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网络通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整个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这种变革的重要标志是出现了一种崭新的“计算机文化”——计算机的使用成为人人都必须具有的“第二文化”。在从事几年计算机教学后,对于计算机课程教学质量如何提高的问题,笔者有以下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 ,计算机将引发整个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 ,计算机的知识将成为现代社会人人都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 ,计算机的使用将成为人人都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对中小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 ,是要培养中小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 ,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信息社会需要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等。  相似文献   

3.
21世纪,计算机知识将成为人人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计算机的使用也将成为人人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不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将难以在未来社会中有效地工作和生活。面对这样的态势,报考计算机专业的成人学员逐年都在递增。但现在的问题是:成人学员一般基础比较...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和迅速发展,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转变的重要杠杆之一。1982年在瑞士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教育应用计算机会议提出了程序设计是“第二文化”的观点。所谓“第二文化”是指阅读和编写计算机程序的能力。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每一个有知识的人都应懂得计算机程序,都应具有计算机应用能力。那时如果不会阅读和编写计算机程序,就如同今天不能看书的文盲一样。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活到老,学到老”,这是人人都知道的一句古训,每一个人都应该在他的一生之中不断地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尤其在当今的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展,要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需要大量有知识、有文化,掌握先进科学技术和技能的人才,当今的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计算机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与核心,是信息社会的主要技术之一,计算机已经并且正在应用到越来越广泛的领域,这样的时代,呼唤着由信息技术武装起来的大批人才,只靠正规的高等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而有相当一部分从事着与计算机相关的工作的人,不会使用计算机或计算机的知识很少,不能胜任工作,迫切要求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计算机知识水平,以更好地胜任工作,这就使得计算机函授教育这项工作成为我们高等学府的一个重要历史使命,所以如何提高计算机函数教育的教学质量,是我们必须重视和解决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一、计算机文化是新世纪文科学生的必备知识 计算机科学是信息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转瞬即至的21世纪,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信息产业将使整个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社会就业和生活方式都产生巨大变革。在今天,没有计算机就没有现代化。在信息化社会中,计算机知识已成为人们知识  相似文献   

7.
师范教育已有300余年的历史。今天,它已发展成为专业教育中的重要分支。它对各国国民素质的提高,进而推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未来的社会将是一个更加重视知识、智力的“学习化社会”,由于“人人都需要受教育”,“终生都需要受教育”,教育将成为社会上最大的行业。甚至有人预言21世纪将是“教育的世纪”。  相似文献   

8.
下个世纪是全球一体化的知识经济时代。世纪之交,在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引导下,人类社会开始从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变革。变革时期新的思想、新的技术、新的知识层出不穷,每一个国家或民族都面临着调整知识结构,更新思想观念的任务。1998年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马约尔呼吁:“我们需要一个学习社会来与信息社会相匹配。人们迫切需要一个名副其实的学习世界,一个人人都有机会实现自身潜力的世界。”学习新知识,创造新知识成为这个时代的特征之一。在这场“学习浪潮”中,尽管国家间在经济…  相似文献   

9.
进入 90年代以来 ,“多媒体”与“因特网”迅速兴起和蓬勃发展 ,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席卷全球 ,把自己的应用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并引起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乃至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有人指出 :“未来社会的文盲 ,不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不懂计算机的人。”由此可见 ,多媒体已成为现代人接受新知识、迎接新世界的一个重要手段和窗口。因此 ,作为传授知识、培养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学校教育 ,同样应该而且必须把多媒体网络技术运用到教育教学领域。笔者正是基于这一出发点 ,从以下三个方面探索多媒体网络技术…  相似文献   

10.
学习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是提高人们计算机知识水平的重要步骤。C语言作为当今最为流行的程序设计语言之一,在高校不但成为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而且也越来越多地成为非计算机专业的学习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1.
处在世纪之交的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应用已成为一个人知识与能力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计算机是现代社会的大势所趋。计算机作为现代化高科技应用工具,其操作者必须掌握相应的知识和使用方法。那么,面对纷繁的计算机世界,普通人怎样才能尽快入门呢?由于每个人年龄大小、文化高低、时间多少、事业特点各不相同,初学者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如何迈出跨进这座知识殿堂的笫一步。一、培训入门。所谓“入门”,就  相似文献   

