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人们却有同一种追求——幸福。在很多人看来,财富的增加会必然带来幸福,然而,当财富的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人的幸福感非但未增加,反而会减少。这种“幸福悖论”是各种关系交互作用的结果。我们应当修炼“幸福智慧”,学会体验幸福;社会应该创造条件,保证“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相似文献   

2.
许晓桃 《教学随笔》2010,(11):14-15,21
幸福一直是人们的追求。关于幸福的话题,常常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对于幸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说,幸福是一种客观状态,拥有财富和地位才能获得幸福;也有人说,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心中充满阳光自然就会幸福。那么,究竟应当如何看待幸福?  相似文献   

3.
幸福一直是人们的追求。关于幸福的话题.常常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对于幸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说.幸福是一种客观状态.拥有财富和地位才能获得幸福;也有人说.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心中充满阳光自然就会幸福。那么,究竟应当如何看待幸福?  相似文献   

4.
幸福是一种关于"好"的理论,是"生活得好"和"做得好"的统一,也是内在善与外在善、内在自由与外在自由的统一。作为幸福指标的物质基础和内在核心,财富和道德同幸福都有密切的关系,这一关系深刻地体现为财福关系和德福关系。如何正确理解这一关系问题,亚里士多德和康德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思想资源,但其中也存在片面性。要扬弃这种片面性,就应"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回到人自身,将幸福看作是最高善和最大自由,使道德与财富共同指向幸福,实现三者的和谐共生,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生活得更加幸福"。  相似文献   

5.
海鹏 《家长》2010,(2):61-62
幸福是许多人一生的梦想。很多人认为财富未必能带来幸福,但没钱肯定很难幸福。最新调查显示,拥有乐观、进取的人生观,自认为生活在幸福之中的人,更容易获得财富。  相似文献   

6.
幸福:一种相似的"拱廊街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幸福问题,有一种"拱廊街计划"式的相似,好奇的眼睛与征服的野心总使人坚信可以寻觅到开启的密钥,而迷宫般的繁复与庞杂却使其往往无法真正解读幸福的精神暗码.文章试图借用"拱廊街计划"作为某种隐喻,寻求观测幸福问题的"另类眼睛":其一,在现代性流动、新奇、碎片、偶然的呈现特质中,幸福问题可能发生怎样的变化?又是沿着什么样的理路发生变化?其二,生存并跃动于行动者关系中的幸福感会不会只是个人主观之事?它是如何在不同的语境下进行修正的?其三,福特主义的工资增加方式与幸福教育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结?作为文化实践的幸福教育需要怎样的"延迟"?  相似文献   

7.
感悟幸福     
幸福会在哪?每个人的答案都不同,有的人认为有吃有穿就幸福,有的人认为家里有钱有车就幸福……我认为幸福是:  相似文献   

8.
2006年到了,在新的一年里,如果有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可以去尝试的话,你会不会说“我愿意”?如果你想在新的一年里获得健康、财富、幸福和快乐的话,你知道怎么去做吗?是的,改变以往的生活方式和习惯,重新定义自己的生活,向健康、财富和幸福发起更高的追求,这是我们每一个人在新的一年将面临的主要任务。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改变过去的自我,开始一种寻求健康、财富和幸福的新生活呢?  相似文献   

9.
"经济人"与"道德人"是亚当·斯密经济理论的重要基础,他一方面认为"经济人"是以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唯一目的并积极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利己是"经济人"人的本性,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另一方面"经济人"也必须是有道德的人,如果人类没有基本接受的道德规则,社会将会崩溃。利他是"道德人"的社会属性,是社会存在的基础,人是"经济人"与"道德人"的统一体。追求幸福是每个个人和社会的最终目的,追求财富是获得幸福的手段和基础。  相似文献   

