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0 毫秒
1.
科学认识活动是典型的认识活动。探讨科学认识活动中的理论思维方式问题,是科学方法论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试图结合科学发展史中的典型事例,说明创造性思维方式是科学理论领域中最有效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
创新思维是指创造性的思维,是一个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所发挥的最佳思维方式,即思维活动的高级水平。主要包括:整体思维、逆向思维、分层思维、跳跃思维、构造思维和开放性思维等等,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下面就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体会,谈谈浅见。  相似文献   

3.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创造活动。新概念、新理论的提出;新机器的发明;文学艺术作品的创造等等,都是不同实践领域中的创造活动。数学教师,最艰巨的任务,就是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基本观点,以及数学思维的成长原理,给学生提供创造眭思维环境,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4.
一、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义 创造型人才首先要有创造性思维。所谓创造性思维,就是思维结果具有新奇性、独创性、目的性和价值性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是由多个思维因素综合构成的较高级的思维形式。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有创见的思维.它是人类的高级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往往会发现新的方法、新的规律或新的科学。  相似文献   

6.
在影视创作活动中,学生需要打破常规,改变学习方式,创造性地去学习、创作。本文着重介绍影视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何用“任务驱动”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苏晨光 《教学随笔》2007,(11):23-23
创造性思维是指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经过独立分析,综合形成新联系,从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过程。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处于“教者发令,学者强应,身顺而心违”状态下学生的思维活动不会产生创造性思维成果,而表现更多的是记忆显现性思维。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特点和优势,努力上好体育课,精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严格训练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他们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创造性的经验思维活动,是指直接统一于主体某种特定的实践活动而进行的具有一定创新意义的较低级的思维创造活动形式。但肯定其思维创造性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因为这对于我们在广大民众中特别是青少年中开展创造性思维教育的普及活动,提高全民族的创造性素质,增强广大民众的创新意识,无疑具有积极意义。而且创造性的经验思维活动也是人类更高层次的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基础和源泉。  相似文献   

9.
杨爱民 《考试周刊》2011,(11):62-63
创造性思维是一切创新活动的基础和核心,是人类最高层次的思维活动,是各种思维中最为积极也最有价值的思维形式。  相似文献   

10.
创造性思维是指在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创见的思维。通过这种具有创见的思维活动,产生新颖、独特而又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思维成果。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  相似文献   

11.
对小学生而言,创造性思维是和创造活动紧密联系的,没有生动活泼的科技活动作基础,任何富有创造性的思维和观感都不可能产生,没有新的思维或观感作指导,也不会有创造活动。  相似文献   

12.
所谓创新思维,也称创造性思维,它是通过发现和应用事物的规律,预测、推测某种事物的存在与变化规律,或设计制作某种新事物的思维活动。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  相似文献   

13.
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思维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的活动过程。创造性思维是指不依常规,寻找变异,得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从多方面寻找答案的开放思维方式。现在高科技和人才的激烈竞争,归根结底就是创造性思维的竞争,而创造性思维的实质就是求新、求异、求变。创新是教与学的灵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数学教学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教育素材,数学教师要根据数学的规律和特点,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培养和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大课题,数学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更应该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并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教学教学中应采取的主要方法有:培养逆向思维、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程度、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在质疑问难中训练创造性思维、发展多向思维.  相似文献   

15.
一、创造性思维的含义及本质 创造性思维可以理解为主体在强烈的创新意识驱使下,通过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运用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借助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等思维方式,对头脑中的知识、信息进行新的思维加工组合,形成新的思想、新的观点、新的理论的思维过程。通俗地讲,凡是突破传统习惯所形成的思维定势的思维活动,都可以称为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突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直观、猜测和想象力为基础而进行的一种思维活动。这种独特的思维常使人产生独到的见解和大胆的决策,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前,实施创新教育已逐渐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使学生能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呢?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积极引导学生大胆想象,热情鼓励学生主动质疑批评,是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7.
创造性思维,是指在创造过程中提出创新思想的思维活动形式,主要是指非逻辑思维。非逻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精髓。创造性思维具有独立性、想象性、灵感性、潜在性、敏锐性等诸多特点。其中,尤为显著的特点是表现在其思维过程的求异性、思维结果的新颖性和思维主体的主动性与进取性方面。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物理教学十分重视逻辑思维的培养,而忽视了直觉思维的研究。而直觉思维是创造性活动中最重要思维方式之一,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本文拟就直觉思维及其培养途径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创造心理学认为,在思维广阔的心理领域里,创造思维是人类思维活动的最高形式,因而最活跃最生动最奇特,也最富生命力。创造性思维的主要表现是求异,因而又叫创造性求异思维。创造性思维主要有以下六种品质:①积极的求异性;②敏锐的洞察力;③创造性的想象;④独特的知识结构;⑤活跃的灵感;⑥新颖的表述。创造性思维领域特别追求的是“独到”和“最佳”,在前人、常人的基础上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新  相似文献   

20.
作文教学跟创造性思维活动似乎结下了不解之缘。应该说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个性是最独特的,生命意识是最鲜活的。可作文里他们往往老气横秋、千人一面,毫无个性差异。其根源,就在于传统的应试教育是被动的教育,因此,学生的大脑成了教师布局的棋盘,从而挫伤了他们的思维积极性,形成一种盲目从众的思维惰性,最终造成学生创新思维的缺失。笔者认为,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