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常常把“偏旁部首”做为一个术语应用.其实,“偏旁”和“部首”是两个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汉字的结构可以分为独体和合体.独体字是由笔划组成又分拆不开的,多属象形字或指事字.如“山”,“水”、“田”“中”、“本”等等.合体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组成的,多属形声字和会意字.如:“田”“力”为“男”、“日”“月”为“明”“口”“土”合“吐”,“爪”“木”合“采”等等.这些组成合体字的各种部件,无论在上在下在左在右,统称为“偏旁”.“部首”是字书词书为了便于查找检索  相似文献   

2.
在今天,“呆”读dāi,“待”读dāi和dài.在dāi音“停留”意义上两字存在混用的情况.“待”字比“呆”出现早,先秦就有“待”字,而“呆”最初是“保”的古文,到元朝才有了“傻”的意义.在明清之前,“待”字的含义没有“停留”意义,明清开始才有此含义.“呆”字到明清也只有“傻”之类的含义,只是到了解放前后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才出现了“停留”的意义,也是在这个时候,“呆”“待”混用了.“待”读“dāi”是在与“呆”混用后,受“果”的影响才增读“dāi”的.  相似文献   

3.
日语中的“ついに”、“とうとう”、“やつと”、“ようやく”这四个副词有很多相似的用法,一般的日语学习者也不易区分.这四个词和汉语的“终于”的含义十分类似,都可以用来表示某件事情经过一段时间或经过努力后得到某种结果.但是也有不少情况是不能和“终于”画等号的.因此有必要研究能否译为“终于”的情况.通过词典例句和翻译作品的句子来分析,最后得出“ついに”和“とうとう”基本上都能够译为“终于”,“やつと”和“ようやく”以过去时“シタ”的形式出现时可以译为“终于”,其他时或体的形态则不能.  相似文献   

4.
“数字”与“数”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数学概念.“数字”即阿拉伯数字,又称“数码”,只有十个:0,1,2,3,4,5,6,7,8,9.而用这十个“数字”却可组成无穷多个“数”来.一些媒体在宣传报道中常犯这样的错误:把一个“很大的数”说成是一个“很大的数字”,甚至称之为“天文数字”.其实,在数字中,最大的莫过于9.传媒的这一失误诚然令人遗憾,但毕竟是“约定俗成”,只要大家能够意会就行,倒也无关紧要.然而,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数字”与“数”却是万万不可混淆的.数学概念是数学理论的基石,糊涂不得,马虎不得.否则,面对数学问题,不是一筹莫展,就…  相似文献   

5.
舟船作为一组指水上主要交通工具的词,除了在指称上有相同的对象外,彼此还有很多不同之处.“舟”先秦时期已经出现在通语中,而“船”作为方言词在战国中期才进入通语和“舟”相角逐,并最终取代“舟”的地位而活跃于人们口语中.同时,“舟”指体积小的“船”,“船”则指体积大的“船”.  相似文献   

6.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实施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精品课程建设中,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在“规、实、新”三个字上狠下功夫,取得了成效.“规”是指在精品课程建设中要整体规划,强化规范;“实”是指注重程序,强化落实;“新”是指推进改革,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7.
余占琴  陈莉 《四川教育》2014,(12):33-33
课堂上,无论老师体态如何多姿,表情如何丰富,思维如何深邃,课件如何精美,如果离开了教师之“口”,都无法有效地帮助学生吸收知识,更谈不上培养能力.为此,我校在大力推进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中,努力让“知识课堂”向“生命课堂”转变.学校响亮地提出了“三让、三导”的课改理念.其中,“三导”是指教师变“教”为“导”,用口头语言给学生“导趣、导问、导思”,并将一节课的知识“串珠成链”.  相似文献   

8.
据《易纬》及东汉郑玄《易赞》,《周易》之“易”涵摄“变易”、“易简”和“不易”三义.然而,对于“易”之“不易”义,历来学人见解歧义迭出.由是首先通过追根溯源,对“易”义进行诠释;其次,探究“不易”之源流变迁,以明晓“不易”本义;最后,以“秩序化”、“本体化”诠释“不易”义,彰显“不易”在纷纭变迁世界中的意义,企以开启生生不已的生命本体.  相似文献   

9.
释“茨”     
在古代字典辞书以及注释书中,常把“茨”释为“蒺藜”.宋代开始,又出现了“茨”是“蒺藜”的合音词的说法.除了这一义项之外,“茨”还有其他解释,诸如“以茅苇盖屋”、“堆积”等.在古代文献中,“茨”还有“荠”、“薋”等异文.本文认为,释为“蒺藜”的“茨”与释为“以茅苇盖屋”的“茨”是同形字关系,而释为“蒺藜”的“茨”与“荠”、“薋”、“蒺藜”等则是同源词关系.  相似文献   

10.
英语中“说”和“看,’6勺表达方法非常灵活,现将二者的不同表达列举如下:1.又(补充)说add3评论说remark5.悄悄说whisPer7.气喘吁吁地说pant2.重复说repeat4.承认说admit6.低声说murmu1’8.劝说Persuade1.“看看”、“瞧瞧”look(at)3.“看见”、“看到”see5.“凝视”、“注视”stare(at)7,“观察”、“监视”observe9.“拜访”、“探望”visit2.“注视,’、“观看”wateh4.“匆匆一瞥”glanee(at)6.“注意”、“观察”notiee8.“怒目而视”glare(at)10.“检查”、“审视”insPeet说“说”“看”@李光明 @胡娟红~~…  相似文献   

