》2011,(45):47-47
对电信行业而言,交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从传统的步进制交换机,到纵横制交换机,直至程控数字交换机和ATM交换机都离不开交换的概念。所以对传统的电信行业,20世纪实际上是一个以交换为核心的世纪。然而在数据技术领域引入交换这个名词则实为一种时髦。因为交换在人们的印象中是一种很“COOL”的概念,以至于不采用交换一词就无法显示数据节点机的时代价值。其实,数据交换的本质是“存储转发”,当存储转发的过程快到一定程度时,人们就习惯地将其称之为交换。也就是说,交换在数据领域是一个相对概念。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为了提高办学效率,高校合并、异地建分校或建立新校区等异地办学现象已极为普遍,这种地理上分散的办学模式造成了数据的分散,而实际上这些分散在各校区的数据需要交换和处理,如档案室需要和各院系及各职能处室发生业务联系,进行数据交换.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如何处理分散的数据和集中的管理问题.传统的解决方案是基于文件服务器方式的多用户共享主机系统数据资源和外设资源的模式,即只在综合档案室维护一个数据库,所有其他分院、处室的数据都通过邮件或登陆综合档案室网站的形式录入和查询该站数据库.这种模式受到当前网络传输速度的影响,在数据量很大或网络暂时瘫痪的情况下就变得十分不现实,为适应这种跨地域处理档案数据的需要,我们可以建立分布式的文件归档系统.下面就对这种新型的分布式文件归档系统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师生的科研、学习、生活、娱乐已经无法脱离网络。教师办公业务系统的信息化正在开始从各种不同的系统独立发展的分散模式向以数据为中心的集中模式转变。如何满足分散在校外各地的广大师生对集中的数据资源安全、方便地远程访问已经成为当前校园网络建设的一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沿着铁路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深刻分析了当前铁路部门采用的计算机应用体系结构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数据集中的解决方案。同时,文章还进一步分析了采用数据集中思想将给铁路带来的效益,以及要实现数据集中的计算机应用体系结构需要完成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1.
谭黔林 《图书馆界》2014,(2):18-20,28
针对目前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建设现状,结合大数据时代的特点,提出了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建设的设想,从数据标签、子节点建设、虚拟大数据库系统、用户访问机制探讨了特色大数据库系统的建设模式、实现方式以及用户访问机制。利用“数据标签”将分散在不同高校不同类别的特色数据库虚拟地集中起来,实现了特色数据的集中展示、统一检索和共建共享。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多卷书和丛书的处理较为混乱的状况,通过对图书著录单位和图书馆借阅权限的描述,提出以ISBN作为多卷书和丛书集中或分散处理的依据的观点,即有多少个ISBN,就作多少条著录数据,同时分类号要与选取的正题名相一致,并阐述集中著录、分散著录、分册著录的区别,采用ISBN作为依据的合理性及其五大好处。  相似文献   

13.
大学学报归类析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学报分类标引实践存在诸多问题,分类标引不一,集中与分散各异,本文旨在解决学报分类实践中馆藏分类号与标准数据源的分类号不相一致问题,尽力克服因集中或分散管理所造成的类号差异,使学报归类规范划一。  相似文献   

14.
信用档案的收集主要是两个方面的任务。一是立档单位形成的与信用主体相关的信用文件材料的归档、集中统一管理问题;另一个是将分散在各个不同职能部门和信用主体单位的信用档案收集集中,形成地区性乃至逐步建成全国互联互通的信用档案信息中心,实现信用档案信息的社会共享。  相似文献   

15.
用IT磨刀     
外资保险公司进来以后,未尝也不是一件好事,会带来一些新的思想、意识和手法,会推进市场的成熟度。总的蛋糕会变大,尽管有可能他们切掉的要多一些。总的来说,将会是一个大发展的过程。我认为,外资保险公司最大的优势还在于对数据的把握,他们对于整个市场的理解,对客户的分析,对经营状况的把握等方面,是国内保险行业相对欠缺的,这也正是我们需要加强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加气站的数量增加,对于加气站的安全管理和全局管理显得非常重要,把分散的各加气站的关键数据统一发送到某电脑终端,在终端上通过可视化界面,能实时了解加气站的状况和主要设备的关键数据;通过互联网对各分散加气站的集中可视化管理可以实时准确地掌握加气站的运行情况,随时发现问题,保障加气站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7.
图书分类中的“集中与分散”是一个比较复杂而又十分重要的问题。它牵涉到图书馆工作的各个方面,不仅关系到图书分类法的编制,而且也关系到分类的原则和方法、目录组织、藏书组织和排架等,同时也直接影响到读者对图书馆的利用,因而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所谓图书分类中的“集中与分散”,主要是指边缘学科、综合学科和相关学科之间,是按文献的学科性质还是按文献论述的中心内容和文献的主要用途归类的问题。换言之,从学科的观点看,某些类目应该分散,但从使用的角度出发,某些类目则要求集中。这种“集中与  相似文献   

18.
对CALIS多卷书著录的分析和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江 《图书馆论坛》2004,24(5):142-144
指出同一套多卷书著录方法各馆存在集中和分散差异的现状,分析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建议CALLS联合编目中心对有分卷题名的同一套多卷书能够打破“一种文献一条记录”的规定,提供两种方法的著录数据。  相似文献   

19.
机读目录环境下文献分类的集中与分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楠 《图书馆学刊》2002,24(6):34-35
随着计算机编目形式的不断发展和机读目录的日趋规范,关于文献分类的集中与分散问题也越来越显得突出。本文仅就《中图法》第四版有关类目的划分标准及有关文献的出版形式对文献分类的集中与分散问题做一综述。以期得到专家同仁指正。1根据文献出版形式确定集中与分散1.1多卷书的分类多卷书是一种分卷、分辑、分册逐次或一次出版的文献。多卷书均应集中分类,并依全书的整体内容为归类依据。如果其分卷是按专题编辑并题有分卷书名,还应按各分卷的专题再作分析分类;另外,文集、论丛等著作集,如果是连续分辑刊行,并且是按专题汇编的…  相似文献   

20.
关于集中著录与分散著录适用范围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计算机编目中存在的集中著录与分散著录的问题,本文分别对连续出版的图书、多卷书、丛书在什么情况下宜集中著录,什么情况下宜分散著录作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