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学做合一”,是我国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上.在反对旧教育开创新教育,提倡和推行“生活教育”的过程中,创造性地提出的教育命题c“它不是外国洋教条的抄袭,而是地道的中国‘特产’;不是实用主义经验论的中国化.而是有其独特理论体系和现实基础的;不是社成‘做中学’的花样翻新,而是批判旧教育改革旧方法的杰出创造”。“陶行知先生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爱国知识分子由教育救国走上民族民主革命道路的一个典范”(那还超语)为改革中国的旧教育,勇于革新,不断探求。如他所言“我们在这十二…  相似文献   

2.
今年10月18日是我国民族民主茧命时期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爱国民主人士、中国人民救国会、中国民主同盟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陶行知先生诞辰100周年。陶先生毕生致力于救国事业、民主事业和教育事业。在教育方面对人民的贡献是巨大的。陶先生从私塾、教会学校到美国留学,受的是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教育,但是他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先生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毕生效力于人民教育事业和民族民主革命运动。他的教育思想和波富实践活动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提倡科技兴国的今天,重温他的教育思想,考察其教育思想的发展,仍不失为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同行知先生生活的年代,正是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大变革时期,摆在先生面前的有三条道路:革命、改良、反革命.先生所选择的是一条改良主义的道路,提倡教育救国,科学教国.家许多改良主义者一样,先生幻想在两大敌对势力武装斗争的夹缝中,找到一个既不流血,又能成功改造社…  相似文献   

4.
论陶行知     
陶行知,作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党外布尔什维克,他政治上站在党和人民一边,为民族民主革命奔走呼号,鞠躬尽瘁,赢得了国内外人民的敬仰。但他的教育思想和活动,由于早年受杜威影响,并走过一段教育救国的曲折道路,五十年代以来人们见仁见智,对他没有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救国事业、民主事业与教育事业。他在教育实践方面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直至今天仍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研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有助于我们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特别是在高中新课程改革中努力实践陶行知先生  相似文献   

6.
今年10月18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诞辰一百周年。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教育史上具有国际影响的最杰出的教育家,伟大的爱国主义战士。他毕生致力于改革旧教育、创造新教育和民族、民主革命事业,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学习的典范,一代宗师。他早年留学美国,为了报效祖国,振兴中华,毅然归来,为谋求中华民族的解放,为中国教育探新路,先后创办了安徽公学、晓庄师范、  相似文献   

7.
舒华荣 《考试周刊》2016,(11):168+155
<正>"陶博士并不仅仅属于中国,而是属于世界的……在美国,大家都知道陶博士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这是美国前副总统华莱士在《纪念陶行知博士》中对陶行知先生的评价。宋庆龄更说陶行知先生是"万世师表"。陶行知先生虽然主要生活在民国,但他的许多教育思想在今天依然有宝贵的指导借鉴意义。他的"教育救国"在当时虽然没有实现,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在当下的中国是不易之真理。在陶行知先生的众多创  相似文献   

8.
1946年8月11日,在延安各界追悼陶行知逝世大会上,毛泽东同志的题词是:“痛悼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千古”.这是对陶行知一生的事业、思想、品德、贡献所做出的最好的评价.毛泽东之所以称赞陶行知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这是因为毛与陶二人,在革命斗争中是战友,哲学理论上有共识,关于人民教育思想是“同道”.在本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当时许多抱着“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科学救国”等爱国爱民思想的知识分子,经过曲折斗争的锻炼和学习革命理论而提高了政治觉悟,他们逐渐地认识到,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进行革命才能救中国.早年抱着“教育救国”的陶行知,也是如此.当陶行知看到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时,他高兴地喊到:“中国有希望了”.从1935年“一二·九”运动,到1946年7月25日陶行知逝世,陶一直是在中共上海地下党和重庆中共南方局领导下进行革命斗争.在陶逝世的当天,周恩来给中共  相似文献   

9.
陶行知先生有关学生安全教育的专题论述不多,这是他所处时代的必然,因为他考虑更多的是国家安全、民族安全、人民安全,以及整个教育的安全,因此他是“大安全教育观”。但体会他“教育救国”思想,思考其“生活教育”理论,感悟其“每天四问”中的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是能深刻感受他的人文情怀的。  相似文献   