11.
“的”:一般用在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前面。例:1.灰色的刀鞘。2.我爱勤劳的妈妈。3.公园里的景色美极了!在这里,“刀鞘”是名词,所以应该用“的”。句中的“妈妈”“、景物”都是名词,前面应该用“的”字。“地”:用在动词(表示动作行为的词)前面。例:1.他冷冷地道:“…  相似文献   

12.
“米仓道”应有较早的通行历史.但是很可能在东汉末年张鲁以“五斗米道”团结士众,“雄于巴汉”的时代方才开始在蜀道交通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米仓道”称谓出现的时代尚未能明确.但是“米仓道”得名或许与“米贼”、“米巫”于“巴汉”割据时代刻意经营与频繁利用这条道路有关的推想是有一定合理性的.思考这一问题,亦应当注意“五斗米道”推进公共交通建设之“义米”制度.“米仓关”称谓应当来自“米仓道”.而“米仓道”和“米仓山”定名的先后尚未可知.不过,“米仓道”、“米仓山”、“米仓关”名号的由来,应当都与“米”有关.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的教育教学中,学生的“自主”与“合作”已成为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与教学质量的关健.因此,如何让“自主”与“合作”走进课堂成为我们共同探讨的课题: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我要学”的同时还要“我能学”;发挥集体优势,强调“独立学习”的同时注重“合作学习”:教师适时指导,最终达到“优质高效”.  相似文献   

14.
先秦汉语中,虚词“实”的最主要用法是作指示代词,强调它前面出现的主语,而不是普遍认为的副词用法.这种用法的“实”用的是假借字,跟“果实”的“实”没有任何渊源关系,而与指示代词“是”有同源关系.“维/惟/唯”的用法,一部分是作强调主语和宾语的指示代词,一部分是由这种代词演变而成的系词、副词和连词,表示“乃是”之义.“伊”“繄”也作代词、系词、副词.“维”“伊”又具有连词的用法.“维”、“伊”、“繄”的古音也有很近的关系,并且都与“是”、“寔”、“实”有语法功用上的相类.它们应该有语源上的关系,其演变是上古汉语方言分化的结果.虚词位置、功能的变化引起词性变化,指示代词发展出系词、副词和连词的作用,同时也相应派生出新词,新旧同源虚词在积淀历史词汇的历史文献中,其发展源流有脉络可寻.在考察了上述虚词演变的时代层次后,将词序变化、功能演变与新词性产生结合起来,可以探讨虚词演变的一些原理和规律,及新的语言体系中斯旧句式叠构出重复性表义句式的原理.在同样的位置情况下,判定其词性的一个重要标准是它的指向是其前还是其后.  相似文献   

15.
特级教师李仁甫的《渔父》课例,蕴含着独特的生成性教学智慧.与传统预设性教学相比,它更能凸显教学过程的“无为之治”与“有为之智”.“治”在教学的“即席创作”,在与学生的碰撞中,即时生成的新思想、新方向;“治”在“赋权学生”,主动舍弃课堂的主导权;也“智”在生成资源的抓取与深度挖掘上.这样的生成,有语文之美,有生命之美,是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6.
中央电视台2011年元宵晚会有一段讽刺“黑家教”的相声,名叫《一对一》.据说这段相声播出后,“在校外辅导市场引起了轩然大波”. “一对一”本来只是一种补习手段,无所谓对错,它所以成为艺术家的讽刺对象,不是说“一对一”作为一种教育方式有什么问题,而是确实有一些“黑家教”打着这个光鲜的旗帜,干的却是欺骗家长和学生的事情. 然而,是不是那些不属于“黑家教”的正规的社会补习班所做的“一对一”教学就是真正的“个性化教育”呢?未必!在公共场所到处可见“一对一个性化教育”的补习班广告,给家长们打了个很大的马虎眼.  相似文献   

17.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隔”与“不隔”的美学命题.“不隔”的思想内涵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真切”;二是物我合一,景与情浑;三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从理论来源看,一方面,“不隔”来源于西方的直觉论;另一方面,中国传统诗学批评本身包蕴着对直觉的重视.从更深层次说,“不隔”来源于中国传统的心物交感的哲学思维.王国维极为推崇“不隔”,并以此作为评价诗歌优劣的标准.然而,作为一种审美范畴,“隔”同样具有一种“意内言外”的美.“隔”与“不隔”根本区别在于是否“真切”,它们都是紧紧围绕境界说而生发的美学范畴.  相似文献   

18.
“有喜”在词典释义中只有一个义项指“怀孕”.但在实际的语言运用过程中,“有喜”可以指“有婚姻之喜、有喜悦、有喜事、有喜色、有惊喜”等,不再专指“怀孕”.“有喜”使用范围和指称的对象扩大了,可以说“男士有喜了”、“房子有喜”等.在不同的语境中,“有喜”被赋予了新的涵义和用法.  相似文献   

19.
笔者认为作为一名教育者,其职责应该有“教”和“育”两部分组成.“教”即古人所云“授业解惑”;“育”即古人所谓“传道”.只不过,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传道授业解惑”这一教师角色的职能又被赋予了新的要术.那就是教师的“教”和教师的“育”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在新课标要求下进行“传道授业解惑”.  相似文献   

20.
生活中我们见过很多“平行”与“垂直”.就拿黑板来说吧:上下两个边缘是平行的,左右两个边缘也是平行的.而相邻的两个边缘又都是垂直的.你能举出一些“平行”与“垂直”的例子吗?可与同学交流.在数学里.“平行”与“垂直”都是指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下面分别阐述. 一、先来谈一谈“平行”1、学好平行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直线AB与CD平行,记作AB∥CD.学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