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加强土壤和产地环境管理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跃上新的台阶,有力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基础作用。但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农业发展主要以追求产量为目标,一些地方水土等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化学投入品的过量使用,导致了农业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针对我国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已进入"总量基本平衡、结构性短缺、长期性偏紧"的新常态特征,以及我国农业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特别是时空配置上的不协调和利用上的不合理,农业面源污染与土壤退化等问题,必须从保障我国粮食及主要农产品数量供给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产地资源环境安全的目标任务出发,加强土壤和产地环境治理,加快农业生态文明建设,走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创新是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前提。首先分析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和理论基础;其次总结当前我国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诸多问题,论述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途径:提品质和调结构引领三产融合、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补齐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短板等;最后提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构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要发展以生态安全与资源节约为目标的现代生产技术、以规模化和机械化为特征的现代装备技术、以粮食营养安全与资源集约利用为目标的现代加工技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现代农产品流通技术及以高产高效为目标的现代生物工程技术。  相似文献   

3.
农业新起点     
王筱 《华夏星火》2013,(2):14-18
如何构建有利于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有利于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有利于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2012年12月21—22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2013年农业农村工作的目标任务是:"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再获丰收,确保农民收入增长势头不减弱,继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消除制约农业发展的体制障碍,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会议强调,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要积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要加大统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以来60余年的实践证明,农业科技为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农村发展发挥重要支撑和引领作用。先后成功培育1万余个粮棉油等新品种,推动主要粮棉油品种更新换代5-6次,为粮食和主要农产品安全供给提供了物质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5.
钟婧 《华夏星火》2021,(3):54-58
2020年,我国高度重视农业健康稳定发展,科学应对疫情和各种自然灾害,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深入实施,粮食、生猪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有力,农业经济经受住了疫情冲击并快速恢复增长,农经预警指数也回升至"绿灯区",农业经济总体上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农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入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既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也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肥料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农业发展离不开肥料产业的支撑;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肥料产业是绕不过去的一个环节。当前我国肥料产业面临着传统肥料产能过剩、不合理施肥导致的资源能源浪费、环境污染、耕地退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等一系列问题,行业发展亟待破局。文章从基层肥料市场和农业生产调研入手,以肥料产业支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的角度,较系统地阐释了我国肥料产业的现状、问题,提出了肥料和土壤调理剂产业可持续发展应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国家粮食安全、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目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未来我国农业的转型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的任务更加艰巨,迫切需要理论与技术创新。"十三五"期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划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中科院将继续发挥人才高地优势,持续面向"种业发展""地力提升"和"绿色农业技术"为主线开展研发,聚焦解决农业重大科学问题;攻克共性关键技术;进行区域农业产业技术集成,开展优化农业资源配置示范;为农业可持续发展不断提供新的思路、技术和方法。文章解析了供给侧改革的内涵,从上述3个方面对中科院"十三五"规划的农业科技发展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8.
政府是农业科技投资的主体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了推动我国新的农业科技革命、贯彻"科技兴农"发展战略,加速建立新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最近,我国科技工作者及有关科技决策部门从保障国家食物安全和提高农产品供给能力,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以提高其国际市场竞争力,减轻资源及环境压力和保持农业持续发展,适应农产品市场需求和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系统地论证了发展农业科技的重要性;还就目前和今后农业科技的创新能力与农业科技所承担的养活未来16亿人口的重任,目前农业科技系统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与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以及农业科技产业化发展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等方面,系统地论述了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紧迫性.这些讨论基本上使大家达成了一种共识: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学技术;要建立新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必须对我国目前农业科技体制及投入模式进行一场深刻的改革.  相似文献   

9.
《华夏星火》2008,(4):25-26
粮食安全警钟长鸣立足国内基本自给【关键词】有效供给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物质基础。必须立足发展国内生产,深入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保障农产品供求总量平衡、结构平衡和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0.
推行绿色农业与强化食物安全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绿色农业与食物安全问题不仅仅只是人们日常关注的"瘦肉精"、"农药残留"、"疯牛病"等问题.其内在含义包括了食物生产、供给、消费、贸易和供需平衡等涉及综合性食物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与绿色产业经营方法.分析与研究加入世贸组织后绿色生产与食物安全的形势,切情提出保证我国优质农产品有效供求与强化食物质量安全的发展战略与技术对策,无疑会对农业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吴海霞  郝含涛  葛岩 《资源科学》2022,44(2):334-349
随着中国农业发展进入"瓶颈期",粮食主产区政策在保障国家主要农产品安全的前提下,能否进一步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亟待研究.本文将2004年设立粮食主产区作为一次准自然实验,在考虑农业面源污染等非期望产出的基础上,运用SBM-GML指数及双重差分法,探究了粮食主产区政策对农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  相似文献   

