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的生存发展与生态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人类以征服的姿态从自然界获取更多的物质生产资料时,自然环境恶化,资源的匮乏等生态危机已经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发出了严重警告。因此人类必须关注生态伦理,重新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突破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把自然界也纳入伦理关怀的范围,用道德来调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人与自然界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人类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具有根本性意义的重大问题。从历史的视角看,自然界在人类发展进程中先后扮演了敌人、榜样、对象和伙伴的角色,人与自然界关系也经历了从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与崇拜到对自然界的征服与控制,再到谋求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的发展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人作为主导性主体存在的意义得到了持续的强化,使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体现出对象性关系和价值关系的特征。因此,当人类面对日益严俊的生态环境困境时,仅从人与自然界关系层面寻求解决之路是不够的,更要从人与人关系层面着手,努力使人类对自然生态的价值引导达成一致,实现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和人与人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3.
一、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数学研究性学习就是培养学生在数学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的数学学习和社会生活、自然界以及人类自身的发展中选取有关数学研究专题,以探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4.
当前,环境保护问题已成为人类谋求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之一。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在显示出人类改造自然的巨大力量和从自然中获取大量资源与财富的高超能力的同时,也破坏了自然界的平衡,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倍受污染,[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徐婷 《考试周刊》2010,(24):79-79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数学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的数学学习和社会生活、自然界,以及人类自身的发展中选取有关数学研究专题,以探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学习方式。它同社会实践等教育活动一样,从特定的数学角度和途径让学生联系社会生活实例,通过亲身体验进行数学的学习。  相似文献   

6.
探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核心展开教学过程的一种高智慧学习方式,它具有探究性、互动性、实践性、超越性等特征。数学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自然界以及人类自身的发展中,发现数学问题,以探究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7.
探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核心展开教学过程的一种高智慧学习方式,它具有探究性、互动性、实践性、超越性等特征。数学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自然界以及人类自身的发展中,发现数学问题,以探究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8.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在数学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的数学学习和社会生活、自然界以及人类自身的发展中选取有关数学研究专题,以探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学习方式。它同社会实践等教育活动一样,从特定的数学角度和途径让学生联系社会生活实例,通过亲身体验进行数学的学习。  相似文献   

9.
科技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在显示出人类改造自然的巨大力量和从自然界获取资源和财富的高超能力的同时,也破坏了自然界的平衡,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损害和灾难。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薄弱的工业基础和滞后的科技管理以及淡薄的环境意识,使我国的环境污染尤为严重。如2000年4月起,我国北方城市不断遭受沙尘暴袭击,环境受到破坏。严峻的现实再度唤起人们的忧患意识。因此,在我  相似文献   

10.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在数学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的数学学习和社会生活、自然界以及人类自身的发展中选取有关数学研究专题,以探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学习方式。本文从在数学问题中渗透研究性学习、在社会实践中渗透研究性学习和在研究性学习中把握教师指导的度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11.
用自然界的母体生态环境系统模式,设计出适合人类居住的低能耗住宅区环境结构体系。从整体上把握微气候的利用性,提高建筑的外部生存环境质量,以获取建筑的生态适应性,减少建筑对能源的消耗,提高建筑与自然界的和谐程度。  相似文献   

12.
徐玲 《学子》2013,(14):99
化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之一为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的惹事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思维的发展也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换句话说,人类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化学的发展。而化学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又依赖于实验技术的发展。从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者门捷列夫到电离学说的创立者阿伦尼乌斯,我们见证了实验在化学发展史上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应当鼓励并加强开展化学实验,使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更加易于获取多方面知识,巩固学习成果。  相似文献   

13.
人类社会是自然界中有序度极高的组织,它的发展变化同人类所特有的物质生产力的发展相关联。以往,我们把生产力仅看作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但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生产力象自然界中的物质系统那样,也是一个系统,而且是内部结构有序度更高的系统。不仅如此,我们还发现,生产力系统同自然界中的物质系统一样,也会由于条件的变化而发生质态的变化,从低级的有序质态跃迁到高级的有序质  相似文献   

14.
一、自然界先在性的含义乌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界先在性命题具有特定的内容,它包含着双重含义。一是指自然界先于人类的存在,人类在自然界演化、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二是指自然英先于人的现实活动的存在,自然界是入的现实活动的基础。自然界之于人类的先在和自然界之于人的现实活动的先在是自然界先在性的双重含义。这双重含义之间存在着区别。gD果说前肴强调的是得在于人类产生之前的自然界是人类得以产生的物质基础,那后者强调的则是和人类并存的自然界是人类活动得以进行的物质基础。在人的现实活动中,自然界的先在性是相对与其构成…  相似文献   

15.
所谓探究作文训练就是引导学生从自身的学习生活、社会生活、自然界以及人类自身的发展中选取问题或专题,以探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练习写作的综合性作文训练。它把社会实践、语言文字的训练与儿童心理的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使实践与作文、作文与探究融合为一体,具  相似文献   

16.
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不同于一般动物与自然界的关系。人在“破坏”自然资源的同时也在保护着自然界。人类不注意保护自然资源而导致人类消亡和注意保护自然资源而与大自然协调发展,都符合物质世界发展的总规律。应该从世界观角度的非人类中心主义与价值观角度的人类中心主义的对立统一中确定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研究性作文是以"研究性学习"教育理念为指导,引导学生从自身的学习生活、社会生活、自然界以及人类自身的发展中选取问题或专题,以探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练习写作的综合性作文训练模式。它使生活与作文、作文与研究融合为一体,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探究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李刚 《当代教育论坛》2009,(10):114-11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包含的三部分内容都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文明思想。从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看,人离不开自然界,对自然界具有根本的依赖性,人类必须尊重和善待自然界;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看,人通过自己的活动将自己从自然界中提升出来,又在能动的实践活动中改造着自然,从而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人类与自然的一致和统一。人与自然不和谐的问题,实质上是人与人之间不合理的社会关系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对抗关系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极端化表现:从科学社会主义看,共产主义社会才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包含的三部分内容都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文明思想.从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看,人离不开自然界,时自然界具有根本的依赖性,人类必须尊重和善待自然界;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看,人通过自己的活动将自己从自然界中提升出来,又在能动的实践活动中改造着自然,从而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人类与自然的一致和统一.人与自然不和谐的问题,实质上是人与人之间不合理的社会关系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对抗关系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极端化表现;从科学社会主义看,共产主义社会才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  相似文献   

20.
自然界的“优先地位”与“人类中心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工业社会,随着生产工具作用的不断强化,已把人对自然界的直接领带转变为人对物质产品的直接依赖,凸现出人为获取物质产品而对自然界的索取和占有,自然界的“优先地位”被遮蔽和遗忘,当今,我们必须恢复自然界的“优先地位”,并通过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扬弃,来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