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边读边写     
当你读完了一本书,书里面每一页都布满了你的笔记,你就知道你积极地阅读了。我所知道的最积极阅读大作品的人是芝加哥大学的校长哈钦斯。他也是我认识的人当  相似文献   

2.
我得实话告诉你:我已经没有办法读书了。它无关理解力和情绪,而是好像一种生理上的疾病,自己对自己的一部分无能为力,我甚至连一个小节都无法读完,无法控制眼球转开去,似乎它在扭来扭去要找到一个停顿,否则就不肯继续工作。同时,读完一段文字之后,头脑里突然会空白一下,然后那些字句和含义就突然消失掉了。另外,更加让我恐惧的是,我的注意力根本无法长久地停留在一页纸上,它总是不断迁转,像一条水银做的蛇,在书页和无数想法之间钻进钻出,试图在两个本来毫无关联的点之间建立某种联系。而大多数时候这样的努  相似文献   

3.
柯其     
<正>柯其。柯其。请你多呼唤这个名字。因为已经很少有人喊起它了。学校里面有一座礼堂,欧洲风格的教堂式建筑,有着高耸的穹顶和美丽的红瓦。如果你留意的话就会发现,每天下午的时候会有一个穿着烟灰色棉布裙子的女孩坐在礼堂门前的台阶上安静地看书。那个女孩总是梳两条松松的麻花辫子,总是拿着名字晦涩但是装祯古朴的书一页一页地翻,总是荡着两条晃晃悠悠的小腿,露出两个圆圆的光滑的膝盖。那个女孩就是我。  相似文献   

4.
一天,小白兔和小黑兔兄弟俩去梅花鹿阿姨家,看见书架上有一本厚厚的《科幻童话》。小白兔说:“这本书一定很好看。”小黑兔马上说:“梅花鹿阿姨,这书能借给我们看看吗?”梅花鹿阿姨笑着说:“当然可以。不过,你得先猜猜这本书有多少页。”小黑兔说:“总有四五百页吧?”梅花鹿阿姨点点头说:“如果每天读30页,第17天读完;如果每天读25页,第19天读完。我读这本书时,巧得很,所用的天数跟平均每天读的页数正好相等。你们能说出这本书准确的页数吗?”小白兔眨了眨眼说:“每天读30页,第17天读完,第17天读的不一定就是30页,可见这本书至兄少是30×16+…  相似文献   

5.
有的老师批评学生:“像你这样一目十行地读书,只会越学越空,”长期以来,一目十行成了学习不扎实的代名词_其实呢,“一目十行”并非都不好。只要不是粗率浮躁的态度,一目十行正是阅读能力强的特征。比如,列宁读书就快得惊人:“他惯于一目十行,一目二十行,迅速地抓住整段整页的意思。”据说,法国前总统蓬皮杜读书的速度也是极快的,一页书瞄了两眼就翻过去,别人刚看了一半,他已全部读完,而且从书里得到的决不比慢吞吞读书的人少。他们快读的奥妙在哪里?有关的资料是这样说的:阅读,是眼睛和大脑对文字材料的感知,其过程涉及…  相似文献   

6.
用耳朵阅读     
在我的童年时期,我也是用眼睛读过几本书的,但那时我所在的农村,能找到的书很少,我用出卖劳动力的方式,把那几本书换到手读完之后,就错误地认为,我已经把世界上的书全部读完了。后来,我有机会进了一个图书馆,才知道自己当年是多么的可笑。  相似文献   

7.
一、兴趣培养要先行课外阅读可以从一年级就开始。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不是要让孩子读多少多少书,重要的是让孩子喜欢上书,培养读书的兴趣。这里不妨介绍一位中国学生在瑞典学校读书的故事。“孩子在班上有一个图书角,可以借书回家读,每次准借两本,借了书老师那里有记录。他在瑞典的第一学期末,老师就送他一张纸做的小书签,上面画着一个小虫子,用英语写着:你已经读完了26本。祝贺你成为一个小书虫。那时,他读的书当然极简单。例如:他读的第一本书有5页,第一页画了一个红气球,第二页是蓝气球,第三页是绿气球,第四页是黄气球,…  相似文献   

