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杨谦 《语文知识》2010,(2):62-63
在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中,知识观、学生观以及评价观的变革呼唤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的任务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启智、陶情、冶性、锤志”。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标准时,必须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以多重身份、多重角色的新形象身体力行体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2.
在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中,知识观、学生观以及评价观的变革呼唤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的任务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启智、陶情、冶性、锤志”。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时,必须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以多重身份、多重角度的新形象身体力行地体现新一轮课程改革地基本理念。一句话,教育观念地转变,教师的角色必须要转变。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基本定位及其转变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知识观、学生观以及评价观的变革呼唤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的任务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启智、陶情、冶性、锤志、健体”。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时,必须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以多重身份、多重角色的新形象身体力行地体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在新课程逐渐推广之际,准确认识与全面把握教师新角色,并深入了解其转变策略已成当务之急。一、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与合作者专家指出,未来课堂知识将由三个方面组成: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  相似文献   

4.
苟文慧 《甘肃教育》2014,(24):72-72
正在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中,知识观、学生观以及评价观的变革呼唤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的任务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是要"启智、陶情、冶性、锤志"。教师在实施新课改时,必须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以多重身份、多重角色的新形象身体力行地体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在新课改逐渐推广之际,准确认识与全面把握教师新角色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在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中,知识观、学生观以及评价观的变革呼唤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的任务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是要"启智、陶情、冶性、锤志"。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时,必须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以多重身份、多重角色的新形象身体  相似文献   

6.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教师课堂角色的转变。然而,如何“扮演”多重角色、如何辨别“权威者”角色以及如何理解新角色中的“新”等等都是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困惑。对它们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教师走出困惑,更有利于课程改革进一步地深化。  相似文献   

7.
在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中,教师必须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以多重身份、多重角色的新形象身体力行地体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在新课程逐渐推广之际,准确认识与全面把握教师新角色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新一轮初中思想品德课改革的理论生长点是“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是“探究性学习”。要求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其最终目标是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以多重身份、多重角色的新形象身体力行地体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9.
兰岚 《中学文科》2005,(6):40-40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的任务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是要“启智、陶情、冶性、锤志、健体”。在实施新课程时,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以多重身份、多重角色的新形象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现就河池市2004年举行的历史、政治优质课比赛我校两位参赛选手(苏婧老师获市历史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谭丽老师获市政治优质课比赛二等奖)的教学谈谈新课改下教师角色转变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时,必须对自身角色重新进行审视与定位,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以多重身份、多重角色的新形象,身体力行地体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教师不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管理者,而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相似文献   

11.
王娅力 《教师》2012,(10):112-112
伴随着知识观、学生观、评价观的改变,新课程改革同样也呼唤我们英语教师角色的转变。我们在实施新课程时,要积极地应对新课程的挑战,对自身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要以多重身份、多重角色、多重形象身体力行地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12.
段发明 《成人教育》2003,(12):46-47
新一轮的中小学课程改革呼唤它所需要的新一代教师,新课程的教育观念以及课程的运作、管理期待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从学生观、知识观、教学观实现转变是教师角色转换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改变教师的观念和教学方式,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语文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也应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而转变。教师的任务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启智、陶情、冶性、锤志"。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时,必须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以多重身份、多重角色的新形象身体力行地体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在新课程逐渐推广之际,准确认识与全面把握教师新角色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改变教师的观念和教学方式,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和学习方式。语文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时,必须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以多重身份、多重角色的新形象身体力行地体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只有把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才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5.
教师的角色观是在一定的文化中形成,并受这种文化影响的。本文从“天地君亲师”的传统社会地位、传承文明的历史使命、“学而优则仕”的社会普遍心态、“棍棒成才”的教学信念、“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等方面对传统的教师角色观进行文化审视,并对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合理角色观进行了理性的现代思考。  相似文献   

16.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观上由“小课程观”转变为“大课程观”,在课程设计价值取向上由“社会中心本位”转向“儿童发展本位”,并相应发生了一系列重点转移。面对这一重大变革,师范院校在教师理念、培养目标和规格、高师课程和管理等方面也应相应改革,要重视发挥师范院校教师主体的内在变革积极性。  相似文献   

17.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遵照教育的内在规律,让教育能够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新课程中所体现的“自主、合作、探究、感悟”等精神对传统教学观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也使得部分教师一时间无所适从,感到有些茫然。在这种情况下,调整心态、更新观念、转变角色,理性地、能动地面对新课改,是每位教师必须面对的  相似文献   

18.
杜威领导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主张“儿童中心”,这是他对师生关系的新见解,但这决不代表杜威对教师作用的否定。课程改革想要取得成功.教师的观念和行为是关键。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教师角色的转变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新角色.需要教师在教学观念和方式上有全新的认识,并做出相关的改变。杜威教育思想中的教师观.对今日我国的课改仍有重要启示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彰显了许多崭新的教育理念,这正是新课程昭示其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所在.德育课程改革呼唤德育理念的更新,对德育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转变教育思想,更新德育观念,改进课程教学方式方法,使之与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价值取向和目标要求相一致,这是每个德育教师必须思考的重大课题.德育教师必须树立新的课程观、教材观、品德教育目的观、学习观和教师角色观,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教师的角色观是在一定的文化中形成,并受这种文化影响的。在传统文化视野中,教师角色具有“天地君亲师”的传统社会地位、传承文明的历史使命、“学而优则仕”的社会普遍心态、“棍棒成才”的教学信念、“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等文化内涵。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角色也要进行现代转换与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