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指南指出了艺术领域关于支持幼儿自主表达与表现的三个要点,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使幼儿敢于表达和表现。教师敢于放手,尊重幼儿自发的表达和表现,提供给幼儿自主表达与表现的机会和条件,让幼儿自由发挥。指南中还指出:"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和创造美。"幼儿是用自己的方式,而不是教师强加给幼儿的方式来实践的。  相似文献   

2.
当代日本幼儿园教育分为"健康"(幼儿的身心健康)、"人际关系"(幼儿与他人的交往)、"环境"(幼儿与周围环境的互动)、"语言"(幼儿语言的获得)和"表现"(幼儿的感性和表现)五大领域.所谓表现,是指幼儿用具有自身特点的方式来表现所感和所想,从而形成丰富的感性和表现力,丰富创造性.  相似文献   

3.
幼儿音乐表现的培养是现代幼儿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也越来越被幼儿教育工作者们为之重视。区域活动作为幼儿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幼儿音乐表现的良好时机。以苏州方言为基础进行提炼创作与传唱的苏州童谣极富童趣,为幼儿所喜爱。通过在区域活动中用各类苏州童谣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兴趣及能力,有意识地利用苏州童谣在区域活动中对幼儿音乐表现进行培养,将情境、情趣、情感三方面紧密结合,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在充分欣赏学习和表现苏州童谣的同时也积极促进幼儿在音乐体验和表现的多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幼儿园美工区是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自由天地。在美工区中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让幼儿自主创作,给予他们自主充分表达表现的机会,使之成为幼儿富有创意地"自由表达表现"的艺术平台。  相似文献   

5.
一、美术教学中幼儿兴趣的培养1.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提高幼儿绘画创作的兴趣。幼儿绘画创造力的提高主要应依靠诱发幼儿内在的潜力。只有使幼儿体验到绘画是属于他们自己的,才能激发幼儿表现创造的兴趣。如果幼儿对美术活动无动于衷,不能从表现创造中得到乐趣,那么幼儿对绘画活动  相似文献   

6.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在幼儿园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游戏是幼儿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在建构区投放了“多米诺骨牌”供幼儿游戏,在幼儿游戏时发现幼儿对于建构“多米诺骨牌”的成功或失败存在很多不同的心理与表现,这些表现体现出较大的个体差异。本文针对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从对幼儿的观察、分析、指导等方面来解读幼儿游戏时的多种心理活动与表现。  相似文献   

7.
以音乐活动为载体,引导幼儿充分地感受美,让幼儿敢于表现、乐于表现,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8.
幼儿是天生的戏剧表演艺术家,只要有音乐的地方就有舞台,他们就能进行创意戏剧的表现。以大班幼儿创意戏剧《小兔的Party》为例,教师应选择与运用幼儿容易辨别音乐形象的音乐、幼儿乐意参与音乐表现的音乐以及幼儿已学习感知的音乐,激发幼儿在大胆自主表现中获得表演的快乐及成就感。  相似文献   

9.
研究幼儿个性化表现支持策略是实践《指南》精神的途径之一。表演游戏活动中,创设宽松和丰富的环境,让幼儿有可选择的材料、表演内容和表现方式;解放幼儿手脚,支持游戏"创意";开展自主评价,保持和延续"创意",是幼儿表演游戏中个性化表现适宜的支持策略,能有效地促进幼儿个性化表现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重视让幼儿积累生活经验,感受美术创作表现的多样性;适当地教幼儿一些美术知识和技能,以提高幼儿的作画能力;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活动,培养幼儿初步的表现能力;幼儿园多组织幼儿参与美术交流活动,激发幼儿对美的感受,等等,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兴趣。  相似文献   