12.
“努力把上海建成适应新时代的‘学习型城市’”。在 1999年 9月召开的迎接 2 1世纪的上海教育工作会议上 ,徐匡迪市长宣布了这一审时度势、正当其时的重要决定。它预示着 :在未来这座特大型城市里 ,150 0万市民从孩子到成人 ,将“人人都有学习机会 ,人人都能发展成才 ,人人都为社会服务 ,人人都有完美人生。”毫无疑义 ,拥有如此强大的智力资源 ,上海经济和社会发展必将如虎添翼 ,加快实现到 2 0 10年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的宏伟战略目标 ,并力争到 2 0 15年跨入知识经济的门槛。一、强烈需求 ,是最可宝贵的基础  伟大的时代…  相似文献   

13.
学习计算机知识是时代的要求,每个知识分子都必须掌握这种知识.计算机知识已经作为一种工具,渗透到了各行各业、各个方面,如果不懂计算机,将要成为信息时代的“计算机盲”,将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和事业.  相似文献   

14.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从98秋开始,将成为广播电视大学的公共基础课。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方式与以往相比,都有比较大的变化。课程性质也更偏重于计算机文化的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微型计算机基本使用能力的培养。考虑到各地区计算机应用水平发展的不平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采用了知识模块化结构,以适应不同的知识需求。为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程内容、把握课程重点并做好期末复习,在复习提要将对各知识模块中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作  相似文献   

15.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从98秋开始,将成为广播电视大学的公共基础课。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方式与以往相比,都有比较大的变化。课程性质也更偏重于计算机文化的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微型计算机基本使用能力的培养。考虑到各地区计算机应用水平发展的不平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采用了知识模块化结构,以适应不同的知识需求。为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程内容、把握课程重点并做好期末复习,在复习提要将对各知识模块中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作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6.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从98秋开始,将成为广播电视大学的公共基础课。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方式与以往相比,都有比较大的变化。课程性质也更偏重于计算机文化的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微型计算机基本使用能力的培养。考虑到各地区计算机应用水平发展的不平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采用了知识模块化结构,以适应不同的知识需求。为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程内容、把握课程重点并做好期末复习,在复习提要将对各知识模块中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作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7.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虽然“翻转”教学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还没有普及,但是,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革新的速度增快,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更加的元化。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换代,“翻转”教学慢慢成为学习者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一个重要的方式。在“翻转”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有针对性的获取想要的知识。在新时期,“翻转课堂”将会成为教育革命的一个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8.
谈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十一世纪是继续教育的年代。人类将步入学习化社会,继续教育将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决定因素。任何一位公民,要得以持续发展,一生必须不断更新知识,接受继续教育。作为“信息专家”的高校图书馆员,更应走在时代的前列,积极主动地接受继续教育。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置身于当今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学习已贯穿了人类从摇篮到坟墓的全过程,成为生命之必需,生活之必需,生存之必需。党的十六大也发出“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号召,也就是无论是谁,无论你从事何种职业,人人都需要学习。而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主管领导认为图书馆工作简单,只要有…  相似文献   

19.
在信息时代,计算思维是人们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之一。周以真教授提出计算思维就是像一个计算科学家一样思维。在计算思维学习过程中,一个人学习的是计算机科学的概念。使用“计算思维”而不是“计算机编程”那是因为更多的是计算机科学而不是计算机编程。计算思维概念最初是在大学公共计算机教育领域中兴起的,是为了阐述学习计算机科学技术与从事计算机专业研发有无必然关系。计算思维努力想表明其普适性,即计算思维是对普通人都有用的,不仅仅是面对计算机专业开发人员,也不仅仅是为了能熟练使用计算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存在着同样的困惑。引入计算思维到中小学,可以让未来的社会公民具备更强的信息社会适应能力,同时也可解决信息技术课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学会像计算机科学家一样思考有可能成为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之一。从学生与社会的角度而言,如今所有的学生都生活在计算环境之中,现实的社会生活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系统和大量的计算机应用人员。计算机科学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成为熟练的技术用户,也可以使他们成为技术革新创造者,提高全人类的生活质量。事实上,一般学生都热爱计算,无论是计算机程序给他们提供的魔力般的感觉,还是喜欢艺术组合、描述、设计、规划并促进个人视觉世界中的创造。计算思维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当计算思维的思想与方法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变得更加容易时,它就会产生飞跃,拓展我们对周围世界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从98秋开始,将成为广播电视大学的公共基础课。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方式与以往相比,都有比较大的变化。课程性质也更偏重于计算机文化的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微型计算机基本使用能力的培养。考虑到各地区计算机应用水平发展的不平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采用了知识模块化结构,以适应不同的知识需求。为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程内容、把握课程重点并做好期末复习,在复习提要将对各知识模块中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作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