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从2004年开始的《超级女声》、2006年的《谁是英雄》到如今的《名声大震》、《勇往直前》,无论是从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都获得了大丰收。这些节目的策划都堪称典范,造就着一个个娱乐神话,这与节目策划者深谙娱乐节目运作规律和受众心理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2.
段东  邓斌 《青年记者》2006,(6):17-19
“超级女声”的产业链综观“超级女声”,其成功不仅有赖于精心设置的赛制,更重要的是其完整的商业运作模式。从节目策划、节目制作/播放、市场运营,到品牌运作与衍生产品开发,“超级女声”整合了各种相关产业。随着节目的热播,其产业链逐渐形成。其中,节目制作商、节目品牌运营  相似文献   

3.
2005年最吸引眼球的电视节目毫无疑问的是《超级女声》了。对此,赞扬者认为《超女》直选,是网络时代大众民主在娱乐界的胜利,充分显示了大众文化的生命力;反对者认为是节目低俗、恶性炒作,拿少女的尊严开玩笑。电视人则把《超级女声》看作是一次非常成功的策划、炒作,而且为如此出色的策划没能出自自己之手而遗憾。  相似文献   

4.
马俊骅 《新闻世界》2014,(8):409-410
2004年《超级女声》在湖南卫视开播,其叙事方式成为表演类真人秀节目初期阶段的主要模式。2013年,浙江卫视推出《中国好声音》,其叙事方式跳出了《超级女声》式的传统模式,被当下同类型节目竞相模仿。本文运用叙事理论,以《超级女声》和《中国好声音》两档不同时期的代表节目为例,总结近十年来我国表演类真人秀节目故事叙事方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分析《超级女声》文本,发现无论是节目形态的规制还是节目的制作过程,其特点都可用“互动生产”一词来揭示。传者与受众大范围的全程互动,即传者力邀受众参与节目的建构。受众大范围长时间积极参与是《超级女声》节目成功的主要原因。《超级女声》产生了两个事件公众:一是粉丝公众(歌迷),粉丝公众是在观众如痴如狂的热情投入中形成的;一是思想公众,思想公众则是在关于《超级女声》比赛意义的激烈争论中形成的,是公共生活中的思想者。“粉丝”公众行为富于创造性,他们从某种程度上规制了节目赛事的公平公正性;思想公众“思想”富于建设性。他们从某种程度上提升了节目品位。这些充分印证了费斯克“两种经济理论”揭示的受众在大众传播中具有实践性、生产性和主动性,受者也可能是传者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6.
季静 《今传媒》2014,(7):50-51
自《超级女声》开启了中国电视节目的"选秀"时代以来,歌唱类选秀节目风风火火走过了近10年,其中出现了许多成功的节目案例。从早期盛行的"草根"选秀到新兴的明星真人秀,歌唱类选秀节目似乎有种独特的"魔力"总能吸引观众的眼球。本文以《超级女声》《中国好声音》和《我是歌手》三档节目为例,从"祛魅"与"造神"的二元分立与融合来解析中国歌唱类选秀节目的创新逻辑,以期对该类节目的创新与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7.
从2004年《超级女声》一炮打响开始,中国就开始真人秀节目的比拼竞争,现在尤以湖南卫视和东方卫视为代表各自角逐自己策划推出的多档真人秀节目,比拼激烈程度似乎正日趋白热化,两台嘴上虽不言语,但是手底下丝毫不敢放松,拆招过招,让我们观众看得“不亦乐乎”。  相似文献   

8.
继2005年的《超级女声》、《梦想中国》等电视选秀节目之后,2006年的同类节目继续火爆流行。在《超级女声》和《梦想中国》的带领下,一场轰轰烈烈的全民选秀运动正在上演:央视的《全家总动员》、东方卫  相似文献   

9.
媒介融合不仅是一种媒介设备提供多种媒介功能的技术过程,更代表互动文化转型。从2005年《超级女声》开启选秀节目热潮到2016年以网络选秀节目为模式的新超女,不同媒介的沟通与融合,受众的互动性、参与性被深度挖掘。从而带动了由下而上的多样性的互动传播实践。本文将从2016年《超级女声》节目模式、互动传播特色、节目问题及借鉴意义、网络选秀节目发展趋势方面对媒介融合环境下网络选秀节目互动研究,并提出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0.
因为《超级女声》的热焰还呈蔓延之势,我们特邀湖南卫视宣管办的王云峰先生撰稿,王先生因工作需要一直与《超级女声》节目一线、天娱公司和有关部门有着密切联系,掌握全面、权威、丰富的第一手材料。《超级女声》余音绕梁精彩不断,本刊也将连续报道。  相似文献   

