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图书分类法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文献信息的数字化 ,网络化给图书分类法带来新的挑战 ,传统的图书分类法无论是在类目、结构、索引 ,还是在形式等方面都难于适应发展要求。美国二大图书分类法《杜威十进分类法》 (DeweyDecimalClassification ,DDC)和《国会图书馆分类法》 (TheLibraryofCongressClassification ,LCC)近年来都纷纷采取一些措施 ,以适应发展变化的需要。1 开发和出版电子版早在 1993年 ,《杜威十进分类法》编辑组就开发和出版了MS -DOS版的“电子杜威” ;1994年出版窗口版“视窗杜…  相似文献   

2.
DDC、LCC、UDC网络版评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杜威十进分类法》、《国会图书馆分类法》、《国际十进分类法》的网络版给用户带来极大方便 :用户界面友好 ;用户不必安装特别的软件 ,也不必担心版本更新 ;不用担心软盘或者CD ROMs携带和储存问题。表 2。参考文献 5。  相似文献   

3.
《杜威法》 ,原名《杜威十进分类法》 ,其英文名称为《DeweyDecimalClassificationandRelativeIndex》 ,简称DDC。是美国图书馆学家、文献分类学家杜威于1876年编制出版。它是世界上最著名、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文献分类法。我与《杜威法》的关系 ,主要是对它不断学习 ,不断研  相似文献   

4.
董印红 《晋图学刊》2004,(2):52-53,64
从类目的范围和类目设置两个角度,对《杜威十进分类法》第21版和《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4版宗教学类目体系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差异及各自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戴剑波  侯汉清 《情报学报》2005,24(3):299-303
分类法的互操作性已成为情报检索语言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分类法的互操作一般可通过分类法之间的映射来现实。本文以《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和《杜威十进分类法》为例分析了等级体系分类法相互映射的可行性、映射实现模式、自动映射的实现原理;并通过分析两部分类法类目之间的差异,认为类目之间应该存在四种语义映射关系  相似文献   

6.
DDC、UDC网络化对《中图法》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杜威十进分类法和国际十进分类法网络化发展的经验,认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修订时,在网络版建设方面要注意根据网络环境的特点修订和丰富内容,利用网络技术优化功能,完善网站,增强用户交互性。参考文献25。  相似文献   

7.
UDC、DDC网络化发展对《中图法》电子版应用及推广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并分析了《杜威十进分类法》和《国际十进分类法》这两种国外大型分类法在网络环境下的应用和推广情况 ,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图法》电子版的应用和推广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应增设“语种复分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外文图书的索书号各不相同,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以下简称《中图法》)(第5版)中缺少“语种复分表”。国外著名的分类法中都设有语种复分表,如《杜威十进分类法》、《国际十进分类法》等。随着国内各图书馆外文图书数量日益增长,《中图法》(第5版)的通用复分表中有必要增设“语种复分表”,其中的语种代码可与H大类下各语种的分类号相对应,同时也可参照其他通用复分表编制注释说明。  相似文献   

9.
来信征答     
宋苏里同志: 你来信询问“孙毓修在什么时间将美国杜威《十进分类法》介绍到中国”的问题。我们查阅了《教育杂志》,认为1910年说比较可靠。因为孙毓修著《图书馆》一文是连载文章,从宣统元年(1909年)连载至宣统二年(1910年)。关于“杜威分类法”一段,是刊在宣统二年第十期第五十六页。1909年说,可能是从《图书馆》一文从宣统元年开始刊载的日期计算。至于刘国钧教授的1904年(光绪三十年)说,按照现有资料,当时《教育杂志》尚未创刊。  相似文献   