11.
民间文学能够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有利于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我们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作品。在利用民间文学培养幼儿创造力的过程中,我们要给幼儿表现自我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形式(创编、仿编、续编等)大胆表现自己的感情,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同时也要注重幼儿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让幼儿的创造力在民间文学教育中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2.
幼儿绘画是幼儿亲手拿笔表现一定的可视形象的过程,表现了幼儿对生活的认识、感受和情感。绘画是幼儿最乐于接受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同时也是幼儿美育的重要途径。幼儿美术教学就是按照幼儿不同绘画发展水平,给予不同的指导和建议,引导幼儿学习基本的绘画技能和表现手法,以促进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培养幼儿的美感和初步的审美能力。在美术  相似文献   

13.
<正>《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并要面向全体幼儿,使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并对有艺术才能的幼儿进行引导,提供发展潜能和表现机会,支持鼓励幼儿表现自己等。如何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对幼儿进行美的教育。笔者认为,只有通过各种手段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才能激发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情感,使幼儿在幼儿园的审美教育中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如果留意一下,就会发现许多老师对幼儿说的最多也最具有“鼓舞性”的话是:谁听话,谁表现好,谁就是好孩子,老师就喜欢谁;某某小朋友上课(平时)按老师的话去做了,他(她)表现真好,小朋友要向他(她)学习。于是,幼儿就纷纷效仿,积极响应。这里,老师如此具有号召力的话语,究竟是鼓励幼儿表现什么呢?仔细分析就不难发现,老师实际上要幼儿表现的是受束缚的能力。例如:为了让幼儿安静,表现为不能讲话;为了使幼儿安全,表现为不能乱动;为了让幼儿顺利度过每一天,表现为事事都要听老师的安排;为了让幼儿准确按老师的思路回答…  相似文献   

15.
巧妙创设环境,结合幼儿的现有经验,认知水平,积极捕捉幼儿的兴趣点,以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为线索来设计活动。从幼儿的兴趣和学习方式入手,培养幼儿看图示折纸的能力,提高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让幼儿有能力更好地进行艺术表现,进而提升看图示折纸这一技能。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阐述幼儿音乐游戏教学方法,介绍了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教师有效示范、倾听与表现、动作创编创新等幼儿音乐游戏策略,从而让幼儿在音乐教学中能达到身心愉悦,放飞自我,真正提高幼儿音乐教学的目的与质量,实现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大胆表现自我与无限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7.
李荭 《福建教育》2014,(9):50-51
幼儿园的表演游戏是幼儿通过语言、表情和动作表现文学作品中的情节、内容和角色的一种游戏。幼儿园的表演游戏融想象、创造于一体,对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的表演水平的发展从一般性表现到生动性表现,但不是每一名幼儿自身就能完成这一水平的提升。因此,教师要对幼儿的表演游戏进行必要的指导。现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实践经验,就如何有效地组织幼儿进行表演游戏、如何有效地引导和支持幼儿富有个性的表现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制定了幼儿园常规表现观察量表,对一个混龄班和三个同龄班的120名幼儿进行观察,通过比较混龄班幼儿和同龄班幼儿的常规表现差异,为混龄教育的发展提供依据。观察发现,混龄班各年龄段幼儿的生活常规表现与同龄班同年龄段幼儿存在显著差异;在亲社会行为方面混龄班与同龄班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幼儿艺术情感的教育功能体现在欣赏美、感觉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全过程中,无论是欣赏自然环境还是艺术作品,都能使幼儿产生强烈的美感,激发幼儿表现美的欲望。因此,教师必须努力探索、寻找幼儿艺术感受与表现的起点,使幼儿的感情世界更真、更纯、更美,为幼儿将来  相似文献   

20.
绘本是对幼儿健康成长具有启蒙意义的一种文学形式,阅读绘本有利于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近年来,绘本引起了我国教育工作者的关注,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幼儿美术教学中。基于此,介绍绘本的概念、特点与绘本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价值,提出了绘本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运用的方法,即根据绘本表现出来的美感,重组幼儿的经验;根据绘本表现出来的情感,细化教育目标;根据绘本表现出来的通感,发挥幼儿想象力等,意在促进幼儿美术教育的发展、丰富美术教育的课程内容,从而优化幼儿美术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