11.
经历了三届《超级女声》的火爆之后.湖南卫视在2009年推出了《快乐女声》(以下简称《快女》)。被广电总局“阉割”后的《快乐女声》是《超级女声》的一种延续.节目内容和形式大同小异.换汤不换药。综观此届《快女》,无论是观众数量还是选手质量,  相似文献   

12.
陈律薇 《视听纵横》2007,(1):108-109
2006年,由湖南卫视推出的第三届大型歌唱选秀节目《超级女声》,继2005年第二届《超级女声》之后又一次掀起声势浩大的娱乐狂潮。这个节目对收视群体的影响所及,不仅限于特定的年龄或职业群体,而且遍及大多数社会群体;不仅  相似文献   

13.
范明献 《青年记者》2006,(24):58-59
师从《流行偶像》、《美国偶像》的国内电视选秀节目,自从2004年以《超级女声》为代表引入内地后,经本土化改造,3年的发展,现如今在内地荧屏已经遍地开花。从唱歌选秀、跳舞选秀、功夫选秀、主持人选秀到影视剧演员选秀,从中央台、省级卫视到地方电视台以及星空、华娱卫视选秀节目到处大放异彩。《超级女声》、《加油好男儿》、《梦想中国》为代表的电视选秀节目热,使得其他门类的电视娱乐节目顿失颜色,当今电视已被誉为“选秀时代”。面对选秀电视节目的繁荣,在总结其电视理念及其经验的同时,不容忽视的是选秀节目热播背后的隐忧。选秀节目…  相似文献   

14.
从2005年到2006年上半年,国内电视荧屏最火爆的节目类型莫过于平民选秀节目,从中央台的《梦想中国》到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上海东方卫视的《莱卡·加油!好男儿》与《雪碧·我型我SHOW》,平  相似文献   

15.
孙举  孙科 《新闻传播》2010,(7):72-72
说到了中国的选秀节目,就不能不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虽然从开始到现在,《超级女声》几易其名,甚至从“女声”变为了“男声”,期间引起争议无数,数度传来停播传闻,权威部门介入干预,外国媒体痛斥抄袭,但这档娱乐节目所引起的公众关注度,和它在中国的电视媒体市场上所取得的空前成功,却是不争的事实,留给中国电视媒体巨大的理性思考空间。  相似文献   

16.
2005《超级女声》出乎意料的火爆,你还没弄清个所以然,就已红透半边天了。《超级女声》带来的收视效果、取得的营销突破、产生的巨大影响、引发的舆论震荡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料,业界称之为“中国电视的奇迹”,学界称之为“奇特的文化现象”,美国的报纸评价《超级女声》“红透中国”,“以前从没有哪个节目能像‘超女’一样,铺天盖地地占据中国的主流媒体”。在电视同质化竞争日益严重之际,凭着《超级女声》,电视湘军再次树起了一个娱乐新标高。2006年《超级女声》又会是什么样子?人们拭目以待。因为观众对它的热切期望,“戏”还没有开场,媒体已经有了很多传闻、猜测和评论。事实究竟如何?以后的“戏”怎么演?本刊特约记者、湖南卫视宣管办王云峰将为读者每月在线。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和《爸爸去哪儿》两大有时代代表性的真人秀节目,谈谈真人秀节目存在的规律,以及在时代背景下应景而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谈《超级女声》的独特传媒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蕊 《新闻界》2005,(5):85-86
2005年,湖南卫视推出的《超级女声》大型音乐选秀活动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全国报名人数达到15万,收视率突破10%,稳居全国同时段节目之首,报道媒体近百家,一时间《超级女声》成为了观众和传媒共同关注的话题.虽然人们对《超级女声》褒贬不一,但它给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带来的冲击,给国人心灵深处带来的影响却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19.
从以《超级女声》为代表的才艺类真人秀节目开始,到以《非诚勿扰》为代表的婚恋约会真人秀节目,再到以《爸爸去哪儿》为代表的明星真人秀节目,十几年来,真人秀节目不断推陈出新,也始终是各电视台的宠儿和收视法宝.2014年起,以《花样爷爷》为代表的明星旅游类真人秀节目开始走俏荧屏,再次创下可观的收视率.  相似文献   

20.
《超级女声》在2005年风靡中国,使选秀类真人秀节目成为中国电视的一个关键词,甚至成为了2006年度电视荧屏无可争议的主角和百姓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话题,各大电视台都纷纷在夏季档期频频推出令人目不暇接的各种大型选秀活动。特别是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上海东方卫视的《加油!好男儿》、《莱卡我型我秀》和中央电视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