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菊荣 《江苏教育》2012,(11):30-33
当下课堂仍然是"点式课堂"的天下,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思维方式"点对点"的局面令人担忧。"表现性评价"是一种基于"大任务"设计的过程性评价,强调学习标准明确、学习任务完整、评价"嵌入"教学,是"点式课堂"突围的一种路径。在此过程中,我们必须坚守学生立场、标准意识与学习空间。  相似文献   

2.
以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为目的,将表现任务连接教学与评估,是表现性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形成性应用。通过明晰连接教学与评估的表现任务的基本特征,设计包含表现任务连接教学与评价的"教案"。在"教案"课堂运作过程中,学生完成基于目标或标准的表现任务,持续展示学习结果,教师给予多样化的教学支持,师生共同使用评分规则来评估学习表现,在互动反馈中促进学习和改进教学。  相似文献   

3.
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整合,让思政课堂充满智慧。但因缺乏技术观、生命观、生活观,致使思政智慧课堂流于形式,教学双主体的创造力难以被激发。基于此,教师应秉承备课共同体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运用教育技术活化探究。在此基础上,充分收集与分析数据,转换教学评价主体,通过及时有效的综合评价促成教学智慧生成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课堂评价方式单一,教学与评价分离,评价仅关注教学的最终结果,无法为学生的自我认知,自身能力发展及自身潜能发掘起到启发和促进作用。多元智能理论评价观认为评价需在自然情境或文化背景中进行,评价最终要让学生能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掘自身潜能"方面的信息。着重讨论了"情景化评价"在生物课堂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跨学科素养评价的标准模糊、工具失范、反馈机制缺失等实践问题,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提出一种融入学科教学的跨学科素养评价新方案。该方案打破“学科知识”与“跨学科素养”二元结构,把学科作为跨学科素养生长与施评的载体,根据学科特性合理配置跨学科素养评价任务,倡导发展本位素养评价观。在具体实施上,包括制定嵌入学科的评价标准、设计以证据为中心的评价任务,开发聚焦课堂教学的质性评价工具,以及凸显发展目的的评价结果运用,突破学生跨学科素养发展“过程黑箱”、实现跨学科素养评价的有效落地。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融入学科的跨学科素养评价实践对我国跨学科素养评价标准研制、策略执行以及工具开发等均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课堂评价是一门艺术,是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且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英语课程标准》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提出了新的评价目的观:评价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它包括为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而评价和发展教育教学的目的而评价。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的艺术性评价,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而,教师必须转变课堂评价理念,及时把握和利用课堂动态生成因素,对学生发表的不同意见进行恰如其分的调控评价。  相似文献   

7.
美术课堂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科教育教学水平的改进,在于从艺术表现与创意实践中诊断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学业效果。传统美术课堂评价存在评价对象、评价内容、评价形式单一等问题,实践操作中可分别从教学视角、学业视角,构建“教—学—评”整体且维度不同的教学设计和学业效果评价体系,为建构大观念、大任务的教学整体评价提供方法借鉴,以促进学生、教师和课程三者的共同发展与提高。  相似文献   

8.
我国近几年来实行的教育教学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全体教学学科的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巨大变化,在新课改的要求之下,小学语文作为小学阶段极为重要的学科之一,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那就是教师课堂评价的不断创新与改善,教师要通过具有"艺术性"的课堂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课堂进步与学生发展。本文通过对课堂评价的详细分析,为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的"艺术成型"之路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学业标准的学科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价,强调以学科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为基准,构建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的学业标准体系,并围绕学业标准展开教学背景分析、教学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设计、学习评价呈现以及教学效果反思。基于学业标准的教学设计是融课程标准、核心素养、教学评价于一体的设计,因此,在建构义务教育阶段学业标准体系时应该关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落实,要结合本学科的特色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与评价,协调好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之间的关系,聚焦学生课堂学习的过程与评价。  相似文献   