12.
传统农业地区农业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现代农业在带来粮食高产的同时也造成难以治理的农业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因而现代农业发展开始转向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农业形式,出现了如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等农业发展模式。传统农业地区一般处于经济落后的地方,往往还保持着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有着较好的农业生态环境。这些地区的农业发展不能再重复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再到有机农业的过程,但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也无法直接开发有机农业。贵州省从江县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地区,生物资源、劳动力资源及生态环境有一定的潜在优势,但受耕地资源、经济资源及技术条件制约,从总体看,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低。在这种情况下,从江县农业发展应根据其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引入有机农业思想,生产高品质农产品;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强产业化建设;引入生态农业思想,高效利用资源;发挥民族地区优势,发展农业生态旅游,丰富农业形式。同时,随着拥有“稻-鱼-鸭”共生系统的从江县侗族地区成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之一——浙江省青田县的协作点,其农业发展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养分资源利用状况及调控途径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提高养分资源利用效率不仅能增加农业的系统效益和农民的直接收益,而且能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并改善人类生存的环境质量.土壤是最大的养分资源库,化肥、有机肥中的肥料养分资源和大气、水体中的环境养分资源又是土壤养分的重要补给源,农用矿产资源中含有作物需要的多种养分元素,是生产化肥的原料.本文分析了各类养分资源在我国的分布、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养分资源合理利用的调控途径,其一是充分了解养分资源的时空变异特征,有针对性地调节养分供应状况,以提高养分资源利用率;二是养分资源的宏观管理与微域调节相结合,以获得养分资源利用的最大效益;三是无机养分资源与有机养分资源配合施用,养分资源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以保持养分供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平衡.  相似文献   

14.
绿洲化是干旱区绿洲时空演变的外在表现,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是制约绿洲农业与干旱区生态保护的关键。河西走廊既是我国东联西出的重要通道,也是区域发展的重要载体;既是我国西北重要的生态屏障,又是西北地区典型灌溉农业区。经过70多年的建设,河西走廊在社会进步、交通条件、生态建设和农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但水资源越来越成为制约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因子。文章在分析河西走廊绿洲生态建设和农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应以水量确定绿洲规模,并将20%—30%的水资源作为生态用水。建议在目前的水资源供给条件下,合理配置水土资源,提升绿洲质量、控制绿洲规模;适当建立低耗水的荒漠河岸植被带和环沙漠边缘的雨养防沙体系;加强荒漠植被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尽量减少对荒漠植被的干扰,以保护河西走廊生态屏障的安全稳定和绿洲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保障我国土地资源安全的若干战略思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前我国土地资源正面临着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和区域安全的危机。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时期,我国土地资源安全的目标导向应是优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安全。文章最后提出了保障我国土地资源安全的五大战略。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与粮食安全保障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形势严峻,已对粮食安全构成威胁。文章针对我国农田土壤和粮食作物重金属超标现状,强调把粮食作物区域划分为禁产、限产和宜产3种类型;通过采用重金属低积累粮食作物品种、重金属钝化与阻隔技术及农艺管理等措施,实现中轻度重金属污染农田的安全利用,为粮食安全生产提供技术保障;并明确提出了重金属动态监测、低积累作物品种资源库、钝化剂市场准入、超标农田的轮作休耕、高重金属含量秸秆的处置、粮食安全生产保障体系与政策等是今后我国农田土壤安全利用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学院农业科技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基于建国以来中国农业在不同时期所面临的挑战,具体回顾了中科院在各个时期的不同领域对我国农业科技和粮食安全做出的重大贡献,并对中科院未来农业科技的发展战略,特别是“十二·五”期间的工作部署进行了阐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18.
罗海平  邹楠  胡学英  王圣云 《资源科学》2021,43(6):1234-1247
随着全球性极端气候频发,粮食生产安全越来越受到气候变化的威胁。在此背景下,实现农业气候资源的高效持续利用意义重大。粮食主产区是粮食安全保障的核心区域,本文应用逐级订正的机制法模型测算了1980—2019年中国粮食主产区玉米、水稻、小麦三大主要粮食作物的气候生产潜力,并应用重心迁移模型分析了粮食主产区186个地级市现实作物生产水平与气候生产潜力的时空属性,在市域尺度上评估了农业气候资源利用效率。研究得出:①1980—2019年粮食主产区玉米、水稻、小麦气候生产潜力的倾向率分别为-156.80、68.82、121.92 kg/(hm2·10 a);②玉米气候生产潜力高值区和低值区范围均缩小,水稻气候生产潜力空间结构较为稳定,小麦气候生产潜力高值区范围扩大;③主要粮食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重心迁移距离均小于现实迁移距离,并呈同向化特征;④黄淮海农业区、东北农业区、西南农业区等地主要粮食作物气候资源利用率较高,长江中下游农业区等地气候资源利用率较低。对此,应调整粮食生产重心,缓解气候条件较差地区的粮食生产压力,挖掘气候资源丰富地区的气候生产潜力,全面提高粮食主产区气候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