10.
刘国钧教授在《中国图书分类法的发展》文中说:“1904年(光绪二十年)孙毓修在《教育杂志》上首先介绍了美国杜威‘十进分类法’,但没有人注意。”周文骏教授编著的《图书馆工作概要》也沿袭此说;“一九○四年(光绪三十年)孙毓修在《教育杂志》上首先介绍。”为了证实此说的准确性,我想翻检《教育杂志》。由于馆藏匮乏,于是托友人在一高校图书馆代查。结果是:月刊《教育杂志》1909年2月创刊;孙毓修在该刊发表的文章最早见于1卷11期(1909年10月)。经此核对,1904年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统计了《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和《杜威十进分类法》第22版中医学类表中的相关数据。从类目结构、类目数量、类目质量几个方面,利用类号长度、类目包容度、参照度、清晰度等多个性能指标,对两表进行定性定量测评,并根据统计结果提出今后借鉴《杜威法》修订《中图法》医学类表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与文献分类法(回忆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 言我在研究文献分类学 4 0多年中 ,前后共收集到 30 0多种文献分类法 ,比较著名的有 :中国汉代的《汉书·艺文志》 ,宋郑樵《通志·艺文略》的分类体系 ,清《四库全书总目》的“四部法” ,沈祖荣、胡庆生的《仿杜威书目十类法》 ,杜定友的《世界图书分类法》 ,洪有丰的《图书分类法》 ,查修的《中文书籍分类法》 ,桂质柏的《杜威书目十类法》 ,陈天鸿的《中外一贯实用图书分类法》 ,上海通信图书馆的《S·T·T·图书分类法》 ,王云五的《中外图书统一分类法》 ,刘国钧的《中国图书分类法》 ,裘开明的《哈佛大学燕京大学中文图书分类法…  相似文献   

13.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四版表现出其权威及生命力,如同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分类法一样,它必须随时代的变化而发展.我们对西方分类法多有探讨,比较《日本十进分类法》的研究,是借鉴在知识分类、体系结构、类目编排诸方面的异同,为我所用,以对我国图书馆界的日文文献标准化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图书馆自清末成立以来,曾先后使用《四库法》、《杜威十进分类法》、《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外图书馆统一分类法》、《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分类法》、《中小型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等对图书进行分类编目,使图书馆藏书体系进一步科学化、合理化,也推动了读工作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中从文献分类法的标准入手,采用类比法,简述了<仿杜威十进分类法>才是我国真正意义上的首部文献分类法.  相似文献   

16.
《杜威十进分类法》的理学类目划分遵循学科发展的时间顺序,强调实用性;类目设置简略,侧重从主题角度集中相关文献;类目灵活性强,并具有丰富的注释;类目名称惯用描述性词语和名词组合,统一规范性较强。以上特点使《杜威十进分类法》在系统性和实用性之间找到了较好的平衡点,类目的动态与灵活性能适应学科发展及类目扩充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图书馆受杜威十进制分类法的影响,在图书分类领域新说不断、百家争鸣。清华图书馆几次富有成效的新分类法的创立也都与杜威十进制分类法密切相关,经历了从登录号到新书-旧书分类法,到十进制法补编,再到八大类法的发展过程。以民国时期清华图书馆十进制分类法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分类法变革的现实意义,理清了新法创立及废弃的脉络、时间、思想精髓,探讨了分类法变革的契机和原因。论证将清华图书馆从事分类编目的开始时间从1923年提前至1916年。找到了与"补杜法"代表作《杜威书目十进法补编》(已遗失)分类思想最接近的论文《编制中文书籍目录的几个方法》。  相似文献   

18.
《杜威十进分类法》第22版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威十进分类法》第 2 2版 (DDC2 2 )已于 2 0 0 3年 9月正式出版发行。本文介绍了新版DDC2 2的编辑原则 ,类目的增、删、改情况以及在结构上的重大调整 ,并简要介绍了DDC网络版  相似文献   

19.
引言 1989年、1990年,《杜威十进分类法》(以下简称DDC)第20版和《中图法》第3版相继问世.无论是DDC还是《中图法》,作为当今有效的分类工具,其生命力均来源于不断修订.为此,特撰此文,从修订原则、修订重点、修订中为方便分类法的使用而采取的辅助措施、修订工作的组织与管理等四个方面,将  相似文献   

20.
晁霞 《山东档案》2011,(5):54-56
杜威《十进分类法》(Dewey Decimal Classification,简称DDC)于1876年发表,至今已有134年的历史。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DDC在世界上广为流传,再版几十次,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