8.
最初读《穆斯林的葬礼》是在1998年,那年,我刚结婚,我爱人有几本珍爱的书,其中一本是《穆斯林的葬礼》。第一次阅读时,我觉得它是一本奇书,小说分‘月’,和“玉’两个脉络,构思太巧妙了,我恨不得把一支脉络先跳读完,再读另一支。我的心情无比矛盾,既希望早一点看到结局,又希望慢点,再慢一点,如果知道了就没有什么期待了。我就是在这样的心情下读完了整本书。  相似文献   

9.
用耳朵阅读     
在我的童年时期,我也是用眼睛读过几本书的,但那时我所在的农村,能找到的书很少,我用出卖劳动力的方式,把那几本书换到手读完之后.就错误地认为,我已经把世界上的书全部读完了.后来,我有机会进了一个图书馆,才知道自己当年是多么的可笑.  相似文献   

10.
伊妹信箱     
伊妹姐姐:我喜欢买书,但是买来后,我就把书放在抽屉里,不想去看,有时读了一页就继续不下去了。我究竟是怎么了,不能坐下来好好看书。我也强迫自己看书,可书上的内容根本钻不进我的脑子里,借别人的书也是一样的看不进。看来我只有占有欲,却没有求知欲。唉!(烦恼少年)与好书交谈,可以享受人生一种高质量的喜悦。书籍能够给我们想象的空间,锻炼我们的思考能力,阅读可以造就一个人。阅读是一种需要培养的习惯,可以先从自己特别感兴趣的书开始读起,跟着兴趣走,不要强迫自己,当有趣的情节能够吸引你的全部注意力之后,你自然就会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相似文献   

11.
《阅读与鉴赏》2002,(9):85-91,92,93
一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10分) 第一次读一本难读的书的时候,要毫不停顿地把它读完,注意你所能了解的部分。不要因为某一部分无法立即领悟而停顿。照这个方法继续下去,把全书读完,别让你抓不住的段落、注解、论点厦参考资料吓坏,如果你因这些障碍而停止,如果你就此卡住,你便会迷失方向。大多数情况下,你死粘在上面不见得就能解开谜底。当第二次再读时你就有机会了解它。但你必须把整本书读完一遍才行。  相似文献   

12.
阅读能力是一个人文化科学素质最重要的基础之一。阅读课外书不仅能增长同学们的知识 ,还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好方法。那么 ,怎样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呢?我是这样做的 :一、指导学生学会看目录提要如今 ,社会上各种各样的图书层出不穷 ,看得人眼花缭乱。这么多的书 ,谁也没有办法全部读完。据德国学者统计 ,一个科学家即使是日以继夜地工作 ,也只能阅读有关他自己专业的世界上全部出版物的5%。因此 ,我经常告诉学生 ,当我们拿到一本新书 ,首先要看它的目录和内容提要 ,了解一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什…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个喜欢阅读的女孩,阅读让我视野开阔,阅读让我知识丰富,阅读让我有了梦想。如果说阅读是一棵大树,那么每读完一本好书,这棵树上就会结出一个果实。这几天,我迷上了阅读世界经典童话,其中我最喜欢《青鸟》这本书,它让我找到了生活中的青鸟,找到了幸福。  相似文献   

14.
<正>有人说,这是一个不读书的时代。在观念上,许多人鄙视读书。一是由于时代的原因,很多人认为读书无用,读了十几年的书,出来也找不到工作;二是有人认为,现在的知识发展更新太快,而书本上的知识太陈旧,我们学的都是一些过时的东西。在情感上,许多人排斥读书。现代人的生活无比忙碌,导致有的人一看到书就头大,翻开书没看两页,就变得不耐烦,于是匆匆浏览一下,算是到此一游;另一些人的症状是翻开书就开始打瞌睡,翻一页书打一个瞌睡,简直是得了瞌睡症。结果,很多人买来的书就成了名副其实的装饰品。从古至今,阅读就是作为人类传递经验和教育后代的工具而存在着。因此,阅读的危机实际上反映的就是当前教育的危机。而阅读的危机与教育的危机一样,不是因为它的价值受到了否认,而是当前世界的快速变化对我们的教育理念和阅读  相似文献   