10.
幸福越与人共享,它的价值越增加。幸福是什么?一个简简单单的问题却可以延伸出不同答题者的不一样的生活心态。幸福,是一个温馨且阳光的名词,但同时它也是令天下人甘愿穷其一生去追求的一种境界。那么,究竟幸福是什么呢?又怎样可以得到呢?我想看了下面两个小故事后,你也许会有属于自己不同的领悟吧……故事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1.
感悟幸福     
幸福是什么?有的人认为,幸福是一种感觉,感觉幸福的时候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美好;有的人认为,幸福是金钱,有钱才会幸福;有的人认为,幸福是高级轿车、豪华住宅;还有的人认为幸福是健康……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同,看法也不同。  相似文献   

12.
跟周围的人交流,发现大家都说自己不幸福。次数多了,我渐渐发现,他们所谓的幸福,实际上指的是物质丰富。财富多就幸福吗?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可每每在  相似文献   

13.
董伟 《教师博览》2008,(7):30-30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卡尼曼是一位心理学家。他把心理学和经济学结合起来,创立前景理论,开拓了全新的研究领域。按照这一理论,我们的最终目标,不是将财富最大化,而是将人的幸福最大化。传统经济学认为,增加财富,是提高人们幸福水平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欧阳霖 《小火炬》2011,(5):21-21
幸福是什么?它是无尽的财富吗?是受人瞩目的地位吗?是衣食无忧的生活吗?我很好奇,老师说:“幸福就在生活中,用心去体会。”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幸福文化建立在幸福的基础上,幸福如果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健康+待遇+情感+精神=幸福,换言之,健康、待遇、情感、精神是幸福的四大核心要素,健康是幸福的保证,待遇是幸福的基础,情感是幸福的尊严,精神是幸福的灵魂。高职院校幸福文化是以"快乐、和谐、仁爱、民主、平等"为取向,是统领高职院校发展的核心价值观。高职院校幸福文化的本质是尊重人、关爱人、培养人、发展人,即以人为本。高职院校幸福文化建设,院长的领导力是本,实践共同体的构建是基,师生的全面发展是根。  相似文献   

16.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怎么发展的。在中国和西方都有幸福的观念。现在的人们时不时常都会问别人"你幸福吗?"。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的含义不同?那么幸福与道德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幸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启示是什么?  相似文献   

17.
教师的幸福与幸福的教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的幸福是教师作为人、职业人和教育主体的完整的幸福,是物质性、社会性和精神性的统一,其构成要素包括中等财富、身心健康、人际和谐、高尚德性和发展完满。教师的专业幸福是教师作为教育活动主体的幸福,是教师幸福的重要构成,具有精神性、内生性、关系性与理解性、创造性。具有专业幸福的教师是关怀生命的教师,具有阳光心态的教师,以教育为事业的教师,具有专业自由的教师,富有创造的教师,追求专业持续发展和自我超越的教师。  相似文献   

18.
幸福是一种个体内心和精神感受到的深度满足与安宁,但能否得到这种满足和安宁的前提是作为主体的"我"及其意识。若采用一些外在的、物质的标准去构建幸福指数体系,一些客观的评价标准是必要的,但如果完全用这些标准去衡量人们是否幸福,而无视幸福中"我"的认知、理解和作用,也许人们最终会在这些物化的外在标准的束缚下离幸福越来越远。  相似文献   

19.
财富仅仅是能够带来幸福的因素之一,人们是否幸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很多和绝对财富无关的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非物质的因素对幸福的影响就越来越大。因此,人们的社会生活幸福与否不能仅仅看财富增长与否,而更应该关注广义的社会总体主观幸福感受增长与否  相似文献   

20.
幸福,可以说是人类必然选择的终极的价值目的,也是人这为人的最根本的确证,对幸福的解理和对人生命的理解实际上是同一问题.教育作为一种"成人"的活动,同样也关注对生命的理解,因而幸福教育是教育的应用之义.本文从人文主义视角,在对幸福做出生命诠释的基础上,探讨了教育如何引导学生走向幸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