10.
《重庆陶研文史》2006,(3):27-28
陆定一同志代表中共中央于追悼陶行知先生会上演辞如下: 我今天代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来追悼陶行知先生,中共中央对于陶行知先生之死,异常悲痛,认为这是中国独立和平民主运动的重大损失,是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重大损失。因为陶先生一生致力于救国事业、民主事业与教育事业,他在教育方面对人民的贡献尤为巨大与不可磨灭,陶先生之死,对于中国民主运动与新教育运动是不可补偿的损失。  相似文献   

11.
陶行知是我国“五四”以来最著名的、最有影响的教育家,是中国现代教育的先驱,为我国人民教育事业和民族民主革命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被毛泽东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创立了许多精辟的教育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方法,它们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很高的现代价值。在当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不仅能够感受到陶行知这位伟大教育家站在教育之巅来指导语文教学的理论,而且还能够发现他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进射出的智慧之花。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为人民的教育事业、为民族民主革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他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涉及面广,内容丰富。本文仅就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实践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3.
<正>陶行知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书育人。"陶行知先生的话道出了教师"教书"的责任——"育人"。孩子不仅需要学到的是知识,更是做人的道理和良好的品质。幼儿期对于人的一生来说是关键的时期,许多行为习惯以及良好品质都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而幼儿园的语言活动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贴近儿童生活,很多都蕴涵着深刻的品德内涵。我想,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效运用"语言"这个重要的工具对幼儿进行品德渗透教育。一、在语言活动中爱国教育的有效渗透陶行知先生说过:"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我觉得凡是脚站在中  相似文献   

14.
今天是陶行知先生九十诞辰,我们江苏省暨南京市的各界人士隆重集会纪念陶行知先生。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是一位跟随中国共产党长期战斗的民主革命运动的坚强战士和社会活动家。陶行知先生一八九一年十月十八日生于安徽省歙县黄潭源村,他出生的年代是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他家境清寒,生活简朴,从小就对劳苦大众有着深厚的感情,从青年时代起,他就忧国忧民,立志改革社会,振兴中华。  相似文献   

15.
陶行知先生(1891——1946)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教育思想家。他的一生是为中国人民的教育事业鞠躬尽瘁的一生。他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本着一颗爱国爱民的赤子之心,为改造中国,振兴民族,不顾一切地排难兴学,倡办教育,并在实践中创造了一整套教育理论,“为中国新教育放下了一块奠基石”。陶行知毕生致力于中国的普及教育,积累了丰富的思想和实践经验。总结他的这些思想和经验,发掘其卓越的见解,发扬他的献身精神,对推动我国的普及教育,是一件极有意义和有价值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今年10月18日是陶行知先生的100周年诞辰。45年前他逝世的时候,毛泽东同志称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周恩来同志称他“是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这就是党和人民对陶行知的评价。作为杰出的教育理论家、实践家和爱国民主人士,陶行知一生追求真理,为振兴中华和发展进步教育事业,不屈不挠,鞠躬尽瘁。他从中国国情出发,锐意改革,不断创  相似文献   

17.
陶行知先生以毕生的精力和坚韧的毅力,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他和人民同甘苦,共患难;他与人民民主革命同呼吸,共命运。他的一生,始终和历史的进程同步着。他十分重视普及教育,既呼吁社会重视女子教育,“使个个女子都能得到教育的机会”。又极力主张做好学前教育,因为“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学前教育不仅关系到一个人的一生,也关系到整个国家人民的素质。”  相似文献   

18.
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他的教育思想不仅在过去的民主革命年代 闪耀光芒,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 也是很适用的。他的素质教育思想,对于我 们加快和深化教育改革,搞好素质教育,有 着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楚材 《上海教育》2009,(15):42-43
【主要贡献和实践】 上海市位育中学的创办人,并长期担任该校校长,培育了大批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为教育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是上海著名的中学教育家。李楚材是陶行知先生的学生,他在思想上深受陶行知的影响,在行动上创造性地实践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在他的一生中,无论是青年时期、中年时期,还是他的晚年,都和陶行知及其教育思想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20.
陶行知先生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思想至今仍有重要意义。细读其文,我们发现,陶先生的音乐教育思想非常丰富,对当前的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不无启发。一、陶行知音乐教育目的的时代性、战斗性及启示纵观陶行知的音乐教育思想,我们不难看出陶行知在注重音乐教育审美性的同时,非常注重音乐教育目的的时代性。他旗帜鲜明地提出用音乐给国民施行爱国教育、抗战教育,其目的在于通过音乐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