15.
在众多的教育科研刊物中,《上海教育科研》是我喜欢经常阅读的当中的一个。它不象有的刊物,摆着一个高深莫测的架子,一篇篇难懂的长文,使人望而却步;又不象有的刊物,过于一般化,一堆堆琐碎的教育现象,使人得不到多少启发。 对于一个教育科研积极分子来说,《上海教育科研》不仅象是个朋友似的,让你感到亲切,而且它好象是非常了解你,当你需要什么的时候,打开刊物一看,和你的需要相关的文章,在笑盈盈地等着你呢!当你被什么难题困扰,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读完一篇文章,往往会得到某种揭开疑团的线索。在  相似文献   

16.
辛苦了     
我有一个很大的书包,我每天都背着它上学、放学。我经常都会想:“书包帮我的忙可大了,我一定要爱惜它!”所以,每天上学的时候,我总要对书包说:“大书包,你每天都要装这么多的书,辛苦你了!”一天,我的好朋友对我说:“你的书包有没有名字呀?”我觉得很奇怪:“书包怎么会有名字呢?”朋友说:“不对!要是你把你的书包当作自己的朋友,就应该爱护它、关心它,给它取一个名字。”听了朋友的话,我也觉得很正确,书包每天都帮了我很大的忙,跟我分享快乐,为我分担忧愁,就像我的好朋友一样,我的确应该给它取一个名字。经过几天的思考,我决定叫它“辛苦了”…  相似文献   

17.
我们发现,有些同学书读得不少,可是得益不多。究其原因, 这样的读书方法,我们称之为审目悬想阅读法。是读书的方法存在问题。 审目悬想阅读法可以培养阅读的兴趣,将原来欣赏他人写 打开一部作品,他们立即被其中曲折的情节所吸引,为主人 作成果的活动,变为与作者研讨写作的思维交流活动,因你已经公的命运而担忧,于是就迫不及待地读下去。读完了,松了口气, 参与到作者的构思中去了,你的阅读兴趣就必然会加浓。晚上做个梦,明天又去读另一部作品,关心另一个人的命运了。 审目…  相似文献   

18.
我想给2岁的女儿念故事,她却不耐烦,一页未读完,就急着翻一页。我真不了解,为何不让我为她解释内容呢?偶尔她拿书要我讲,说不到几句她就跑开了。她是不是没有学习兴趣的小孩子?  相似文献   

19.
回归经典     
正金克木先生写过一篇谈读书的文章,说的是陈寅恪先生的一则轶事。陈先生年轻时留洋归来,家乡的一位老先生对他说:"你会那么多语言,不像我们只懂汉语,书已经读完了。"陈先生大惑不解。,但到了晚年,陈先生体会到那位乡儒言之有理。陈先生对同事说,我确实也感觉到书读完了,不就是那三四十本书嘛!金克木先生写这篇文章其意甚明,就是要我们建立三四十本书的阅读意识。这三四十本书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所在,用今天的话来说,它们一定是经典之作。何为经典?众说纷纭。按照比较通行的解释,经典是经得住时间考验,历久弥新的作品。之所以能够历久弥新,原因在其具有熟悉的陌生感,一方面它会给人带来审美的惊异感,另一方面它表现的  相似文献   

20.
专栏作家张成东说:等事情冷下来,静下来,再去品评。我想,现在来评一下《哈利·波特》,是时候了。我现在仍是不能给《哈利·波特》作一个定位。这究竟是一套什么书?儿童小说?不像是,因为全世界有数以百万计甚至更多的成年人在读。科幻小说?也不是,因为例如像魔法的这类东西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只能说它是一套世界的现代的浪漫的《西游记》升级版本。读这套书也是一个偶然。我的一个上高中的朋友有一次对我说:在这套书面前你会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小说。于是在他平淡而致命的“诱惑”下,我坐下来,读完几页就欲罢不能了。用一天一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