10.
基于表现标准的评价是一种标准参照性评价,它赋予考试分数以意义,是促进考-学-评一致性的重要保障。依据"历史学科考生水平表现标准",对2014年天津市历史学科普通高中应届高考考生水平进行分析,评价考生所达到的学习水平,并通过典型例题着重分析考生在"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这个专题的表现。透过考生作答状况反思高中历史教学,提出"转变知识观,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等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1.
推进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学生成长"成为公认的衡量教学成效的标准。"思想政治有效课堂"意味着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关系和谐,学习的内容、方法和评价适于学生的学习,学生能够作为主体参与学习。这必然意味着思想政治教师必须从"学科视野"向"课程视野"转变,从"传递"能力向"创造"能力转变,促发崭新的课堂教学创造。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打造阿基米德支点,撬动思想政治课堂。  相似文献   

12.
肖秀珍 《山东教育》2011,(Z2):62-63
所谓课堂评价,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促进学生学习和改善教师教学而实施的对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的评价。课堂评价要亲切、有爱心、有耐心,要激励赞赏,要准确、简洁、得体。除此之外,我认为课堂评价还必须要具有学科特点,语文的课堂评价要有"语文味儿"  相似文献   

13.
<正>一、教师观念的深度转变,是改革教师垄断课堂话语权的前提。作为小学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课堂教学改革趋势将是"教"的课堂逐步走向"学"的课堂,教师在学生观、学习观、师生观、教学观、评价观和教育观等方面都需要逐步转变。二、从学生"学"的角度设计课堂教学是改革教师垄断课堂话语权的关键。教师要尊重学生的  相似文献   

14.
评价是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生成的重要途径。教学实践中,存在过分强调考试评价而忽略课堂形成性评价的错误倾向。嵌入式评价作为评价工具,将评价任务嵌入教学过程,通过预设评价目标、设计评价任务、收集评价证据、进行评价反馈等流程,使评价与教学过程深度融合,对学生学习效果展开形成性评价。嵌入式评价有效克服了考试评价与教学活动分离的问题,既能深入推进高中思政课教学评一体化建设,又能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水平提升,还能丰富和拓展高中思政课教学评价手段,对于深化高中思政课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所谓小学数学"真实课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育人成才"的社会主义教育核心价值观,尊重和弘扬人文精神,让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回归到小学生的生命成长、生活经验,以及教育教学最本质的规律上来的小学数学课堂。真实课堂追求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和学的真谛,倡导符合小学数学课堂的学生观、学习观、教师观、教学观和评价观。真实课堂是面对学生原有的认知起点,展现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一、问题的提出2010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教育  相似文献   

16.
化学项目式学习的理念是使项目任务的问题与化学核心知识的学习应用相互结合、相互支撑,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化学核心知识,发展化学核心认识,提升学科关键能力,增进科学态度和情感认知,形成学科核心素养。依据新课标制订表现评价工具“评价量表-任务单-观测量表”,可以很好地实现教学评一体化,且保持教学方向的正确性,更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设计评价模型的同时需要厘清评价实施过程中评价主体、评价方式等要素,这样更有利于改善教学实施过程中活动流于形式的不足,有利于学生厘清学习目标和要达到的程度,从而实现基于标准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  相似文献   

17.
促进学生学习的课堂评价,需要提升教师以"评价素养"为核心的实践智慧。这种实践智慧的提升,是在评价任务设计、评价活动展开、评价效果反思的过程中实现的。评价任务的设计,要遵循"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的原则;评价活动与教学活动整体的展开,是关于评价信息收集、研判、处理的循环链:评价效果的反思要以"评价信息"逆溯学习目的定位、评价任务的设计与实施。  相似文献   

18.
《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课堂上的教师口头评价语言一般都属于形成性评价.这样的评价承担着诱发或唤醒学生潜能的任务.传统的课堂评价形式比较单一和死板,这  相似文献   

19.
教学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主张树立新的课堂教育评价观.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以不同标准来评价学生,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同时促进英语课堂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新一轮高考改革,体现新的人才评价观,要求建立多元多维评价体系,积极推进学科学业水平考试的改革。通过普通高中各学科的实际教学,实验性地开展学科学业过程评价,从学科成长档案、学科全息成长记录到学科学业平时成绩评定,从学科出发、从学生出发、从实际出发,立足学科和课堂,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总结学科学业评价改革方法,并形成普通高中学科学业评价改革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