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哈代的自然观与游苔莎、苔丝的悲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代以有机的观点看待自然,他笔下的自然神奇、美丽且充满灵性,是与人类平等的相互联系的生命存在。哈代笔下的妇女与自然紧密相连,他用自然世界来反映女性的心理变化,烘托出女性形象;同时也用妇女的悲剧传达出对有机自然逝去的痛心。文章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了哈代的自然观及其与游苔莎、苔丝的悲剧关系。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西方人本位主义思想根深蒂固,自然与文化处于对立状态且文化主导自然的观念已被广泛接受。生态批评兴起,哈代以其擅长自然描写重新走进批评家的视阈。但是,哈代笔下的自然绝非纯风景描写,其自然美丽富饶却冷漠超然。同时,哈代又非常热爱人类文化,小说中威塞克斯大地处处可见打上了人类烙印的乡土制品和人文景观。然而,哈代的自然观阻止了他滑向文化主导自然的泥淖。威塞克斯地貌书写表明了哈代主张自然与文化相融合、自然主导文化的生态文化观。  相似文献   

3.
徐苏 《林区教学》2014,(6):34-35
在与自然有关的描写中,鸟类是哈代极为常用的不可忽视的重要意象。哈代善于使用鸟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在其创作的长篇小说《德伯家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中,鸟类意象与人类有着一体性,揭示和深化主题,从而反映了哈代悲观主义的自然观和命运观。  相似文献   

4.
生态女性主义者从女性与自然的渊源关系,批判了启蒙时期形成的二元思维方式、价值等级观念和统治的逻辑,其宗旨是要建立一个与自然相互依存的世界。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分析哈代的自然观、妇女观在作品中的体现和其作品中揭示的苔丝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以及在男权社会中女权主义意识的崛起,旨在帮助读者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重新理解这部作品,借此凸显哈代超前的生态女权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5.
生态女性主义者从女性与自然的渊源关系,批判了启蒙时期形成的二元思维方式、价值等级观念和统治的逻辑,其宗旨是要建立一个与自然相互依存的世界。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分析哈代的自然观、妇女观在作品中的体现和其作品中揭示的苔丝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以及在男权社会中女权主义意识的崛起,旨在帮助读者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重新理解这部作品,借此凸显哈代超前的生态女权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6.
自然和女性是哈代作品《德伯家的苔丝》的主题。生态女性主义者从女性与自然的关系,批判了启蒙时期的二元思维方式、价值等级观念,呼吁人类要共织生命之网,建立一个与自然相互依存的世界。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分析了哈代的自然观、妇女观和其作品中揭示的苔丝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以及在父权制和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压迫下苔丝的悲惨命运,旨在凸现“生态女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7.
张瑄 《红领巾》2004,(6):104-106
哈代强调的复杂“印象“和多角度的美学意识在<苔丝>自然观中得到了完美体现,这表现在三个方面:“自然“作为小说的基本思想之一,“自然“作为事件的具有象征意义的背景材料及“自然“作为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文本资料.在每个方面的分析中,哈代都表现出了某种程度的矛盾与复杂性.哈代的不协调的美学观点要求我们以多种矛盾的印象来把握自然,并进而迷恋其可能产生的多种意义.这也是哈代反传统的现代主义写作风格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8.
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性格与环境小说"注重对自然环境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关注和独特理解。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德伯家的苔丝》来探讨哈代小说中所体现的自然观和在此影响下人们对待命运的态度。  相似文献   

9.
《德伯家的苔丝》是19世纪末英国著名小说家托马斯.哈代的传世佳作。哈代是公认的描绘自然画卷的高手,他以生花之笔在该小说中对自然环境和女主人公苔丝的自然美进行了生动描绘与刻画,充分展示哈代热爱自然、崇尚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理想和向往。  相似文献   

10.
<还乡>中,哈代通过托马辛、克林及游苔沙与荒原之间的种种联系表达了对女性与自然的双重关注,认为只有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才能与自然和谐共生.哈代是一位具有有生态女性主义意识的作家.  相似文献   

11.
《还乡》是托马斯·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中的的代表作.从近年来新兴的生态批评理论视角看,该小说充满了对大自然的关照,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关系的深情描绘与赞美,体现了哈代热爱自然、崇尚自然、回归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思想和意识.  相似文献   

12.
托马斯·哈代一生的诗作有900多首,其中与自然有关的就多达100多首。哈代笔下的自然万物与人类一样具有生命,受制于生存竞争法则。它们也生长在冷酷无情的环境里,和人类一样也要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苦难。哈代描述的自然界是人类社会现实生活的写照,他对自然的关注源于他对人类生存状况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自然是哈代乡土情结的体现,自然是哈代精神的庇护所和心灵的栖息地,自然是哈代创作的源泉,自然是哈代心中永远的绿洲。自然的回归就是人类本性的回归,自由的回归,自然的回归就是真善美的回归。哈代通过《无名的裘德》反映下层人生存和理想的奋斗,以及自由精神的追求。小说中人与社会环境的冲突就是人类的自然本性与社会现实的冲突,裘德的悲剧也由此而产生。小说创作的目的就是为了揭露这种冲突,批判维多利亚社会的虚伪和残酷,呼吁人们重新审视自然,保护自然,回归自然,回归人性,以达到改造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解读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不难发现哈代本人对自然、对女性处境和命运的思考。他批判了压迫自然和女性的男性中心主义,显示出哈代是一个具有超前的生态整体意识和生态女性主义意识的作家。  相似文献   

15.
出于对自然的热爱,屠格涅夫将自然主题大量运用到他的作品之中。《散文诗》是屠氏创作活动的最后一座里程碑,体现着作者的哲学思想,其中涵括自然主题的诗篇承载了作者的自然观。屠氏自然观复杂而矛盾,与浪漫主义情愫、悲观主义、自然神论及其爱情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也决定了散文诗对自然表现的多样化。此外,屠氏自然观与中国山水田园诗人的自然观有契合和差异之处,二者的自然观皆能予当代人以启迪。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视域下的旧唯物主义自然观,即以培根为代表的自然科学唯物主义自然观、18世纪法国实践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直观唯物主义自然观,这些自然观的主要错误在于割裂了自然与人、自然与社会、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联系,以抽象孤立的思维模式审视两者的关系。旧唯物主义自然观与资本逻辑、现代理性形而上学共同影响促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  相似文献   

17.
自然乃是哈代乡土情结的展现,是哈代精神的庇护所与身心的栖息地,是哈代文学创作的源泉,是他内心永远的绿洲。哈代通过小说《无名的裘德》反映穷人生活与理想的奋斗和对自由精神的渴求。小说创作的目的就是为了揭示此种冲突,批判当时社会的虚伪和冷酷,希望人们能重新审视自然,从而达到改造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自然具有客观性、社会性和规律性。不同的自然观对教育思想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机体主义自然观、机械自然观、系统自然观和生态伦理自然观分别产生了古代朴素的自然教育观、近代机械本位自然教育观和现代生态本位自然教育观。自然本位教育观以"大自然观"为认识基础,以促进人与自然、社会和规律的和谐共生为使命,强调人与自然、社会的价值关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并倡导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哈代了解自然、酷爱自然。他笔下的自然与人的感情息息相通,仿佛具有人的品性。长篇小说中,情节结构、背景和细节的象征意义都是由富于诗情画意的自然承担的,诗性自然是哈代的象征品质。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以实践观为基础的自然观,是对黑格尔、费尔巴哈自然观的扬弃.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实践的基础上将自然划分为"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阐述了人与自然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统一的辩证关系,奠定了生态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等科学发展观的基础,对于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